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安徽警方破获特大网络盗刷案 涉案公民信息达10亿条

2018-06-17 23:04:55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近日,安徽警方破获一起特大网络盗刷案,涉及被盗的邮箱账户、密码超过10亿条,去除掉其中重复的部分,至少也有几亿条,犯罪嫌疑人通过这些邮箱账户的信息,盗取被害人钱财。

  “撞库”窃取账号信息银行卡余额“不翼而飞”

  今年3月16日,安徽淮北的马女士向警方报案,称她正在家休息时,突然手机连续收到多条游戏充值消费提醒。马女士发现,在3月15日的凌晨,有人登录了自己的账户,修改了密码,并且以支付宝付款的方式,在一款网络游戏里充值了五千多元。

  受害人马女士:

  当天凌晨,一两分钟之内,就刷走了七笔,总共是5043元。

  马女士说自己从没有下载过这款游戏,更不可能进行充值。接到报案后,安徽淮北警方认定这是一起利用互联网手段,冒用他人账号实施盗刷的犯罪。

  淮北市公安局民警介绍,这是分工很明确的一个犯罪链条:

  第一步,有人去窃取公民的信息;

  第二步,处理这些信息,也称“撞库”,即黑客通过收集互联网已泄露的用户和密码信息,生成对应的字典表,尝试批量登陆其他网站,得到一系列可以登录账号信息的行为;

  第三步,匹配完之后,实施盗刷。

  今年五月,专案组民警对涉案的8名嫌疑人先后实施抓捕,在多名嫌疑人的电脑里,警方发现了高达10亿条的公民信息,90%的内容都牵扯到公民的账户和密码,此外也包括较多的公民个人信息,例如姓名、身份证地址、手机号码等。

  个人信息低价贩卖简单密码被利用

  被盗的邮箱账户、密码,竟然超过10亿条,嫌疑人怎么会有这么多的邮箱信息呢?据调查,这些邮箱信息都可以在网络上买到,价格低的让人难以想象。

  嫌疑人叶某:普通的价格就是一两百块钱能买到3个G左右。

  记者:3个G是多少条?

  嫌疑人叶某:我当初是花了150块钱,买到了5个G,有千万条左右。

  很多用户在注册信息时,喜欢使用同样的账号和密码,嫌疑人利用这一漏洞来破解用户手机绑定账户的用户名和密码,从而实施犯罪。目前,警方已经查出这个盗刷团伙作案涉及全国六省七市,案件现在还在进一步侦办中。

  如何保护你的钱包不被盗刷?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为了图方便,不管在什么地方注册,使用的都是同样的账户和密码。这样虽然容易记住,但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因为一旦被盗,嫌疑人就可以利用这些信息,登录所有的账户,一不留神,账户里的钱可能就被盗刷了。那到底该如何防范,才能避免损失?

  部分手机在支付过程中有一个双重验证的功能,目的是防止他人在异地用其他设备登录自己的账户。据嫌疑人供述,一旦用户打开了这个功能,就很难盗刷成功。

  民警提示:

  注册各类网站的时候,如果牵扯到资金的话,密码应和其他的密码区分;

  开启手机支付的双重验证功能;

  尽可能关闭小额免密功能,如果一定要开启,最好把额度调到最低。

  来源:央视网综合本台视频、央视新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