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破获一起非法销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案
2018-06-16 22:19:57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温州网讯 用熊胆泡酒、戴熊爪扎台型、吃羚羊角粉滋补……昨天下午,瑞安警方通报了一起非法销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的案件,7名犯罪嫌疑人被移送检察院起诉。据初步统计,涉案金额超过500万元。
做微商卖野生动物制品
今年1月初,市民小黄(化名)发现一个很“生猛”的瑞安籍微商,别的微商多是卖些衣服、水果类的东西,可他竟然卖起熊掌、鹰爪、羚羊角类的“稀罕物”,还标注都是野生的。
瑞安警方接到报警后立即展开了调查。办案民警说,那名“生猛”微商晒出的照片里有一只熊掌、一对鹰爪和若干的熊爪、羚羊角等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经警方鉴定核实,这些图片并非“网络盗图”,这背后很可能存在非法买卖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的犯罪行为。
经深入侦查,民警发现,这个微商是瑞安人叶某,今年30岁,这几年他在自己亲戚开办的鞋厂里帮忙。
2月26日,民警在叶某家中将其抓获,现场搜出熊爪7个、羚羊角2根。
叶某交代,前几年他在外省打工的时候想赚些“外快”,从朋友那里打听到一条可以获得珍贵野生动物制品的渠道,他知道,在老家,有些人认为野生动物的某些部位可以“入药”,这些人很愿意为此高价购买。
2017年,叶某跟河北的上家搭上线,开始做起微商,一个熊爪进价只要一两百元,可最高能卖到600元,利润可谓丰厚。为扩大销量,叶某常在朋友圈里晒图,虽然知道这肯定违法,但他以为只要不直接标价,等有人来问再发销售信息,这样就能避开警方的调查。
有买家购三颗熊胆泡酒
办案民警说,按照叶某的供述,他只是一个中间商,这么多野生动物制品是哪来的,他也不清楚。为揪出幕后“大佬”,瑞安警方联合当地农林部门成立专案组展开调查,初步查明了叶某的下家和上家。
2月8日,专案组开始了收网行动,先后抓获犯罪嫌疑人阮某(女,32岁,瑞安人)、吴某(女,45岁,瑞安人)、黄某(男,41岁,温州市区人)等人,同时查获羚羊角62根、熊胆4颗等涉案物品。
其中,被捕的黄某一人就花了6000来元,以每克40元左右的价格,从叶某那里买走3颗熊胆。黄某说,他全家都有高血压,听说喝用熊胆泡的酒,降血压有奇效,他就想尝试一下,可刚拿到熊胆还没来得及泡酒,民警就上门了。
叶某交代,这些熊胆,他一般每颗能挣400元,羚羊角的销路更好,据说它的养生作用很好,每根的进价不到1000元,可大一点的羚羊角能卖出1500元至1800元。
办案民警介绍,叶某没承认自己卖出过熊掌,但如果真有人想买,叶某可以向上家要货。
货源来自东北和俄罗斯?
一头熊只有一颗熊胆,光是民警查获的熊胆就有四颗,这些熊到底来自哪里?为查清野生动物的来源,3月1日,专案组远赴河北香河县抓获犯罪嫌疑人宫某(男,40岁,山东蓬莱人)和吴某(女,43岁,河北保定人)。
办案民警说,宫某和吴某是一对夫妻,他们就是为叶某供货的上家,但宫某夫妇上面还有个叫赵某的吉林籍上家。
宫某夫妇交代,他们曾在俄罗斯工作过,主要做一些代办护照类的活,有时也卖一些动物类饰品。宫某说,2014年,他在一个“俄罗斯中国老乡群”里看到吉林人赵某发的一则广告,赵某可以提供一些野生动物制品,他想国内有不少人喜欢这类东西,就跟赵某搭上线,从赵某那里拿货,然后通过网络销售渠道转卖牟利。
宫某回忆,赵某跟他说过,这些“野货”大多来自东北和俄罗斯。
民警介绍,由于赵某尚未落网,所以宫某等人对货源的说法,还有待核实。
目前,警方已抓获相关犯罪嫌疑人7名并全部移送检察院起诉,具体案件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警方提醒: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规,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行为,均构成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将受到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要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