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耄耋再婚老妇诉离婚索赔5万

2018-01-19 20:54:44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本报讯  近年来,老年人离婚或丧偶后再婚情况日益增多,而老年人再婚后到法院诉讼离婚的情况时有发生。近日,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人民法院审结了这样一起再婚老年人离婚纠纷,一方是88岁的老爷爷,另一方是85岁的老奶奶,这对再婚14年的老人因感情不和,且经常为经济问题产生纠纷,老奶奶要离婚,并提出索要精神损害赔偿5万元。最终法院判决离婚,对精神损害赔偿不予支持,但酌定离婚后被告补偿原告3万元。

    原告王某与被告吕某经人介绍相识后于2003年登记结婚,原、被告均系再婚,结婚前各自子女均已成家。婚后夫妻关系尚可。近年来,双方常为经济问题产生纠纷并伴随争吵,致夫妻感情逐步淡薄。2017年10月,原告摔倒致手臂骨折住院,出院后便直接前住女儿家居住,并向法院起诉,要求与被告离婚,并要求被告支付精神损害赔偿金5万元。

    庭审中,吕某同意离婚,但认为自己无过错,原告提出的精神损害赔偿金无事实与法律依据,请求驳回;另,双方之间并无共同财产。

    虎丘区法院经审理认为,原、被告再婚后存在隔阂、不完全信任而未能培养起夫妻感情,并为经济问题起争执,致夫妻关系恶化。现被告也同意离婚,故原告离婚之诉讼请求,应予准许。关于原告提出要求被告支付精神损害赔偿金5万元的问题,因被告在双方共同生活中并无过错,不符合婚姻法第四十六条所规定的请求损害赔偿的情形,故不予支持。但由于原告刚出院身体尚在恢复之中,需要静养,更需要营养及帮助、照料,且原告又无固定住处,目前确实生活困难,故被告应依法给予原告适当帮助,综合原、被告结婚后共同生活的时间、双方实际收入以及身体健康状况,虎丘法院酌定离婚后被告补偿原告3万元。(马  静) 

    ■连线法官■

    在再婚老年人离婚案件中,一方当事人若存在无固定收入来源、无固定住处等生活困难,另一方有经济帮助的义务,法院应综合考虑双方实际情况酌定经济帮助的数额,保障生活困难的一方当事人离婚后能够正常生活,安享晚年。

    婚姻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离婚时,如一方生活困难,另一方应从其住房等个人财产中给予适当帮助。具体办法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该经济帮助义务不同于实行分别财产制夫妻离婚时的经济补偿义务,其适用需要同时符合三个条件,一是要求适当经济补偿的一方确有困难;二是提供经济帮助的一方应当有经济负担能力;三是接受帮助的一方没有再婚或与他人同居。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二十七条规定,“一方生活困难”包括“依靠个人财产和离婚时分得的财产无法维持当地基本生活水平”以及“一方离婚后没有住处的,属于生活困难”两种情形。

    本案原告离婚时确实生活困难,而被告确有经济负担能力,因此离婚时被告对原告负有经济帮助义务。具体数额则综合原、被告结婚后共同生活的时间、双方实际收入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等多方面因素酌情确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