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湖南女孩陷校园贷母亲压力大自杀,贷款至少涉及18家公司

2018-01-13 15:44:02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19岁女儿陷入现金贷泥潭,母亲借遍认识的人,拆东墙补西墙还了10余万元后,因压力太大服农药自杀。潇湘晨报连续报道此事后,引发强烈关注。
 

1月11日晚,夏双在亲友的陪伴下赶到长沙市公安局岳麓分局配合进一步调查,次日一大早被送到外省亲戚家安顿。
 

12日晚,夏双的家属独家向本报提供了一份有关她借贷的资料,夏双提到,过去半年中她至少向18家公司借贷。目前,公安部门已经详细记录18家放贷公司的信息,并展开调查。
 

另外,本报记者对话一名现金贷行业业内人士(隐去真实姓名)了解校园贷、现金贷的现状,试图分析这些借贷最终演变成高利贷的原因。
 

自述

 

借的钱全部用来拆东墙补西墙

12日晚上,经过多天询问后,夏双的一位家属李军(化名)独家向潇湘晨报提供了一份资料。夏双在这份资料中称,过去半年至少向 18 家公司借贷,不过总共借过多少次、借了多少本金,她一时也算不清楚。" 大部分借贷都是被诱骗的。" 李军说。
 

" 之前找朋友借了一万元,还不起后,这位朋友带着我去借现金贷。" 夏双自称,第一笔现金贷是向借贷公司 " 隔壁老张 " 借的,合同上写着借8000元,实际到手 6000 元后全部还给朋友。
 

18家公司与夏双签订的借条中,只有2家所写借款金额与实际到手的一致,另外16家写的金额都高一些。除了 " 斩头息 " 外,每次完成一笔借贷,夏双还要向业务员支付500元以上的介绍费,最终到手的本金并不多。她说,有的借1万元,到手只有7700元。
 

让亲友无法接受的是," 开始以为只有7家,谁知道借了这么多家 "。
 

还有的合同上约定了滞纳金收取方式:每天收借款总额的50%,如果借1万,逾期未还,每天收5000元滞纳金。李军说:" 这样的合同没人敢签,肯定是被诱骗的,甚至有可能是伪造的。"
 

除了前述问题外,夏双事后才反应过来," ‘白度白汇’公司的借条看不懂 "。
 

夏双在这份资料中自述称,过去半年借的钱就没用过,全部拿来拆东墙补西墙,而每家公司借多少、什么时候还、利息多少,她只要想起这些 " 头都大了 "。
 

" 越到后面,还款压力越大。" 夏双说,每家放贷公司的财务会提供微信、支付宝账号,她一般用微信转账还款。
 

目前,公安部门已经详细记录18家放贷公司的信息。按照借贷顺序,此前曝光的 " 白度白汇 " 是第14家," 嘉翔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 是第17家。目前,公安机关正对这 18家放贷公司展开进一步调查。
 

" 去湘域国际中心31楼、12楼等楼层多家公司借过。"1月12日,记者再次回访该中心发现,夏双所提到的放贷公司都关门了。
 

家属

 

女孩社会经验不足,造成无可挽回的悲剧

12日晚11点多,夏双的家属李军通过微信给记者发来这样一段话:" 小女孩毕业不久,社会经验不足,她可能没意识到所借的是高利贷,也没想到会带来如此严重的后果,造成如今不可挽回的局面。不法之徒钻了法律漏洞,打法律擦边球,这些人获得了不当的利益,必然会有人的正当利益受损。今天是夏双这个女孩背负了不能承受之重,她的母亲也因此走向了被逼自杀的道路。如果放任这些钻法律漏洞打法律擦边球的行为,明天又会是哪个夏双被套路,又会是谁的母亲不堪压力走向绝路 …… 我还是相信法律,相信法制会越来越好。希望这样的悲剧,不再有。"
 

业内人士揭秘现金贷乱象
 

校园贷
 

去年9月6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明确表示,根据规范校园贷管理文件,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为了满足学生金融消费的需要,鼓励正规的商业银行开办针对大学生的小额信用贷款。
 

潇湘晨报:国家彻底禁止后,校园贷目前是什么状态?
 

业内人士:历时三年多,主流分期平台培养并带动了在校大学生的分期消费意识。尽管国家已全面禁止,但学生的消费分期需求依旧存在,这给民间高利贷可乘之机的同时,校园贷本身也没有死掉,只是换了种形式,也变得更加隐蔽一些了。
 

潇湘晨报:校园贷现在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呢?
 

业内人士:民间借贷有涌入校园的趋势,甚至有部分在校大学生从事放贷工作,用原来从事网贷中介赚的钱,向本校和周边学校的学生放贷。在校大学生放贷有优势,赚钱也容易,打个比方:借出去 1 万元,周息收10%,一个月能赚4000元,年利率高达480%。
 

潇湘晨报:不怕借贷之后同学不还?
 

业内人士:他们会抓住同学好面子、怕名声坏了的心理,威胁不还就找其同学、老师和父母家人。
 

潇湘晨报:以前做校园贷的公司现在怎么样了?
 

业内人士:监管出台后,大部分死掉了,少部分转型做工薪贷等现金贷业务。
 

现金贷
 

自2015年职高毕业后,夏双在美容店工作,收入不高,约半年前借了一笔6000元的贷款后,不停向多家公司借贷,利滚利无法偿还后导致悲剧发生。对于夏双的遭遇,这位业内人士认为,没有需求就没有市场,问题的核心还在于 " 借款人完全不知借的是高利贷,金融安全风险常识普及不够 "。
 

潇湘晨报:根据四拨催收人员提供的信息,为何找不到相应的放贷公司?
 

业内人士:这种非法提供现金借贷公司的特点是:一般成员较少且分散,规模不大;放贷、催收一体化;从业人员多为本地人。类似 " 隔壁老张 "、" 白度白汇 " 这种应该是团伙放贷,或没有注册公司,即使注册了,对外也是其他名称;像 " 嘉翔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媒体报道后找上门,直接关门或说是民间借贷,只要找不到放高利贷的证据,也不能拿这些公司怎么样。这也是高利贷盛行的原因。
 

潇湘晨报:这类现金贷一般需要什么借款条件?
 

业内人士:借贷的门槛很低,户口只要在借贷公司可控区域即可,而女性相对于男性更容易借贷,因为女性胆小怕事,还款意愿高,还不起的甚至会被误导去夜场上班。有固定资产和经营场所的,借贷额度也相应更高。
 

潇湘晨报:这类现金贷的套路一般是什么?
 

业内人士:一是斩头息,即客户借1万元一般到手只有八九千元,借贷公司可以降低自己的本金风险,利润也更高;二是高利息,即以周息的形式收取,让不懂金融的借贷人误以为利息不高,比如借1000元,一周后还1100元,看似很划算,实际年利率高达480%;三是高额逾期费,约定时间不还的,利息按天收取本金的百分比。
 

潇湘晨报:现金贷变成高利贷后如何催收?
 

业内人士:贷前审核时,借贷公司会详细了解借贷人的资质,这其中包括固定资产、家境和有无经营场所等,然后决定额度的多少,逾期后再进行催收。事实上,在贷前审核环节,借贷公司就已经决定了催收方式:电话告知还是上门催收。受法律约束,现在暴力催收比较少了,而是采取游走于合法与非法间的方式:天天上门,在家门口赖着不走,有些言语恐吓。
 

潇湘晨报:一般什么人群容易陷入这种借贷?
 

业内人士:大多是无经济来源、收入不高的在校大学生或是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他们一般消费心理不成熟,容易盲目消费、攀比消费,一旦消费欲望急速膨胀后,就容易被校园贷和现金贷瞄上,加上这类借贷门槛低,隐蔽性强,相关部门难以及时监管到位,最终陷入借贷泥潭,导致悲剧一幕幕上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