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多地现初婚年龄推迟: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是否过时引热议

2018-01-11 14:15:29 信息来源:中新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789.jpg

一对单身男女在相亲会活动现场进行游戏互动。 资料图
 

 

据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月11日电,春节将至,“催婚”的话题又将迎来一波舆论风潮。近期,有关初婚年龄推迟的讨论登上网络热搜榜。为何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选择晚婚?“单身族”的庞大又将带来什么问题?如今,公众如何看待“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传统观念?
 

 

初婚年龄推迟引发讨论
 

 

前不久有媒体报道称,2017年,江苏人平均初婚年龄为34.2岁,其中女性34.3岁,男性34.1岁。而2012年,江苏人平均初婚年龄29.6岁,2015年32.4岁。
 

 

初婚年龄推迟的新闻一出,便引发不少网友热议,有人表示,“自己已经30岁,的确该着急了”,也有网友抱怨,“房价这么高,婚要怎么结?”
 

 

其实,不仅是江苏,根据此前媒体的报道,广东、上海等地的初婚年龄也一再推迟。
 

 

除了初婚年龄推迟,中国的结婚率近年来也在持续下降。据民政部的数据,2016年各级民政部门和婚姻登记机构共依法办理结婚登记1142.8万对,比上年下降6.7%。此外,2013年至2016年,中国的结婚率连年下降,从2013年9.92‰下降到2016年的8.3‰。
 

 

为何越来越多的人晚婚?
 

 

张华是四川大学的一名硕士研究生,今年28岁,他老家在云南省农村。现如今,张华小时候的玩伴多已为人父母,有的人孩子甚至已在读小学。
 

 

而张华,对自己的婚姻大事似乎并不着急,他告诉中新网记者,最近拿到了学校推免博士的资格,准备继续深造。
 

 

“现在连女朋友都没有,谈什么结婚呢?”张华说,自己从农村考到如今的大学并不容易,现在还没车没房,想在城市立足仍需奋斗,不如先把学术做好。
 

 

同样是大龄单身族,今年32岁的李博是一名来自哈尔滨的“北漂”。李博的父母现已退休,闲下来的他们只盼着早日可以抱孙子。
 

 

面对单身的苦恼以及来自父母的压力,李博告诉记者,自己也不忍心让父母着急,但结婚毕竟是终身大事,必须要慎重。“我之前也相亲过一些女孩,但总觉得不合适。”
 

 

近年来,因为忙于求学和事业,又或因为迫于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或主动或被动地“剩下”,晚婚似乎成了必然。
 

 

“近些年,晚婚在国际上都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中国也不例外,初婚年龄不断提高。”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车伟对中新网记者分析。
 

 

张车伟称,晚婚现象背后,原因多元,例如,主观方面,如今的年轻人更加独立,受教育程度更高,他们更愿意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客观因素里,社会发展也给年轻人带来了更多的生活压力,影响婚恋的社会因素更复杂,这些都会对初婚年龄产生影响。
 

 

晚婚可能带来什么影响?
 

 

今年26岁的王欣并不想做一名“晚婚族”,去年十月,她刚刚步入婚姻的殿堂。“我和老公都想要二胎,现在这个年龄应该还好,再晚几年,过了最佳生育年龄,怕对身体不好。”
 

 

王欣称,自己在网上看了很多关于最佳生育年龄的讨论,但并没有找到统一标准。“有人称女性应在27岁以内生育,也有人说女性应在35岁以内,我也很困惑,所以不如尽早吧。”王欣说。
 

 

如王欣所言,在舆论对于晚婚话题的讨论中,“最佳生育年龄”算是催婚理由之一。
 

 

“从人体科学的角度来讲,的确是存在最佳生育年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教授章汉旺对记者说。
 

 

“单纯从生理规律来讲,23岁是最佳生育年龄,但随着社会环境发展变化,以及‘全面二孩’等政策,国人的生育年龄推迟已是客观现实,高龄产妇也可能会越来越多。”章汉旺说。
 

 

而观察晚婚现象更深远的社会影响,张车伟表示,当前,中国的生育率在国际上都算比较低的,如果结婚年龄进一步推迟,生育率还会降得更低。从长远来看,这对人口结构也会产生影响,人口老龄化会加剧。
 

 

如何看待“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中国传统的婚恋观念。而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婚恋观变得更加多元。
 

 

“婚一定还是要结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种传统的观念能流传下来一定有其道理,这对维系社会和家庭的稳定都很重要。”浙江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执行所长米红对记者说。
 

 

张车伟认为,“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观念在当代社会同样站得住脚,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的行为和选择却不一定能与之保持一致,这也很正常。
 

 

在张车伟看来,中国传统的思想是早婚早育,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年轻人的婚育观已经出现了和传统思想的背离,更多元的婚育观念和生活方式也正在被社会所接受。
 

 

此外,张车伟还强调,如今“全面二孩”政策已落地两年,其对中国人的婚育观念有一定影响。不过,政策毕竟只是起辅助引导的作用,个人和家庭的意愿才是关键。(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
 

 

(原题为《晚婚族越发庞大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已过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