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舟山新城公安破获全市首例涉“黑卡”
2019-07-06 20:14:49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春 通讯员 余青
你的手机卡实名制了吗?还没有实名制的叫“黑卡”,或者不是由本人实名登记所开手机卡也叫“黑卡”。目前,市面上有大量的手机黑卡还在卖,既然是黑卡会有人要吗?有!而且很多都是不法分子在使用。这些手机“黑卡”成了各种犯罪分子最热衷的作案工具,很多犯罪分子隐藏在手机黑卡背后肆意作恶,即使办案民警追踪到手机号码,也难以追踪到犯罪者本人。那么,这样的手机卡是从哪里来的呢?
近日,浙江舟山市公安局新城分局破获一起全市首例涉“黑卡”非法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并成功抓获17名犯罪嫌疑人,并由此揭开了一个倒卖“黑卡”的产业链。
连发3起诈骗案“黑卡”产业链清晰呈现
2019年4月初,浙江舟山接连发生3起冒充消防支队政委,以做工程需要提前购买设备,需预先支付货款为由的通讯网络诈骗案,被骗金额达数十万元。根据案情特点,民警从实施诈骗的电话号码开始倒查,顺藤摸瓜,发现实施这3起诈骗的手机号码均为我市某通信运营商所开通的号码,随后对该通信运营商手机卡进行落地查证。
经过民警深入调查,一条手机“黑卡”的产业链终于清晰呈现。吴某是我市某通信公司代理商,其知道自己的同行,也是某通信公司代理商的刘某近期开卡业绩压力大,便找到了自己所在区域的业务经理李某,想通过李某介绍,帮助刘某开“黑卡”,自己也可以从中获取利益。
在经理李某的介绍下,刘某就此进入“黑卡”市场,并通过吴某来帮自己和同事完成销售指标。于是,刘某每次有需要就把需要开卡的工号和数量发给吴某,再由吴某把这些信息发给上家,对方向提供的工号上传相应的公民个人信息后,刘某就可以根据自己工号下的信息完成开卡。
吴某从上家以15元左右一套的价格买入,再以37元的价格卖给刘某,从中获利。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吴某和刘某交易的“黑卡”就近1000余张。
成功开卡后,刘某便顺理成章的完成了自己的业绩,并将其中一部分“黑卡”再分销给下面的代理商,通过层层倒卖流入市场,最终流转到诈骗分子手上用于实施诈骗,这也就是为什么通讯网络诈骗屡禁不止的原因。
根据办案民警罗警官介绍,“黑卡”大量存在于社会,首先,大大增加了违法犯罪事件,特别是通讯网络诈骗类犯罪;其次,一部分“黑卡”卖给外籍船员,未进行实名登记,规避了国家的监管,威胁国家安全;最后,很多不法分子使用一种叫“猫池”的设备,控制大量手机“黑卡”,注册QQ、微信等平台账号,从各类网络活动中非法获利。因此,黑卡的存在事实上造成了很多的安全隐患。
“黑卡”如何注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浮出水面
“黑卡”既然可以被不法分子使用,说明这些“黑卡”都已通过实名认证,那么“黑卡”到底是如何注册的呢?
随着民警对案件的进一步深挖,通过对吴某等人的信息研判,在安徽暂住地分别抓获蔡某及其同伙应某,就此以蔡某为首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逐渐浮出水面。
据蔡某交代,从2018年11月起,其从事“开卡”业务,他先从网上购买了破解版的开卡软件,又以3元每条的价格非法购买大量公民身份信息。蔡某已将“黑卡”业务延伸至舟山、四川、杭州、丽水等地,只要有人找其开卡,只需要对方提供运营商的工号,其就可以通过破解版开卡软件将非法购买的公民个人信息上传至该工号下,接着就可以疯狂地完成“黑卡”开卡。二人通过该手段,非法获利近20余万元。
破解版开卡软件成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为“黑卡”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那么,这个软件是如何诞生的?民警通过精心研判,以及蔡某的供述,抓获开发破解版开卡软件的陆某以及非法售卖公民个人信息的宋某。
陆某,江苏人,网络管理专业毕业。毕业后从事的工作正是软件开发。2018年9月,陆某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特长,帮人开发了一款通信运营商手机开卡软件的破解版。陆某说:“正常的开卡程序是开卡人本人必须手持身份证通过正版的开卡软件开卡,而这个破解版软件的开卡软件是直接可以在电脑上批量上传非法购得的公民个人信息的相关资料,做到虚假开卡,这就是正版和破解版的区别。软件开发成功后,便以4888元的价格卖给别人,用于“黑卡”开卡业务。
宋某,河南人,2019年2月开始在网上非法倒卖公民个人信息,以每套3-4元的价格卖给下家,从中非法获利4000余元。
从最底层的网络售卖“黑卡”至“黑卡”如何而来,该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得以还原。
浙江舟山新城公安开展案件调查以来,新城公安共调查涉案人员30余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17人:其中6人被依法逮捕,11人被取保候审。
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文中所涉人名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