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二季度该如何理财?这些风险你需要知道

2019-05-09 00:14:52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4月刚刚过去,一季度的各项统计数据都悉数登场了。生财君还是三句话不离本行,今天就来跟小伙伴们分享一下一季度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情况,以及等会儿要告诉大家的二季度可能会上升的趋势判断。

(我好像提前透露了什么?)

普益标准发布最新研究报告《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系统性风险监测简报(2019年1季度)》(以下称“报告”)显示,2019年1季度,我国银行理财市场系统性风险指数总体呈现平稳下降趋势。分指数看,受股市大幅上涨影响,资金投向方风险指数稳步上升;银行理财机构风险指数和资金来源方风险指数则呈下降趋势。

具体来看,资金投向方风险在平稳基础上有小幅增加,主要受股票市场快速上涨影响。“今年1季度债市与股市双双回暖,特别是股票市场的高涨带来了资产泡沫的累积,资金投向方风险指数平稳上升。”报告撰写人之一、普益标准研究员陈新春表示,继2018年末低点之后,今年1季度股票市场迎来较大涨幅,各类股指平均涨幅均在20%以上,股市的迅速飙升易引发泡沫积聚,造成市场不确定加大。从走势看,股票市场的风险指数在1季度飙升18%,成为本季度助推资金投向方风险上升的主要力量。

同时,2019年1季度银行理财机构风险指数震荡下行,其中1月指数较高,2、3月小幅下降,表明当前银行机构风险有所缓和。主要原因在于刚性兑付行为缓和、期限错配进一步缓解,同时同业理财占比压降、资产负债网络关联度减弱。

“1季度银行净值占比有所上升,一定程度上缓解了2018年4季度以来机构刚性兑付行为。”报告撰写人之一、普益标准研究员魏骥遥表示,一方面,1季度银行非净值型产品预期收益与到期收益的差值均为0,表明银行对非净值型产品刚性兑付的行为较强;另一方面,银行净值化转型程度逐渐加快,根据普益标准监测,2018年4月以来全国银行净值型产品发行量由221款增至877款,存续数量由3180款增至7547款。

魏骥遥同时指出,1季度,银行同业产品规模占理财产品总规模的平均比重由上季度的1.61%降至1.43%。截至2018年末,伴随着金融去杠杆,银行同业理财规模和占比自2017年高点以来已连续22个月环比“双降”。2019年以来,同业产品规模占比继续下滑,银行理财机构资产负债网络关联强度减弱。

再来看资金来源方风险,根据报告,2019年1季度,资金来源方风险指数呈现倒“V”字形走势,整体波幅较上季度有所收窄,其中2月资金来源方风险指数有所上升,并在3月回落。期间资本市场表现出现波动,带动投资者情绪变化,在具体的申购赎回行为上出现分化,但是差距缩小,羊群效应由强到弱,风险暴露也逐渐减弱。“1季度,股市走高带来投资者财富增加,在投资者投资热情高涨和理财资金投向高收益资产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理财产品基本处于净申购状态。由于高收益资产的存在,投资者和银行均希望扩大投资规模获取收益,在资金配置的过程中,资产泡沫逐渐形成。”陈新春说。

展望2季度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系统性风险状况,报告认为,一是宏观经济潜在增长率逐渐企稳,但外部环境承压,国内长期积累的风险隐患仍存在,部分企业融资受困,经营状况改善尚需时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的显现与风险点的缓释也仍需要一个过程,而资本市场短期的大幅波动对于资金投向方的扰动较大,预计资金投向方的风险水平仍将缓慢攀升。

二是资管新规下银行理财产品进行净值化转型的节奏将加快,刚性兑付和期限错配行为有所减少,预计银行理财机构的风险水平大概率会趋于下降。

三是银行理财投资起点降低、资本市场走强或将导致投资者羊群效应增大,因此预计资金来源方的风险水平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上升。

综上,报告预计2019年2季度的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系统性风险的总体水平将会呈现小幅上升态势。

(经济日报 记者:钱箐旎 责编:渠丽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