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滥用“属地管理”问题成基层治理绊脚石

2018-12-11 06:59:17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一些地方职能部门将责任转嫁基层 乡镇疲于应付既无权限还得“背锅”

  滥用“属地管理”问题成基层治理绊脚石

  “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就是原则上由事发地政府解决,事发地政府解决不了的,也可以由其上一级政府解决,下级政府不能将矛盾直接推给上级政府。

  这条原则是在总结信访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体现了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的要求。

  “现在除了信访属地管理外,国土、环保等也搞属地管理……但乡镇并不具备相应的权力,一旦出了问题,我们就要担责。”江苏省无锡市一名乡长告诉《法制日报》记者。

  这名乡长还说,除了“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外,其实还有“谁主管、谁负责”原则。也就是说,在明确事项归哪一级政府负责后,主管此项工作的政府部门应当承担具体办理的责任。但现在一些职能部门往往不提“谁主管、谁负责”,每到关键节点,就会出现四个字——属地管理。

  户籍所在地“躺枪”

  属地管理,顾名思义就是根据所在地域确定具体管理机关。通俗地说,属地管理就是谁的地盘谁管理。

  近几年来,很多人欣喜地发现,平常锁在深闺的一些职能部门,纷纷从各级机关大门走出来,深入基层为老百姓办事。老百姓不用舟车劳顿,达到了政府、社会和群众的三方满意。

  记者采访发现,个别部门把一些职责范围内的、风险大的、棘手的工作,也打着下放权力的旗号,趁机下放到基层,美其名曰实行属地管理,实际上是把属地管理当作一个筐。造成的结果是涉事者无论事发何地,户籍所在地都难“幸免”。

  “我最近又要去北京,接一名信访户。”江西省九江市一名镇委副书记对记者说,这名信访户的户籍虽然在九江,却早已到上海郊县安家多年。只因对居住地的一起交通事故自认为处理不公,时不时进京信访。“每次到北京接到人后,我们都不知该把他送到哪里去”。

  据记者了解,目前我国的乡镇一般下辖几十个行政村,少则四五万人,多则七八万人。而机构改革后的乡镇,很多单位和部门都上收一级,原来乡镇七站八所实行双重管理,现在都实行了垂直管理,只有很少的几个服务中心负责财政税收、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工作。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一名乡党委委员告诉记者,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

  一些职能部门的同志到乡镇,往往以领导的身份颐指气使,从不提“谁主管、谁负责”,时不时地拿“属地管理”来警示基层干部。

  这名乡党委委员还说,属地管理被滥用,经常成为上级职能部门推卸责任的借口。如确属玩忽职守懈怠无为,基层工作人员被问责也是心服口服。但有些尽了全力的事情还“躺着中枪”,基层干部就不敢做不愿做了,甘于当甩手掌柜“混日子”。

  一名基层干部举例说,比如出现违建现象,乡镇要接受属地管理追责;有农民工在属地内的企业打工拿不到工钱,乡镇政府要担责;企业在属地施工出现安全事故,乡镇要被问责;从辖区贯穿的高速公路上发生事故,乡镇也要被问责。对于这些既不在权力范围内又八竿子打不着的单位,一旦出了事都要问属地管理的责,基层干部感到心里憋屈,又无处诉苦。

  有被问责的乡镇干部辩解,领导就一句话:“难道不是在你的辖区吗?”

  有专家认为,现在基层属地管理变成责任属地,但权力并不属地,权力和责任不对等,很多基层干部感觉责任非常重,但是没有权力来完成上级所下达的任务。

  额外工作增添额外负担

  建立工作责任目标考核机制,本来是层层传导压力、高效推进工作落实的有效举措,可以确保各项决策在基层落地、让百姓拥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有专家调研后发现,在现行的行政体制中,从省到地市到县的各种考核普遍使用“一票否决”,造成乡镇管理体制扭曲为压力型体制。“签责任状最多的乡镇足足签了50多份,最少的乡镇也有36份。这么多的责任状,乡镇领导根本记不清都涉及哪些名目,上面发什么责任状就签什么”。

  “街道上的路灯被汽车剐倒后无人问津,市民向相关部门反映,得到的答复是属地管理,让市民向社区反映情况。而街道上的路灯既不是社区的产权,也不归社区管理。”面对记者,社区干部张女士一肚子苦水。

  张女士抱怨说,社区本该为社区居民服务,是化解矛盾、维护居民利益的自治性组织。但在日常生活中,社区往往变成了相关职能部门的“下级”,以致社区出现了消防员、信访员、普查员、宣传员、统计员、卫生员、计生员、安全员等一大堆头衔,几乎囊括了各级各部门的每一项职能,社区居委会往往被这些不该管而又推不掉的“属地管理”弄得不堪重负,无时间无资金无精力为居民办实事,进而淡化了居民与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关系。

  记者采访发现,有的市县一级职能部门,借市县委、政府两办名义成立“领导小组”,再以“领导小组”的名义推动部门的本职工作。这样一来,本应是责任主体的职能部门,一下子变身为“督查主体”。一旦出了问题,就可以顺理成章地追究事发地基层政府部门责任。

  不少干部坦言,乡镇“属地管理”与职能部门“谁主管、谁负责”,本来是配角与主角的关系。从职能和权力来说,乡镇政府只能是配角,而职能部门应该是主角。若哪项工作乡镇政府配合不力应该承担责任,若监管不力则是行政执法部门的责任。但目前有些地方的环保局、国土局、安监局等职能单位,都是一个一个包袱往下扔,省市有什么重要的工作,县里职能部门就把任务下派到乡镇,职能部门成了“文件中转站”。从不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出了问题百般推卸责任。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最后担责的都是乡镇。

  广东省清远市一名乡镇干部认为,提倡属地管理的初心是好的,可以做到事有人管,责有人担,不至于推诿扯皮出现“三不管”现象。但“属地管理”应该只到县一级,而不应往下延伸。因为县级职能齐全,具有“属地管理”的行政执法职能部门和权力。而乡镇街道不仅人员紧张,而且不具行政执法权,承担起责任来没有抓手。如信访所涉及的涉法涉诉问题、行业部门问题,强调乡镇“属地管理”一点用也没有。既不能给人家解决问题,也没有相应的执法权。

  “在群众眼里,乡镇政府就是万能的,什么都要负责。”陕西省榆林市一名镇长说,有的上级职能部门只强调自己部门的工作重要,把常规性工作变成突击性任务。乡镇在工作人数、人员编制并无明显增加情况下,工作任务陡然增加。乡镇就是权力无限小、责任无限大。有好处的事相关部门强调“谁主管、谁负责”,如农业开发项目、村村通工程、学校危房改造、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而涉及承担重大责任的事,则强调“属地管理”,乡镇往往一样也跑不掉。

  一名职能部门的干部也认为,自家的婆姨自家管,自己的孩子自己抱。职能部门有自己的责任、权力和义务,履职尽责天经地义。而基层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也是分内的事。如果把属地管理当个筐,什么都往里装,基层干部就会难以承受其重。如果不考虑属地的实际困难,就会失去属地管理真正的价值,达不到决策者的目的,难以打通最后一公里。

  基层干部充当问责“顶罪羊”

  乡镇政府包括街道办事处,是最基层、最贴近老百姓的一级组织。

  记者采访发现,目前一些乡、镇、办事处人少事多的状况普遍存在,往往一间办公室要挂几个牌子,每人身兼多职,并对应着上级多个部门。

  而在乡镇工作过的人听到最多的话,应当是“属地管理”。很多时候,不管什么问题,不问有没有职权办理,都可以用这句话把任务由上至下、一级一级部署下来,也就是从省到市到区、县再到街道社区,要求做到全覆盖无死角。

  一名因为环保问题被追责处分的副镇长告诉记者:“乡镇政府没有执法权,发现有企业排污后只能上报给职能部门,可职能部门下来后,下了张单子就走了。企业停厂几天又开始生产,我们就再报告,然后职能部门再来下单子。我们夹在中间,上级政府说我们不作为,企业骂我们多事,而最终还要接受属地管理失职追责的处分,让人有苦没处诉。”

  记者采访得知,一些地方为了应付上级或者平息舆论,往往会选择“多处分几个干部”。江西某县级市处理一起群体性事件时,本来已经有多个责任部门被追责,但市领导认为还不足以体现问责决心,问责范围还不够广,于是把本无直接关系的乡镇也列入了问责名单。

  有专家认为,对有问题的干部要区分问题的性质,给予相应问责固不可少,也应给予纠错的机会,形成问责、容错纠错和澄清有效协同的机制。“查实确需问责的,要分清责任的层次,是主体责任、管理责任还是其他责任,对因政策不明晰等导致的责任,应该划定容错空间,给予纠错的机会”。

  一名受访干部说,有些领导和部门图方便,遇到问题不具体分析情况,而是简单地把事情按属地管理的原则推给乡镇街道,并限定期限完成,不然便要问责。滥用属地管理原则,不但增加基层工作负担,也会伤害基层工作的积极性,更会影响到政府部门的执行力。

  2017年12月,山东省政府通过调研发现,基层干部在履行工作责任方面存在比较大的问题,最突出的是乡镇(街道)一级,以有限的权力承担了无限的责任,压力很大,许多工作疲于应付,苦不堪言,影响了基层党委、政府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的发挥,影响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随后,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关心关爱基层干部减轻基层工作负担的十条意见》,厘清了县乡两级职责权限,严禁假借“属地管理”名义将本级党委、政府及工作部门承担的责任转嫁给基层。

  (记者王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