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拒辅导孩子或计入征信 立法能管住“丧偶式”育儿吗

2018-11-27 04:51:25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很多人常把“希望法律管管”挂在嘴边,可是法律真的什么都能管吗?近日,有媒体报道,江苏将立法反对“丧偶式”育儿,家长拒绝辅导孩子或被计入征信。新闻中提到,11月19日,《江苏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草案)》在江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被提交审议,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莫宗通在《条例(草案)》的说明中提到,制定本条例其实是回应全社会加快家庭教育立法愿望的实际行动。

  引起舆论关注的是其中一条:父母双方应当共同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家庭教育义务,不得以离异或者其他理由拒绝履行。一方开展家庭教育,另一方应当予以配合。对于父母不履行家庭教育义务,孩子可以向学校、居委会以及相关单位或组织求助,相关单位和组织应当及时处理。

  此次针对“丧偶式”育儿入法,不由让人联想起“常回家看看入法”的那场争论。2013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实施,新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虽然在该法律条文颁布当天,江苏无锡就出现了首个判例,但在日后,我们还是看到了因为缺少可操作性,法条陷入执行难的尴尬境地。

  必须肯定,无论是对于子女多回家陪伴父母还是家庭教育缺位,立法提出的出发点都是好的,都希望能够扭转目前社会中某些失范的行为。但善意的初衷,不一定能取得理想的结果。回家或者是育儿都是道德义务,应由道德评价系统来进行行为的约束。在现实生活中,不能以道德弱化为由,将道德范畴的行为规范随意上升至法律层面。同样,法律也有法律管辖的范围,其管辖的应当是最基础的社会关系,法律的标准应当是一个“最低标准”。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其适用度和执行力。这并不是说不能进行相应立法,而是这种立法只能是把愿望变成纸上的法律条文,而在现实中真正的作用值得商榷。如果不能执行,最后使人们对法律也失去了敬畏心理。就“丧偶式”育儿来说,经常在家庭教育中缺位的父亲究竟要在育儿中占有多么重要的比重,哪里是底线,是一周陪孩子吃一次饭辅导一次作业,还是一周三次,法律很难给出明确的界定,而在育儿中参与程度低究竟会受到何种惩戒,也很难量化。

  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无论是年轻人不能经常回家看看,还是父亲们忙于工作,疏于子女的教育,有的时候非不为也,实不能也,背后或许有着不足与外人道的生活的压力和困窘。当常识性的人伦行为变成大众普遍关注、舆论场探讨的问题,我们更该好好考虑的也许是全社会的无奈和亲情教化的回归。(作者:张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