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一乡一庭2009个“排雷哨”扎根基层

2018-11-26 06:33:50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基层调解不好干啊!”

和记者说起调处矛盾纠纷,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大何庄乡马家庄村党支部书记马战民肚子里有不少“苦水”。

“村‘两委’基础工作有欠账,矛盾纠纷类型越来越多,想要不上交真是不好实现。”在马战民看来,原来基层调解工作难做的最大问题,在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这“三位一体”中,乡镇一级缺了最重要的司法调解。

“如今,老百姓身边就有了常驻法庭,有法官来做调解,调解了还能司法确认有权威,干啥还费劲打官司?”马战民说。

马战民感受到的变化始自2013年,河北省开始探索推行“一乡镇一法庭”改革,乡镇法庭由830个扩充至2009个,实现乡镇全面覆盖。由此,大量矛盾纠纷不出乡镇得以化解,一大批传统民事案件“不成讼”。

一双筷子,吃住乡镇;一张桌子,就地办案;一间屋子,没有负担;一乡一庭,稳固基层。记者在河北多地探访了法院系统以“一乡一庭”推进诉调衔接,创新发展“枫桥经验”的先进做法。

诉调对接

“老李啊,村里那起施工受伤纠纷调解的怎么样了?还有没有啥不清楚的法律问题?”十一假期刚过,邢台市经济开发区人民法院沙河城法庭法官张文杰一来到办公室,就打开“诉非衔接网络平台”,与沙河城镇东赵庄村民调员李魁书进行视频通话。

“没问题,一切顺利!”电脑屏幕那头,李魁书自信地说。

在“一乡一庭”的基础上,邢台市中级人民法院构建起“互联网+诉非衔接”多元化纠纷化解机制,研发了“诉非衔接网络平台”系统,将大量线下纠纷化解活动搬到线上进行。李魁书负责调解的一起赔偿纠纷案件成为这项机制下运作的第一起案件。

“说到赔偿标准时候,我也把握不准了。在村里当着双方当事人的面,通过网络平台与张文杰法官连线视频,法律怎么规定的、赔偿怎么计算的,张法官现场指导,当事人很快达成协议。我把协议传到法庭,张法官进行司法确认,赔偿到位,这案件就顺利完结。”李魁书向记者介绍。

2016年以来,在全国法院收案数平均增幅20%的情况下,邢台市经济开发区法院收案数特别是民事案件收案数逐年下降,降幅平均达到18%。这都得益于邢台法院诉调对接、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工作。

对于这项工作的特点,邢台中院院长白峰向记者娓娓道来:矛盾化解主体一网覆盖,利用互联网聚合各类调解资源;矛盾化解路径多向互动,网上调解、线下调解统筹融合;矛盾化解机制规范有序,完善多元调解制度保障;矛盾化解方式便捷灵活,持续深化诉调对接规范化、便民化探索实践。

“当事人带着矛盾纠纷来到法院,案件分流分得出,调解员队伍接得住,法官和调解员共同施力调得成,整个过程有人管。”曾经在基层法庭工作多年、创造过3小时成功调解医患疑难纠纷记录的张樱现在是邢台市经济开发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负责人,她这里成为诉调对接工作的枢纽。

在邢台市桥东区法院,法官与诉调对接部门、调解组织、律师组建了微信工作群、QQ群、微信公众号,频繁的交流沟通培养出一支有力的特邀调解员队伍,探索出“人民调解+行业调解+行政调解”“法官指导调解+律师参与调解”“特邀调解+联合调解”这样的3+2+2联动调解模式。

“我们实现法院诉调对接中心与行业调解组织、司法所、乡镇办、社区(村居)调委会的无缝对接,引入各种社会资源,不断丰富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其目的就是将法院诉讼化解纠纷的职能延深到调解全过程,让大量的纠纷化解于诉前。”邢台市桥东区法院院长姚振忠说。

无讼建设

“谭庄王家养的狗把人咬了,人家要去法院告他!”

今年5月16日,这条消息出现在廊坊市香河县安平法庭建的微信群中,法庭法官宗海峰赶紧了解详情,原来两家因为养狗把人咬伤产生纠纷,被咬者表示要起诉对方。

“按说农村狗咬人的事情,不至于闹上法庭啊。”宗海峰与乡镇负责人和村干部取得联系,并且通过网络视频会议与当事人进行沟通,发现这起案件闹大的根源其实在于两家多年来因为一块空地使用产生的摩擦。

找到根源后,宗海峰召集村书记、副镇长联合调解,通过释明法律和政策消除了双方的误区,两家最终和解。

香河县共有300个自然村,达到无诉讼、无涉诉信访、未发生治安案件等标准的村街已达31个。谈及这个数据,香河县法院院长刘君说道:“无诉讼建设,任重道远。”

今年4月,“创建无诉讼乡(镇)村(街)活动”在廊坊展开,该市法院系统围绕“一乡镇一法庭”建设,选配268名有经验的人民陪审员、87名书记员,引入1227名人民调解员,明确2158名包村法官,全方位、多层次、综合性的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网络体系进一步深化完善。

“一个官司八辈儿仇,老百姓的目的不是打官司,他们看重的是问题的合理解决。”固安县法院院长樊颖坦言,基层群众普遍要面子,用法庭判决的冰冷程序解决矛盾纠纷,反而不利于案结事了,甚至还会加剧双方对峙情绪,群众诉累也更加沉重。

廊坊市乡镇法庭在每个下辖村确定2名人民调解员,由法庭负责人与村支书、村主任、人民调解员建立微信群,在每个法庭和村委会都摆放有微信群的二维码,有了矛盾纠纷,不用出远门,扫一扫二维码就可进群解决纠纷。

“把一乡一庭建的强起来、用的新起来。”对于“创建无诉讼乡村活动”,廊坊中院院长苑三国提出这样的要求。在他看来,以“一乡一庭”为基础谋求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在农村基层社会落地生根,就是坚持发展“枫桥经验”的本地经验。

扎根基层

马战民是位当了30多年的老书记,老爷子平时没事就喜欢到距离村里没多远的大何庄法庭坐坐。“村里小两口打架闹离婚,弟兄俩因为宅基地起纠纷,法律咋规定、怎么做调解,咱得到杨法官那取取经。”马战民对记者说。

马战民说的“杨法官”是安平县法院大何庄法庭法官杨朝。在马战民和附近村民心里,这个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法官年纪不大、本事却不小,不仅能用法律给村民解决问题,而且说话办事有农村味儿、有老百姓味儿、跟村民心贴心。

这些年来,马家庄村里纠纷闹到法庭的不少,可最后判决的10件里头也没1件,都在法官的工作下调解撤诉了。提及原因,马战民说:“杨法官有绝招。”

每逢调解,杨朝会让当事人先把苦水倒完,既了解矛盾产生的背景和症结,也让当事人散散怒火怨气。他还会邀请村干部和调解员出席,领着当事人换位思考,既说法言法语讲法律,又说土言土语摆道理,最后让当事人自己当裁判,自己说结果。

“法律大集”和“巡回审理普法回访”是杨朝的另外两项“利器”。

大何庄法庭前头就是农村大集,逢四逢九十里八村都过来赶集。每到这时,杨朝就带着法庭干警在门口支起摊子,给村民发放普法宣传材料,接受群众咨询,有的案件现场进行化解。案件调解过后他还会定期回访,听听当事人和周围群众的意见,把每起案件的处理都做成一回普法。

80后的杨朝虽然是安平县最年轻的乡镇法庭法官,但已在基层法庭工作10多年,他有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工作成绩:依靠耐心的全程调解和扎实的群众工作,大何庄法庭案件调撤率连续5年保持在95%以上。

在衡水,像杨朝这样扎根基层法庭的法官不在少数。“法庭的法官们给群众办实事,就在家门口、在田间地头、在庄户人心里头。”马战民说。

衡水法院在河北省率先完成“一乡镇一法庭”建设,并重构以乡镇法庭为中心的基层法治治理体系,就近向群众提供立案、司法确认、诉前调解、司法公开、法律咨询等服务。

安平县法院城关法庭布置处处体现“家”的主旋律,主动延伸家事审判职能,构建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景县法院龙华法庭引入乡土化的陪审员,借用乡土权威化解基层矛盾;饶阳县法院与妇联合作成立“妇女援助中心”,各法庭对已结家事纠纷电话跟踪随访和实地回访,促进家庭和谐……

“在衡水,乡镇法庭已经成为基层法治宣传的主阵地、联系群众的连心桥、矛盾,纠纷化解的排头兵、基层社会稳定的压舱石。”衡水中院院长郑喜兰说。

社会经济深入发展,利益格局不断深化,新类型矛盾纠纷层出不穷,仅靠法院单一的诉讼机制来应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纠纷和冲突,显然不足以缓解社会矛盾。全面加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是法院系统坚持发展“枫桥经验”的时代使命。

矛盾纠纷调处中的诉讼方式与非诉讼方式相衔接,是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方面。河北法院系统“一乡镇一法庭”建设补齐了司法调解在乡镇一级的“短板”,整合了法院、行政机关、社会组织以及各方面的力量,不断拓宽诉讼和非诉讼方式的衔接渠道,推动各类矛盾纠纷得到高效及时化解。

诉讼与调解,都是化解矛盾纠纷的重要手段和渠道,河北法院系统的实践实现了两者的优势互补,既依法裁判、体现法律刚性,又情理结合、利于修复关系,同时减轻了群众诉累、强化了调解效力,真正让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在基层落实。

截至目前,河北省所有乡镇法庭全部实现数字化,完成网上法庭全覆盖,实现对所有乡镇法庭的全面统筹、有效管理,“一乡镇一法庭”创新发展“枫桥经验”将再次升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