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全国检察机关严惩涉环资犯罪

2018-11-25 00:25:22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近年来,全国检察机关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各项决策部署,积极履行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为依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法制日报》记者今天从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今年前10个月,全国检察机关共批捕污染环境类犯罪3559人、破坏资源类犯罪8459人,共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的诉前程序案件33602件,提起公益诉讼1314件,通过办案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171.5亿元。

  协作配合

  最高检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今年,最高检出台《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为打好“三大攻坚战”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见》,提出八条工作措施和要求,找准检察机关服务和保障“三大攻坚战”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各地检察机关也纷纷出台了服务保障“三大攻坚战”的具体实施意见。

  今年7月,最高检在湖北武汉组织沿江11个省级检察院召开长江经济带检察工作座谈会,研究建立跨行政区划环境资源保护公益诉讼工作机制,为“长江病”把脉问诊,提出十项检察举措。不久后,上海、江苏、浙江、安徽4省市检察院便会签了《关于建立长三角区域生态保护司法协作机制的意见》。

  记者了解到,检察机关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工作方式,相关院领导分别带队走访生态环境部、原国土资源部、原国家林业局等部门,主动介绍、宣传检察公益诉讼职能,上门问需问计。

  最高检举行党组中心组(扩大)学习专题辅导报告会,邀请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翟青以“坚持最严密法治观,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题进行专题辅导报告。同时与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等部门进行沟通交流,加强协作配合。

  惩治犯罪

  为服务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各地检察机关认真履行批捕、起诉职能,强化刑事诉讼法律监督,以“零容忍”态度惩治污染环境犯罪。

  据统计,今年1月至10月,全国检察机关共批捕污染环境类犯罪3559人、起诉4939人,同比分别上升38.5%、31.67%。批捕破坏资源类犯罪8459人、起诉26765人,同比分别上升44%和14.79%。

  最高检连续部署开展破坏环境资源犯罪专项立案监督活动,坚决惩治盗伐滥伐林木、非法采矿、非法占用农用地、偷排偷放、非法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等多发性破坏环境资源的刑事犯罪,及时介入、挂牌督办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今年以来,最高检单独或联合相关部委对包括湖南洞庭湖区下塞湖矮围“6·21”案件在内的50起环境污染案件挂牌督办,其中46件系与生态环境部等部门联合挂牌督办,联合林业与草原局对10起重大破坏森林、野生动物资源刑事案件挂牌督办。

  同时,检察机关加强生态环境案件刑事侦查活动监督,依法引导侦查取证。今年1月至10月,经检察机关建议,行政执法机关已移送涉嫌破坏环境资源类案件2647件3628人;经检察机关监督立案,公安机关已立案侦查涉嫌破坏环境资源类案件2510件3094人。

  修复生态

  据了解,各地检察机关充分发挥生态环境刑事领域惩治、教育、预防、保护、修复功能,探索推广补植复绿、增殖放流等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目前已有16个省的三级检察机关会同法院、公安、环保等部门共建立生态环境恢复性检察工作机制1818个。

  山东省检察机关通过办案,督促行政执法机关恢复被损耕地2288亩,治理污染土壤2035亩,索赔环境损害赔偿金2.4亿元。

  各地检察机关还注重加强对生态环境行政执法环节的跟踪监督,通过办案、走访等形式,针对各行政执法机关在案件查办、移送等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运用检察建议督促依法履职、规范执法、堵漏建制、强化监管。

  上海铁路检察院在办理一起非法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中,发现中通快递违反规定收寄活体球蟒近50次,对上海市邮政管理局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加强监管。

  解决问题

  作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力量,各地检察机关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公益诉讼办案力度,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据统计,今年1月至10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的诉前程序案件33602件,提起公益诉讼1314件;通过办案,督促恢复被污染、破坏的耕地、林地、湿地、草原186.4万亩,督促治理恢复被污染的水源面积123.9万亩,督促关停和整治违法企业6283家,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171.5亿元。

  各地检察机关通过积极开展各项专项活动,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案件的办理力度。陕西省检察机关开展黄河湿地生态环境专项监督活动,黑龙江省检察机关部署开展秸秆焚烧和小锅炉大气污染公益诉讼专项行动等,均取得良好社会反响。

  最高检和各省级检察院充分发挥一体化办案机制作用,以挂牌督办、实地督办、开展专项监督活动等方式,加强对下指导督促,发挥办案引领作用。

  今年8月,最高检对35起破坏长江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线索予以挂牌督办,目前各地已发出诉前检察建议15件,提起公益诉讼两件,通过办案有效督促相关责任主体履职整改,依法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

  最高检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各地检察机关始终树立双赢多赢共赢监督理念,积极向党委、人大、政府汇报检察公益诉讼重大工作部署和生态环境领域公益诉讼重点案件办理情况,加强与有关行政机关、司法执法部门的协作配合,推动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合力。

  湖北省荆州市人民检察院与市环境保护局建立联席会议机制,从中获悉监利县容城镇长江河道堆存工业固废的线索后,交由监利县检察院依法立案,并向有关行政机关发出诉前检察建议,推动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整改。

  最高检相关部门负责人还透露,最高检已与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市场监管总局和国家林草局、食药监局等相关行政机关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沟通,达成了互派干部双向挂职锻炼交流、加强协作配合等意向。记者 董凡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