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媒体评洞庭湖“私人湖”难拆:真正利益纠葛是什么

2018-06-13 18:32:09 信息来源:中国青年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原标题:洞庭湖中“私人湖”难拆 真正的利益纠葛是什么

  同样是对生态环保形成巨大威慑,同样是多年难以纠偏,同样也是等到环保督察组介入才能有实质性改变,如此多巧合的背后,是不是蕴含着某种共同的行政生态?

  在洞庭湖深处,一道高高垒砌的堤坝似“水中长城”,围出一片面积近3万亩的私人湖泊,严重影响湿地生态及湖区行洪。这道堤坝是当地一个私企老板所建,曾被各级政府数次严令拆除,但依旧岿然不动。(新华视点6月11日)

  近日,生态环境部组成督察组,对洞庭湖私人矮围破坏生态问题开展专项督察。

  在有着“长江之肾”之称的洞庭湖中,居然有一片法外“私人湖泊”,这确实堪称一大奇观。它不仅有损湖区的完整性,也对湖区生态保护、蓄洪功能带来显而易见的威胁。这样一个“独立王国”存在10多年,当地省市县三级政府却都未能彻底整治,其原因显然耐人寻味。

  擅自在湖区放牧、捕捞、取土、取水、排污,是被明令禁止的。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也曾下达了整改和拆除方案。如2015年,因其违反防洪法,湖南省水利厅多次要求当地水利部门采取措施;2016年,沅江市出台《沅江市拆除洞庭湖矮围网围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纵使如此,私人湖泊依然完好。究其原因,有当地干部表示,对于相关整改措施,具体操作中确有调整,且是“上面”同意了的,“反正是通过了验收的”。

  私人湖泊起于商人的逐利惯性,但能够在公开违规操作下形成气候,被架空的监管才是最大的问题。有说法称,私人矮围迟迟难以拆除,是因为相关利益过于盘根错节。譬如,一方面,商人称自己在10多年时间里投入了2亿元,如果说是违法,那么为什么不早点拆除?现在拆除政府必须给出补贴;另一方面,仅拆迁费就高达数千万元,到底该如何分担,也是个问题。由此看来,明明所有人都知道私人湖泊系违规,该拆,但确实是败在了利益面前。

  在整体上拿利益原因来解释私人湖泊的迟迟难以拆除,是说得通的,但具体看,这却可能是一个似是而非的解释。因为,在拆除时,固然可以说各方囿于成本分担、利益难协调而退避三舍,但是谁“同意”了整改可以调整?又是谁对明显不过关的整改下达了“通过验收”的指令?是从何时开始,违规主体可以与监管力量讨价还价了?显然,公共湿地变成了“私家湖泊”,相关拆除措施难以落地,是不是隐含着某种公共权力的徇私和包庇,这恐怕才是症结所在,也是真正的“利益纠葛”所在。

  这片私人湖泊的神奇经历,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今年年初媒体曝光的洞庭湖核心保护区300万根欧美黑杨被砍伐事件。同样是对生态环保形成巨大威胁,同样是多年难以纠偏,同样也是等到环保督察组介入才能有实质性改变,如此多巧合的背后,是不是蕴含着某种共同的行政生态?对此,不能不有所深思,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根据最新情况,在生态环境部组成的督察组开展专项督察后,当地政府已迅速采取措施进行整改。面对如此严重的、长达10多年的违规问题,上级部门出手才出现转机,这样的纠偏路径,是不是成本太高了?上级部门一出手,整改就能到位,一方面说明,有些问题操作起来,其实没那么难,关键还是责任落实未到位,给某些责任者留下了太大的侥幸和虚与委蛇的空间。另一方面也证明,净化环境生态,先得重塑行政生态、权力生态。(朱昌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