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疑似圆明园流失文物虎鎣被强拍 国家文物局:强烈谴责

2018-04-12 19:47:54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疑似圆明园流失文物虎鎣被强拍

  国家文物局表示强烈谴责 中国拍协表示将联合所有文物拍卖企业永不与该拍卖行合作

  昨天,疑似中国圆明园流失文物“青铜虎鎣”在英国坎特伯雷拍卖行被“强行”拍卖,最终以41万英镑的价格成交。对此,国家文物局表示强烈谴责。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艺委会则表示将联合中国所有文物拍卖企业永不与该拍卖行合作。

  被拍“虎鎣”疑似劫掠自圆明园

  英国当地时间4月11日上午10点,一件中国西周时代的“虎鎣”在英国肯特郡坎特伯雷拍卖行以41万英镑(约合366万元)价格被拍出。据报道,买家并未露面,而是通过电话竞拍购得。这件罕见的青铜器疑似为圆明园流失文物,因其器盖和出水口的老虎造型而得名。坎特伯雷拍卖行介绍称,类似的青铜器此前只发现了六件,此次拍卖的“虎鎣”是第七件,历史可追溯至3000年前,最初估价在12万镑至20万英镑之间(约合人民币110万至180万元)。

  目前尚不能确认这件拍卖品就是圆明园流失海外的文物。不过,“虎鎣”之前的拥有者——英国海军上校哈利·刘易斯·埃文斯在给家人的信件中,曾详述了他参与洗劫圆明园获得青铜器等珍贵文物的过程,这些信函与文物一起被发现。而在拍卖之前,英国《每日电讯报》也以“平房里的劫掠物”为题着重介绍了这件来自中国的宝贵文物。文章称,这件稀世珍宝是1860年英国军队从中国抢劫而来,具有3500年历史,后在肯特郡海滨小镇的一栋平房中被发现。

  国家文物局多次交涉要求撤拍

  在得知英国坎特伯雷拍卖行即将拍卖疑似中国圆明园流失文物后,国家文物局曾通过多种渠道与该行进行沟通,要求其遵守国际公约精神与职业道德准则,尊重中国人民的文化权益与民族情感,终止对上述文物的拍卖和宣传活动,并呼吁国际友好人士共同抵制疑似非法流失文物拍卖。

  然而,这一合理要求却遭到了坎特伯雷拍卖行的拒绝。4月9日,坎特伯雷拍卖行明确表示,拒绝撤拍上述文物,理由是该文物劫掠发生在150多年前,不适用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约关于归还劫掠文物的约束。英国也没有相关的法律阻止他们合法拍卖这件文物。拍卖行强调,这件青铜器在埃文斯家族已经流传了4代,100%是来自西周时期。

  “国家文物局强烈反对并谴责坎特伯雷拍卖行不顾我方严正抗议,执意拍卖疑似非法流失文物,并以战争劫掠文物为名进行商业炒作的行为。”国家文物局发表声明称,尊重本国和其他国家的文化遗产,促进非法流失文物返还原属国,是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也是中国政府的一贯立场。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艺委会也在拍卖前一天就此事发表了声明,表示完全同意并支持国家文物局对此事的态度和立场。如英国坎特伯雷拍卖行执意拍卖,中拍协将联合中国所有文物拍卖企业承诺永不与其合作,并呼吁国际和国内的收藏群体抵制此次拍卖。文/本报记者 赵婷婷 屈畅 熊颖琪

  内存

  珍贵文物回家道路坎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6年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多达164万件。其中圆明园流失文物占据了绝大部分,至少一百万余件。目前,这些文物的“回家之路”主要包括依法追讨、商业回购、政府间外交谈判和捐赠。

  此前,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大部分都是通过拍卖的途径“回家”:保利集团于2000年分别拍得猴首、牛首、虎首。2003年,著名实业家何鸿燊向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捐赠600万港元,从美国藏家手中购得猪首铜像后捐献给国家;2007年,何鸿燊再次购得马首铜像,并捐献给国家。

  与此前十二生肖兽首拍卖方大多为佳士得、苏富比等大型拍卖行不同,此次拍卖虎鎣的拍卖公司坎特伯雷拍卖行是地方性的小拍卖行。业内人士认为,相比放弃与中国文物拍卖企业的合作,它更愿意去赚取眼前24%的佣金。

  据了解,国家文物局2016年印发了《文物拍卖管理办法》,规定被盗窃、盗掘、走私的文物或者明确属于历史上被非法掠夺的中国文物等几类物品,不得作为拍卖标的。此前,针对类似情况,国家文物局也曾多次发函要求国外拍卖公司停止拍卖中国流失文物。对于此次拍卖,国家文物局明确表示,将继续依照相关国际公约和中国法律规定,通过一切必要途径促使从我国非法流失的文物回归中国。文/本报记者 赵婷婷

  观点

  基本可确定系乾隆时期圆明园旧藏

  “从目前文物本身、相关资料等完整的证据链来看,基本可以确认是圆明园的旧藏。”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刘阳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这种级别的青铜器都是属于乾隆把玩、欣赏的东西。“理论上乾隆时期收藏这类东西最多,虽然不能百分百确定,但出自乾隆朝代的概率最高。”

  从目前掌握资料来看,圆明园里青铜器类藏品非常稀有。“圆明园的青铜器本身就少,在拍卖市场出现的就更罕见。”刘阳表示,枫丹白露宫里所藏的圆明园文物中虽然有一些青铜器,但数量极少,而且又是这种特殊的器型,就更罕见了,“从已知的圆明园流散文物来看,算是非常不错的一件文物”。

  对于英国拍卖行所说的约束有效期问题,目前其实仍存争议。“欧洲人认为有有效期,但是很多法律工作者对此并不认可。”刘阳说,“不过一旦上了拍卖行想要阻止拍卖就很难,尤其是英国的拍卖行,是要靠此赚钱的。除了回购几乎没有别的途径。”刘阳表示,对于圆明园文物,目前回购是最可行的方法。“希望无论通过哪种途径回国,文物能最终回归圆明园。”文/本报记者 赵婷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