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揭秘“非典型葬礼”:有葬礼礼堂改成了玩具店

2018-04-05 20:56:36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3月22日,八宝山殡仪馆展示了一场“雨细丹青琴瑟和”主题策划葬礼,通过人生电影展现了家人和学生对一位退休教师的追忆。新京报记者 彭子洋 摄

  “告别的时候,每个人不应该千篇一律”

  八宝山殡仪馆葬礼策划工作室团队讲述“非典型葬礼”;葬礼不是花钱和消费,而是用情感讲故事

  在一位年轻男孩的葬礼上,围绕在他身边的不是鲜花,而是两三百个泰迪熊玩偶。男孩生前钟爱泰迪熊,母亲担心他贪玩所以限制购买,现在恨不得把整个玩具店都搬来弥补他。

  于是葬礼策划师把葬礼礼堂变成了玩具店,帮母亲完成了最后的心愿。原本是父母送孩子的一场悲情离别,最后显现出一抹温馨。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葬礼就是来客三鞠躬、遗体告别、家属答礼等简单仪式。然而,每个人的一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当告别的时候,也不应该千篇一律。

  从事殡葬行业10年,八宝山殡仪馆葬礼策划工作室负责人王静策划了很多“非典型葬礼”。

  这些特殊的葬礼环节,不是为设计而设计。而是将逝者生命中的平凡或精彩尽可能的展示,让亲人今后每一次回忆都充满感动,而非无尽的哀伤。

  “我们每一场策划,都希望让逝去的人幸福地离开,让活着的人不留太多遗憾。”王静说。

  一种 遗憾

  葬礼上没说出最想说的话

  身处殡葬行业,王静看到的是中国人对于离别的情感缺失。绝大多数人对死亡和葬礼仍然讳莫如深,不愿意提前谈论,不愿意郑重筹备,甚至羞于在葬礼上彻底抒发自己的感情。

  然而,如果没有抓住最后一次面对面的机会释放感情,遗憾可能会成为终身如影随形的“内伤”。

  在一位战友身上,王静第一次见到了这种可怕的“内伤”。

  那时她刚从部队转业到八宝山殡仪馆不久,战友的父亲去世,委托她承办葬礼,她就按照传统方法办完了这场仪式。但后来每年战友来扫墓的时候,总是痛哭流涕,难以释怀。

  “他没赶上在病床前送老人离开,葬礼上很多话也没机会说出来,心里有很多遗憾。”王静也很不忍,“其实想说的无非就是爸爸我爱你,我心里多在意你。但中国人不习惯说,导致后来郁结成越来越多的话。”

  葬礼是生者与逝者最后一次面对面,很多遗憾就是在最后一幕产生的。葬礼策划师们希望引导逝者家属抓住这个机会说出最想说的话。对中国人来说,这并不容易。为了让家属更好的释放情感、不留遗憾,葬礼策划师们发现,一些道具能帮上很大的忙。

  “我们想念一个人的时候,经常是睹物思人。”王静发现,将一些特殊物品带到葬礼上,往往能打开情感阀门。有一次,一位百岁老人去世,子女想给妈妈最好的送别,却说不出怎样才算最好。策划师问他们,希望妈妈带着什么走?子女们想到妈妈的老花镜,每天晚上女儿都帮她收到眼镜盒里。

  葬礼那天,他们把眼镜带了过来。最后一个环节,女儿捧着眼镜盒站在遗体前,终于说出了那句“妈妈,我爱你”,泪流满面。

  这个看似简单的设计,却是葬礼策划最重要的环节。葬礼策划就是创造一种因人而异的仪式感,通过仪式释放感情,传承逝者的精神。

  “我们一直在引导家属,死亡并不是越不过去的坎,而是一扇门。”王静说,“每段人生都不一样,通过策划可以给他们不一样的谢幕。”

  一种 别离

  来宾草原音乐中起舞享受最后一课

  2016年,京剧大师梅葆玖去世,他的葬礼从会场布置开始,视频滚动播放着他的生前舞台剧照,音乐也不是揪心的哀乐,而是他的代表作《梨花颂》,大家不约而同的低声吟唱。这个瞬间曾让很多人记忆深刻。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属不再选择“三鞠躬、转一圈”式的传统葬礼,而是希望根据逝者的生平和个人喜好,设置音乐、花艺和个性化的场景布置。

  八宝山殡仪馆金牌葬礼主持人董子毅每年主持的传统葬礼不下两三百场,但策划葬礼,会从逝者的一生中提炼元素,设计出独一无二的仪式环节。

  策划团队曾接手过一名援外医生的葬礼。医生手下有一些学生,学生们都受到老师的无私关照,心里十分愧疚。策划师们问学生,老师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学生说,是希望他们每一个都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跟随理想干事业。

  事业,为了凸显这个主题,策划团队选择了医学生誓言来设计仪式。医学生誓言是医学生入学和毕业时都要面对老师宣读的,葬礼那天,策划师将这个场景搬到了现场。

  学生们戴着十字绣箍,面对老师的遗体,眼含热泪,一字一句呐喊出来:“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当我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时刻,谨庄严宣誓: 我志愿献身医学……”

  还有一次,在一位警察的葬礼上,他生前的同事突然集体向遗体敬了个礼。这个自发的动作,让已经很少在葬礼上动情的董子毅心中一颤。后来,他把敬礼的环节用在了其他军人、警察的葬礼策划中。

  有些葬礼却没有眼泪。一位舞蹈界泰斗的葬礼上,回响着他跳了一辈子的欢快的草原音乐,大屏幕上播放着他采风的视频,学生们在现场翩翩起舞,就像以前上课一样。整场葬礼没有人哭,仿佛在享受这最后一课。

  “人生不一样,葬礼必然不一样,葬礼都应该是用情讲故事。”王静说,一直以来人们对殡葬业的概念就是花钱和消费,但策划葬礼改变了逝者家属的这一观念,因为情感被摆在了第一位。

  他们在策划葬礼时,应家庭的要求,传统葬礼上的花圈、花艺等都可以去掉,而增添个性化的装饰。董子毅说,普遍来看,定制化葬礼的费用要略高于传统葬礼,但有些简化的葬礼可能花费反而更少。

  一种 转变

  希望更多人能自己设计“落幕时刻”

  从全国范围来看,葬礼策划还属于新生事物。五六年前,八宝山较早地提出葬礼策划概念时,能接受的人还很少。最近两年,接受葬礼策划的家庭越来越多,八宝山也顺势成立葬礼策划工作室,集结各个专业的人才,屡屡打破传统葬礼惯例。

  “每个家庭都有葬礼策划的需求。”王静发现人们的殡葬观念在慢慢转变,越来越多的家庭意识到葬礼的重要性。

  逢年过节,与家中老人聚在一起,老人们也会半开玩笑地问她,你想给我一个什么样的葬礼啊?王静反问老人,你自己想要什么样的呢?她希望未来人们能够自己为自己设计葬礼。

  “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如果能够自己来跟我谈谈想法是最好的。人们设计了自己的一生,如果最后一段也能自己设计,不是很好吗?”见过了这么多的离别,王静感觉到,出生很可爱,离别也不可怕,希望人们都能坦然对待。

  董子毅心目中最好的葬礼,是亲朋好友能够坐在一起,放着逝者喜欢的音乐,聊聊逝去的人,他的成就、他的趣事、他的一生。“生老病死,每个人都要走这一步,最好能在轻松的状态下完成人生的送别”。

  去年,好莱坞动画片《寻梦环游记》上映时,王静也去看了,这部讲述亲情和死亡的电影让她深有感触。“记忆,是很重要的,”她说,逝者不应该在家庭的记忆中缺失,而幸福的离别会让人记忆犹新。  新京报记者 倪伟

  【微话题】

  你认为好的葬礼是什么样?

  八宝山殡仪馆葬礼策划工作室负责人王静:好的葬礼能让生者和逝者都没有遗憾。

  八宝山殡仪馆金牌葬礼主持人董子毅:最好的葬礼,是亲朋好友坐在一起,放着逝者喜欢的音乐,聊聊逝去的人,他的成就、他的趣事、他的一生。

  网友@谁打捞我的body:我就希望我的葬礼不要什么哭丧唢呐吹吹打打个三天,放我网易云的歌单就好。

  网友@迎风捉叽:希望在死之前和家人朋友开个party,一一道别。死后希望让家人找个有风有雨的日子把骨灰撒出去,随风化雨也是一种浪漫吧。

  网友@魏喵喵:我的葬礼上不要哀乐,要播千与千寻的插曲。我只是去另一个世界帮助别人了,还有白龙、无脸男、小老鼠会陪着我。

  网友评论来源:新京报微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