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杭州两区出“作业新规”小学生21时后可“拒写”

2018-03-03 15:03:51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拱墅区教育局向家长发出“为成长,不熬夜;晚十点,不作业”倡议书,为学生减负。网络截图

  杭州两区出“作业新规”小学生21时后可“拒写”

  上城区和拱墅区小学生21时后,初中生为22时后;家长签字证明即可;保证中小学生的睡眠时间

  普遍存在于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挑灯夜战”场景,或将在浙江杭州逐步消失。

  3月以来,杭州市上城区和拱墅区的教育主管部门,先后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时间进行控制。其中规定,小学生晚9点以后,初中生晚10点以后,对于未完成的作业可以“拒写”,只需家长签字证明即可。

  新京报记者从两区教育局获悉,新政的出台,经过较长时间的论证期,其目的是减少低水平的重复训练,保证中小学生的睡眠时间,其具体实施效果,则需要学校和家长共同配合。

  两区同日呼吁“作业减负”

  进入3月以来,浙江杭州两个主城区教育主管部门相继表态,对中小学生作业时间进行限制。

  今年3月1日,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改进与加强中小学作业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稿),要求“严格执行作业管理的相关要求”,提出通过优化作业内容和建立过重作业负担监管制度,科学精准布置作业,来“减负提质”。其中关于作业时间,上城区教育局明确提出,首先需要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每天完成书面作业的总时间最多不超过1小时,初中学生每天作业时间控制在2小时之内,“要保证小学生晚上9时、中学生晚上10时能完成作业”,“学生可以选择不完成剩下的作业”。每月还应至少设立一个“无书面作业日”。

  此外,上城区教育局倡导教师自主编制作业,杜绝不加选择地成册、成套布置作业,根据学生差异实施分层作业。

  同日,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通过官方微信,发布一封名为《为成长,不熬夜;晚十点,不作业》的公开信。新京报记者看到,公开信中称,“为进一步推进区域作业改革,为孩子留有成长的空间,结合专家的研究成果”,拱墅区辖区内的初中,将严守作业时间“二二三”规则,即初一、初二作业时间不超过2小时,初三不超过3小时,教师则应“避免布置无效重复的低水平作业,精选作业”。

  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一名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对中小学生作业时间进行限制,其目的是为改变过往学习中,“熬夜=勤奋”的观念,“刻苦学习并不是让孩子打疲劳战,孩子有健康的身体比什么都重要,科学学习才是应该追求的目标”。

  家长签字后可不做作业

  昨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韩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学校要提高课堂效率,“有些作业争取在课堂上完成。也希望家长支持、配合,督促孩子。”

  新京报记者从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获悉,上述公开信虽然是倡导性质,但得到拱墅区教育局、拱墅区教育研究院、拱墅区全体初中校长的联合署名。在具体实施上,对于晚十点后还没完成的校内作业,“建议选择不做,只要家长签字,第二天递交给老师即可”。如果是培训班等教育机构布置的校外作业,将同样对待。

  为何将晚10点作为作业完成节点?拱墅区教育局上述工作人员称,经过调查,拱墅区内63%的初中生在晚10点半之前睡觉,37%的学生睡觉时间更晚。根据教育部在2017年制定下发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中的规定,要求“家校配合保证每天初中生9小时的睡眠时间”。以此倒推,假设中小学生平时每天上午7点起床,则应当在22点之前睡觉。“从现实情况来看,初中生远比这个时间睡得更晚、起得更早。睡眠不足已是一个普遍现象,相关数据看,初中生有70%以上感到睡眠时间不够。”

  杭州上城区教育局副局长王莺表示,“推出中小学生作业管理标准,也是为了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2018年2月12日,浙江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在小学施行早上推迟上学工作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明确提出,为“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要求在全省范围内“科学合理安排小学生上学时间,保证小学生充足睡眠”。

  ■ 追访

  一万余名受访家长超八成支持

  保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晚10点之前睡觉,杭州上城区和拱墅区的新政,引发外界关注。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外界对这一规定的争议,主要集中在具体实施效果上。

  新京报记者从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获悉,在发出“晚十点后不做作业”的倡议之前,从上学期开始,拱墅区教育局即对全区8所公办初中的11788名学生家长做了调查。结果显示,82.8%的受访家长,对这项提议表示支持。此外,教育主管部门还举办了多场校长座谈会和专家论证会。

  不过,同样有声音指出,在应试教育的现实背景下,以教育主管部门的名义,对学生作业严格控制,会导致学生的学习量跟不上,新学的知识得不到及时巩固,出现“吃不饱”的现象。

  对此,上城区教育局一名负责人表示,新政并非简单的一刀切,而是实行“弹性作业”机制。“比如一部分作业,我们是打星号的,基础好的学生多做一些,而基础一般的学生就可以选做。尽可能让所有学生‘吃饱吃好’。”此外,如果出现“超时无法完成作业”的现象,任课教师需要及时了解情况,“是作业太难,还是量太多”,根据相关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个性化作业方案。

  此外,部分网友表示,在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减负的大环境下,家长通过课外辅导班,给学生“加班”,才是导致学业繁重的主要因素。杭州两区的新政,只对公办学校产生效力,难以触动学生负担重这一问题的实质层面。

  “在我们学校,如果孩子报培训班过多,我们是会约谈家长的。”杭州崇文实验学校校长俞国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家长应该充分信任学校能教育好孩子,对于在校生睡眠质量的保证,需要家长和学校共同配合完成。

  杭州北苑实验中学校长章继钢介绍,为防止部分学生趁机故意拖延时间,学校将对学生的“信誉”情况进行关注。“如果日常表现良好,偶尔超时一次,可以理解。如果有孩子一周签字两三次,那老师肯定要约谈家长,仔细分析情况。”

  ■ 观点

  新政对一线教师提出更高要求

  教育专家熊丙奇表示,杭州推行“22点后不做作业”新政,从出发点来看,是对学生正常休息时间的保证,在全国居于相关探索前列。与此同时,这一新政对于一线教师,实际上提出了更高的、更专业化的要求。

  熊丙奇称,现今网络发达,部分教师通过一些辅助教学网站,能够很容易地批量下载作业,简单加工后,即可编印成册,发给学生完成,“虽然不见得‘精’,但是量上面能够保证,也是一种教学方法。”但是新政实施后,教师需要深入研究任教学科,避免学生的低水平重复训练,同时对部分情况特殊的学生,还要制定个性化的作业方案,“实际上教师的任务更重了”。其表示,如何去平衡教师的日常教学与新政之间的关系,将是影响这一规定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

  新京报记者 王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