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徐州市贾汪区大数据治理农村微腐败

2018-02-28 16:24:40 信息来源:中国青年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村干部王某两年前冒领村民粮食补贴款被大数据信息平台发现了,他名下关联了9名亲属,33笔资金,共计7万多元。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纪委调查发现,王某在村支书钟某授意下虚报套取了粮食补贴款,两人被立案调查。

  去年7月,贾汪区纪委研发了大数据信息公开平台(以下简称“信息平台”),对该区113个行政村实行村务全公开,对精准扶贫实行全过程监督,走出了一条治理涉农领域腐败的新路子。

  半年来,通过大数据分析,共梳理存量线索53条,立案查处33件,追缴违纪资金400多万。贾汪区纪委书记袁邦庆指出,江苏省纪委提出的“以‘制度化+信息化+公开化’为路径,实现资金使用、对象识别、责任落实、过程监管、绩效评估‘五个精准’,这不仅为精准扶贫提供了精准监督,也为治理基层微腐败和‘三清示范区’(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建设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全面从严治党 大数据打通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贾汪区查处的涉农腐败案件和群众信访量逐年上升,涉农案件中有一半涉及村干部。

 

  贾汪区纪委调研发现,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是村干部优亲厚友,政府发放的非普惠补助资金被村干部发给了亲朋好友,真正需要的人拿不到,激化了干群矛盾。

  一名因违纪被处分的村干部坦言:“涉农款多,上边查不过来,老百姓也不清楚。我怎么用的没人知道。”

  信息不对称是涉农资金被“卡在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原因。贾汪区纪委着手研发大数据信息公开平台,把所有涉农资金去向告知群众,让村干部不敢腐败。

  信息平台收集了2014年以来自然灾害救助、农村低保、五保供养、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村危房改造等14项非普惠性资金和77项涉农项目资金的发放明细信息,进行实时监管。

  信息平台开发了手机App、一体查询机、电子大屏幕3个终端,开设有6个板块:我的资金我知道、精准扶贫我监督、党务公开我知情、村务决策我参与、勤廉双述我评议、办事程序我清楚。

  徐州市纪委书记董向阳作出批示,鼓励贾汪区大胆探索实践。贾汪区财政拨款360万元,在113个村安装了LED大屏、一体查询机,村民扫描村里的二维码即可下载手机App。

  目前,贾汪区已公开村务信息5039条,村级财务收支明细21390笔,惠民资金发放信息67.31万条,数据总量约293.23万条。

  “给我发多少钱,给别人发多少,都能看到。”紫庄镇阮庄村七组村民鹿世伟在手机上点开了信息平台,在“我的资金我知道”栏目里查询到,每月失地保障130元,农业保险658元,燃气工程青苗补偿款880元等,去年总计收入5076.16元。

  目前,该区13.9万农户,手机App用户有17.4万人。群众有疑问可以通过App直接上传至区纪委大数据分析运用中心。

  大数据让526户假贫困户现形

  为了防止村干部优亲厚友,套取涉农资金。信息平台把村干部三代以内的旁系亲属都录入数据库,村干部亲属如果享受了非普惠性补助,系统就会预警。

  扶贫项目是信息平台监管的重点,系统数据库涵盖户籍、车辆、社保、住房、低保、优抚、危房改造、医疗救助等信息,实现对精准扶贫领域的精准监督。

  系统还设置了矛盾、异常、关联3种模式,对各项信息进行拉网式排查,对设置的“警戒线”进行预警。有526户贫困户,1745人被排查出来,免去了扶贫资格。

  “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三大关键。

  贾汪区纪委坚持并严格遵循“四账”工作法,即“党委算账”,分类施策,个性化脱贫;“干部记账”,帮扶人要每月为贫困户记账,数据上传信息平台,全村公示,接受监督;“纪委核账”,以精准监督保障精准扶贫;“群众认账”,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标准。

  贾汪区建档立卡的低收入户有11795户,31125人,2016~2017年,共有6864户,18066人人均收入超过6000元,实现脱贫。

  石庄村支书赵伟说:“信息平台做到了全公开、真透明,把扶贫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

  村务全公开 扎密制度笼子

  一台扶贫办发放的价值9万元的大型收割机被村干部权某以3.5万元私自卖了,全村都不知道。

  去年4月,贾汪区纪委督促对全区113个村进行审计,对村里的三资情况清仓见底,信息平台与审计结果进行比对,权某的违纪行为才被发现,并被立案调查。

  “百村审计”把村里资产查了个清清楚楚,办公桌、椅子、大喇叭等物资都被登记公布,村里土地承包、厂房承包合同,各项收入,水电费支出都一一公示。

  为了真正实现村务公开透明,贾汪区运用制度化监管、信息化监控、公开化监督,打出了“1+3”制度+问责平台+群众参与的严管村干部组合拳,避免了“牛栏关猫”。

  “1+3”严管村干部制度:“1”是指《贾汪区严管村干部实施意见》,“3”是《村干部及其近亲属享受非普惠性资金提级审核实施办法》《村干部负面清单》《贾汪区精准扶贫工作负面清单》,明确要求对非普惠性惠民补贴实行提级审核,信息公开,严防优亲厚友。

  “以前群众不相信干部,想干什么事意见不统一,没办法推进,村务公开后,村民对干部信任度提高了。”紫庄镇彭庄村村支书贾天晓说,村务公开化解了矛盾,保护了村干部。

  彭庄村有一条600米长的排水沟一直无法动工,村民总是怀疑村干部借机中饱私囊。村务公开后,村里筹集了7万元,修好了排水沟。

  贾汪区区委书记曹志说:“项目化推进‘三清示范区’建设,要加强党委统一领导,深化党内监督,推进标本兼治,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深化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要重点解决好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才能有效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记者 李润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