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欠下生态账 不能没交代

2018-01-29 18:23:58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欠下生态账 不能没交代(政策解读·聚焦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上))

  试点以来全国逾千名领导干部接受审计

  核心阅读

  查处违法违规问题42个、资金1145.2万元,南方某省两县试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18名干部因环境保护失职渎职,受党纪政纪处分,中部省份某县用生态审计考核政绩……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对本地区本部门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负有重要责任,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以来,全国共有1210名领导干部接受审计。日前,中办国办印发规定,今年起由审计试点进入到全面推开阶段。

  “咯噔”一下,山东胶州里岔镇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心里犯嘀咕了。部分企业私接管道进入污水管网,污水集中处理率只有65.22%,排污河水质恶化,直接污染了胶河……2012年里岔镇引进大型林业项目,万亩生态林场保护了水库、涵养了水源。但2015年10月,除了常规经济责任审计,胶州市审计局试点从自然资源资产存量和变化,评价当地领导干部,发现了这项“负政绩”。后经整改,问题解决。

  7项优,7项良,总体定性评价为优……浙江安吉章村镇原党委书记戎露波收到了1份特殊的审计报告:上任3年来的生态履职情况。很快,报告也转到了继任镇党委书记王长林手上。一个释然,“这是对我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肯定,可以有个交代了”,另一个感慨,“上届班子实现了生态资产保值增值,我得接着干。”

  虽然审计结果不同,但两个账本都与我们呼吸的空气、喝下的水密切相关。一项全新、经常性的审计制度正在全国逐步建立。

  充分考虑被审计地区实际情况,不搞一刀切

  从2015年中办国办印发《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方案》到2017年10月,全国审计部门共实施审计试点项目827个,涉及被审计领导干部1210人。今年起,这项“绿色审计”制度正式建立。

  贯彻执行中央生态文明建设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遵守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组织相关资金征管用和项目建设运行等情况,成为主要审计内容。不过,在试点中,各地各有侧重。

  在江苏,南京市2017年突出了大气污染防治、黑臭河整治等群众关切度高的问题;在浙江,德清县将莫干山镇作为审计对象,养殖业污染治理、“五水共治”等专项整治行动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是重点;在福建,闽东南地区聚焦海洋资源、水资源,闽西北地区则是森林资源、矿产资源。

  “除了与自然资源资产有关的财政收支、政策执行等审计,主要是侧重审计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资产的存量、增量、构成、质量以及空气质量等变化。”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王爱国说,当前,各级审计机关能充分考虑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地区的特点,如自然资源资产禀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

  审计署有关负责人表示,围绕“如何揭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各地试点探索出了一些符合实际的有效办法,可推广可复制。

  运用现代科技获取海量数据,提高准确性

  “所有数据正常,可以起飞。”日前,德清县雷甸镇通航小镇内的一处空地上,无人机急速升空。当天,两小时巡航,航拍了双溪村6平方公里的基本农田保护、工业园区河道有无偷排漏排、东大港水域环境卫生等情况。第一时间,视频画面传到了审计人员手中。

  想要摸清领导干部任职前后所在地区的问题,并不容易。自然资源资产基础数据不健全,被审计地区提供的数据无法有效核实等,审计部门面临着很多现实困境。如何审,才能保证数据可靠、准确、科学?这是一道实打实的坎。

  无人机、应急监测车、紫外线分光光度计、水准仪、卫星遥感影像、地理信息系统等纷纷上阵,山、水、林、田、湖、河、大气质量变化情况尽收眼底。各种现代科技设备、测量方式,提高了检测权威性、准确度,便利了自然资源资产普查数据库建立。审计人员“识人断事”有据可依。

  评估建设用地效益时,采用成本逼近法;评价地下水环境质量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比分析法等;处理环保数据时,关联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孤立点分析法、模拟还原法、环境空气综合污染指数法……在胶州,30多种现代技术方法运用到实际审计。

  “尽管目前还没有系统、成熟的审计方法,但各试点项目都在探索信息化手段。”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汪德华说,不少地区梳理出资源征占用、土地管理、水资源保护等审计技术方法,建立了模型和算法。

  此外,如何高效利用获取的海量数据?这对审计机关大数据处理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审计署有关负责人表示,各级审计机关要加大相关业务、财务等数据收集、挖掘和分析的力度,提升大数据审计水平。

  破部门界限,借外部专家,盯资金流向

  60%——山东审计厅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处处长庄欣提供了一个数字。这是1份专业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报告中,外部专家发挥作用的占比。

  “基层试点拿出的审计报告,如果没有专家介入,我是不认的。”庄欣说,由于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项自然资源资产专业领域的管理要求各不相同,审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面临严峻挑战。仅靠审计系统内部人员单兵作战远远不够,必须向农业、财政、林业、水利、气象等领域的专家寻求专业支持,实现联合作战。

  打破部门界限,借用外部专家,建立咨询库,成立由专业人员组成的审计专家咨询小组……不少试点地区审计机关都在摸索。

  江苏南京试点要求,审计部门应借助国土、水务、环保等资源管理职能部门专业人员,必要时与科研院所合作。浙江丽水市审计局与市测绘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前者提供被审计单位基础数据、提出审计需求,后者以第三方身份提供技术支持。有的试点地区还借助国土督查、环保督查、环保举报等第三方资料。

  此外,不少试点地区抓好老本行,从土地、水利、环保等资金入手,将资金流与业务流关联,资金到哪里,审计重点延伸到哪里,汪德华介绍。本报记者 齐志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