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微信公号荐股骗术套路揭秘 20万进场至今仍被套牢

2018-01-08 23:03:07 信息来源:新华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公告称,即日起微信公众平台将配合微信安全中心,针对通过推荐股票、期货等“非固定收益类投资产品”,实施诈骗、骚扰行为的信息和公众号进行处理。微信安全中心提醒称,此类“荐股类”欺诈,往往利用用户的想盈利心理“空手套白狼”,推荐完全凭运气,股票涨了就跟着分红(或收费),股票跌了,也不负任何责任。

  以前是电话荐股、QQ拉人、股神开场子授课,移动互联网兴起之后,荐股师们纷纷转战线上。如今在微信群里、直播间里,所谓的A股教父、股市一姐摇舌鼓唇吹嘘自己“能帮你炒股发财”。对此业内人士指出,不管传播渠道怎么变,但骗子的套路一直未变:先是吸引投资者关注,免费推荐一些好股票,让投资者尝到甜头后,即邀请他们加入,然后向投资者收取高额的会员费。尽管微信安全中心从去年年底就开始出重拳治理微信荐股,查封了1100个违法账号,但是北京青年报记者近期的调查发现,微信荐股现象依然存在。

  案例

  20万进场至今仍被套牢

  股民宋先生讲述了这样一个情况,几个月前,有人微信加他,说有股票推荐,账户自己操作,盈利五五分成,亏损他们补亏。“我没理会,她就天天发股票信息,都是收盘后说今日建仓票,第二天会涨,以及中午收盘说下午会大涨的,偶尔还发下其他客户赚钱成交截图以及转账图片。”禁不住诱惑,上个月宋先生拿20万进场,第一支股票,T+1赚了6000。第二只股票,第二天先还涨着,结果大盘不好,就跌下来了,套了他半个月,亏了1万多。不得已宋先生把一只股票割了,结果卖了这股票就涨了,如果不卖都快解套了。而荐股人推荐的另外一只股票,目前又被套了。这时候宋先生才幡然醒悟:“看来我应该是被骗了。”

  但是令宋先生匪夷所思的是,这些骗子如何做到几个月都能准确地预测第二天上涨的票,以及中午预测下午大涨的票的?对此,知情人士解析,他们是一个组织,有一定的资金,找一只冷门小股票,第二天涨的股票是他组织砸钱进去的,目的就是让股民相信他们真的能操纵股票,骗股民上当。他们赚的就是那个五五分成。

  调查

  微信荐股有四大挣钱套路

  北青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荐股微信挣钱套路主要分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类:开直播间,卖课程。在一个股票选股公众号里,开设有“独家私密交流圈”,号称股民能与老师零距离交流互动,解答疑难问题,帮助大家提示风险,诊断手上持仓股,挖掘后市潜力股。点击进入,就被一路引导下载了一个炒股咨询类的APP,里面开设了十几个VIP交流圈,名字起得都非常响亮,什么波段女神、智多星、赛诸葛、股海擎天、神算子、A股教父、股市一姐 ,但是真实身份无从证实。他们在APP上推文,有自己的直播间。但是如果粉丝要进入他的专属直播间,就要购买VIP服务卡,月卡2888元,季卡7700元、年卡27700元。

  第二类:建炒股群,收会员费。股民朱女士刷微博时经常看到一些热点推送,什么××侃股、每日解盘之类的,但是关注之后,对方就自动回复她说:“请加我助理微信,领一月最新强势牛股布局、操作策略、个股分析、大盘分析。”

  很快朱女士就找到了这个“牛股”的微信公号,虽然公号里的推文还是一个月前的,但是广告语非常诱人:“扫一扫微信,可以立即领牛股”。并配有“老师”的二维码。被拉进这个炒股群之后,里面的“老师”每天推荐的股票确实出现了大幅上涨,这让她很动心。不过很快,“老师”就向她提出了三个月收费1.8万的要求。据了解,会员费价格不等,没有标准,什么39800元、68800元、98800元,反正数字都很吉利。

  第三类:卖荐股软件。另一位股民老何在购买了某荐股软件之后,又缴纳了1.5万元的会员费,享受所谓的荐股服务,在遭受损失之后,他被告知软件版本不够高,需要再缴纳1.6万元升级,老何追缴费用之后再次投资却又遭遇损失,这些老师却都消失得无影无踪,结果是老何被踢出群,老师电话关机、微信拉黑。

  第四类:合作分成。就像上述股民宋先生遭遇所称,这种方式比较具有迷惑性,荐股人称,会收取你盈利的一定百分比作为报酬,但荐股机构往往只会分享你的收益,并不会帮你分担亏损。其实骗子的真正目的还是会员费,因为荐股人会告诉股民,他们没有权限知道当天买卖哪只股票,只有纳入会员系统后,才可以跟着操盘老师布局建仓。此时骗子会劝股民,相对于收益,这点会员费不值得一提。

  风险

  “量化大师”从业证书却“查无此人”

  对于股民来说,微信荐股的风险极大。北青报记者的调查显示,一旦股民轻信了“微信荐股”的套路,几万、几十万的股票被套甚至直接被骗走巨额钱款都有可能。

  风险一:股神身份可疑。在一个股票投顾APP里,一位胡姓量化大师、投资顾问展示了自己的证书编号:S1080617060014。但是北青报记者查询“中国证券业协会 从业执业人员信息”,却显示该号码不存在。在调查中北青报记者还注意到,不论在哪个荐股群,里面的大咖们都十分了得,自我介绍堪称股神级别,把自己包装成股市黄金眼,股海明灯,有一位“量剑侠”称,自己的业绩从2014年至今收益率达784%,其实他每天都是把东方财富网、新浪财经等内容复制粘贴进去,或者把一些涨停股票拿出来谈谈涨后感,甚至还会声称这只股票是自己拉上去的业绩。从来不会盘前点评潜力股。反正大盘跌了就说减仓,涨了就说加仓,成功率各对一半,对了就炫耀,瞎碰到一只涨停股就牛皮吹上天。

  风险二:会员费。资深炒股人士称,不管传播渠道怎么变 ,但荐股套路满满一直未变:先是吸引投资者关注,免费推荐一些好股票,让投资者尝到甜头后,即邀请他们加入,然后向投资者收取高额的会员费。更重要的是这个会员没个标准,他们会找准目标一步一步升级,先让你交2000元会员费,但是过一段时间就会忽悠你:“交20万元就可以进入我们的顶级收益炒股群。”

  风险三:合作分成。资深炒股人士指出,几乎99%的合作分成都是一样的诈骗手法:9点30分以前推荐3只在竞价时间已经大涨或者突然拉升3%左右的股票来诈骗新手,新手一看是9点30分前推荐的,从而上当受骗。开盘后3只股票有涨有跌,如果涨了群主就大肆宣传,不涨就说已经提前布局,非用户买卖点自己把握,买了软件或者加了会员,他们所谓的老师就会提供买卖点。

  还有9点30分以后,这些群主会发各种会员、群成员、客户截图,来证明已经有人合作了,比如夸群主给的股票很厉害的截图,其实是他们自己的另外一个“托”发过来的,自己夸自己而已。有时还会发个汇款单截图,来证明已经有人汇款了,其实这些汇款,都是他们自己的银行账户汇给自己,然后截图下来,达到欺骗目的。

  风险四:炒股软件。据报道,2016年,我国南方破获一起特大网络股票诈骗案,受骗人员超过3万人,涉案金额4亿元以上。据调查,犯罪嫌疑人在境外开设虚假公司,并在境外架设服务器,以所谓的开发炒股软件,在中国境内大肆发展代理商,这些代理商安排业务员通过QQ互加好友的方式发展客户,以学习炒股为名,拉拢客户进入QQ群和视频直播间。然后代理商成员根据分工扮演讲师、分析师、客户等角色,对群内讲师的炒股技术进行吹捧, 诱使客户使用虚假行情软件。

  应对

  微信官方严打荐股等诈骗行为

  2017年12月18日晚间,微信安全中心微信团队发表公告称将打击用户通过推荐股票等实施诈骗的行为。微信在公告中表示近期收到用户投诉,存在有部分用户通过推荐股票、期货等“非固定收益类投资产品”,实施诈骗、骚扰的行为。对此,微信安全中心发布了公告,针对微信个人账号发布投资建议跟“荐股”的,通过用户的举报,已经对120多个微信群(按照一个群顶格500人算,总共有接近6万人)进行限制群功能处理,并对1100多个微信账号进行限制功能使用或限制登录等阶梯式处罚。

  2018年1月5日,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公告称,即日起微信公众平台将配合微信安全中心,针对通过推荐股票、期货等“非固定收益类投资产品”,实施诈骗、骚扰行为的信息和公众号进行处理。公告称,“非固定收益类投资产品”指包括但不限于股票、期权、期货、外汇、大宗商品、电子货币等本金或收益存在不确定性的投资产品。

  微信安全中心提醒称,此类“荐股类”欺诈,通过伪造所谓内幕消息和行情分析,声称能准确预测股票等“非固定收益类投资产品”的涨跌来稳定获利,从而诱骗用户参与投资;实际上,他们往往利用用户的想盈利心理“空手套白狼”,推荐完全凭运气,股票涨了就跟着分红(或收费),股票跌了,也不负任何责任。这种欺诈牟利模式,严重损害用户利益,国家对此类行为已明令禁止。

  提示

  荐股公司承诺收益就涉嫌违法

  对于荐股骗术,有关部门负责人提醒投资者,一定要对荐股公司进行辨别:首先要弄清楚是否具有证券投资咨询资质,正规财经网站的官方微信,会在提供一些财经咨询的同时,附上券商研报或者一揽子股票推荐,不收取费用。其次,如确实想跟推荐股票公司合作,必须签订相应协议或者合同,让自己的合法权益获得保障,并要有承担风险的意识;再次,如果荐股公司承诺收益,那么就涉嫌违法了。

  对于已经遭受损失的投资者,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一方面要注意保留、搜集更多有力证据,如协议、合同、录音等;另一方面,搜集好证据可向证监会网站投诉或者拨打12386,也可以通过仲裁、诉讼来解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