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假专家电话卖假药,上千老者被骗

2018-01-04 15:54:28 信息来源:检察日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假专家电话卖假药,上千老者被骗

  姚雯 漫画

  冒充“北京301医院”“同仁堂”等知名医疗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利用非法购买的个人健康信息,打着提供康复咨询服务的名号,专门诱骗患病中老年人购买保健品和药品,低进高出,在不到半年的时间诈骗金额达247万余元,被害人达上千人,涉案人员28人。

  经重庆市奉节县检察院提起公诉,近日,法院以诈骗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数罪并罚,判处被告人杜立朋有期徒刑十四年,并处罚金12万元;其他20余名被告人以诈骗罪分别判处拘役三个月至有期徒刑十年不等刑罚;部分涉案不深的话务人员被适用缓刑。

  成立公司,掩人耳目

  据承办检察官介绍,此诈骗团伙是典型的组织化犯罪,其内部有着严明制度和明确分工。为掩人耳目,该诈骗集团自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先后注册多家公司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被告人杜立朋供述,在实行诈骗之初,他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大量公民健康生理类的信息,并伙同朱富斌共同出资,租赁办公场所,购置办公用品,通过网络招聘平台招聘了15名话务员。“朱富斌负责在当地管理公司的日常运行,我负责进发货、找销售资源、对员工的工资和公司资金进行管理。”杜立朋交代说。按照前期制定的制度和分工,公司每天早上八点上班,朱富斌负责点名、开早会,并由专人监督报告员工出勤情况。早会结束后,话务员开始进行电话销售,并把每单信息填在制式的业务单据上,交由朱富斌审核后发至杜立朋,由杜立朋统一进行打包、填发快递,一件件“专家”“学者”推荐的“特效药”“养生产品”就这样发送到了被害人手中,进而谋取非法利益。

  博取信任,骗取钱财

  该团伙话务员文化水平偏低,基本没有医学背景。面对不同患者的各种病症,他们却能像“专家”一样,对答如流。原来,为了提高诈骗成功率,团伙成员人手一册“话术”指南。所谓“话术”,就是该团伙提前准备的“对话资料”,包括如何冒充医院的专家给对方打电话,如何把握医疗常识和语态语速的技巧等。“话术”指南明确写有对话步骤,即谎称专家——问诊病情——销售产品。

  “话术”指南对场景设计、聊天内容都有详细标注,对被害人可能提到的问题均有应对方案,每种套路都有上百句的现成台词,每句台词结尾标注应使用的情绪语气,还有如何关爱客户、夸大病情……每名话务员上岗前,都经过了相应的“精密培训”。

  “培训期间我们就是反复地熟悉话术,然后和杜立朋模拟通话,应对流畅后就可以打电话进行销售了。”据一涉案话务员交代,他们冒充的都是国内知名医疗机构,这些机构在老年人心目中具有较高权威性。除了产品,还有多种配套服务,比如货到付款,让客户放心购买。正是通过这种方式,话务员博取被害人的信任,轻而易举实施诈骗。

  低进高出,利益惊人

  承办检察官告诉记者,该团伙推销的38种产品送检后,大多被鉴定为假药或标识标签不符合规定的“三无产品”。为了获取高额利润,该团伙所售产品进价多为几元至几十元不等,而卖出去的价格大多在100元至2000元不等。“我也不在意这些东西的真假,反正吃不坏人,卖的价格高低主要看话务员的口才。”杜立朋交代说。在实施诈骗过程中,该诈骗团伙还在快递包裹中夹带医疗卡、刮奖卡、VIP卡、会员卡、医生照片等物品,并针对经济宽裕的被害人以办理医疗补助、办理会员卡等方式,继续实施诈骗。“会员卡实际上就是一种销售的策略,也就是虚高价格,然后以会员卡的方式对客户打折,让客户认为得到实惠。”通过此种手段,不少老年人都上当受骗。

  2017年5月5日,被害人刘某等人向公安机关报案,同年6月,28名犯罪嫌疑人相继被抓获。

  据承办检察官分析,此类犯罪主要以老年人为主要诈骗对象,究其原因:一是老年人知识结构陈旧、信息渠道单一,而涉老诈骗犯罪却日趋专业化、职业化,老年人辨别难度加大;二是部分老年人平日缺少子女关怀,生活方式单一寂寞,对陌生人的嘘寒问暖放松了警惕;三是老年人普遍存在部分老年疾病,急于求医的心理容易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四是老年人对养生颇为注重,成为骗子买卖“健康”的主要市场;五是老年人贪便宜与从众心理较重,容易受价格诱惑、消费返利、会员打折等因素影响,陷入诈骗陷阱。

  为此,承办检察官提醒人们,尤其是老年人群体:就医要到正规医疗机构。购买保健品时,要仔细辨别批号,认准“蓝帽子”标记,认真阅读产品标签和说明书,必要时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网站查询真伪。不要听信电话推销的一面之词,买保健品前最好与家人商量,切勿因礼品派送等活动冲动消费。购买保健品时,及时索要发票等凭证,并妥善保管,以便日后维权。(李立峰 奉检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