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人民日报:让药品更好地救人是医药代表的使命和归宿

2018-01-03 16:03:19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当医药代表告别“药品回扣”(人民时评)

  做医生的良伴,让药品更好地救人,是医药代表的使命和归宿

  近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国家卫计委联合发布《医药代表登记备案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医药代表不得承担药品销售任务,医药代表未经备案不得在医疗机构内部开展学术推广等相关活动。现实中,人们一提到医药代表,往往会联想到药品回扣。对这个贴上灰色标签的职业来说,征求意见稿的出台可谓顺应期待,将助推医药代表回归职业本位。

  医药代表,是在上世纪80年代,随着外资药企的进入逐渐为人们所知。他们活跃在医疗机构和医生身边,介绍新药知识,收集不良反应、临床需求,为促进合理用药、提高医生诊疗服务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当药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公立医院又陷入以药养医的窠臼,医药代表逐渐变成药企在临床一线的药品推销员。他们通过各种“带金”营销手段,比如回扣、咨询费等,想方设法让自家药品开进医生的处方中。这一做法腐蚀了医务人员队伍,诱导公立医疗机构偏离公益性,进一步衍生出以药养医的灰色利益链条。因而,医药代表不招人待见,也就不难理解。

  然而,即便这一职业被各界口诛笔伐,我们仍需要重新审视。俗话说,有医无药不治病、有药无医药不灵。医生是一个需要终身教育的职业,他们在学医时学习的药学知识较少,执业后忙于诊疗活动,对药品知识尤其是处方药、创新药的知识缺乏了解。况且,药品市场更新速度非常快,临床适应症也在每天更新。而来自制药企业的医药代表带着大量的药品知识,帮助医生充实新药知识,更新药品临床使用信息,成为医生攻克疾病的得力助手。在美国,医生73%新药知识来自于医药代表的讲解,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90%以上由医药代表收集。可见,医药代表有其重要的职业价值,不能把孩子与脏水一起泼掉。

  让医药代表回归本位,就需要告别和药品销售员的“混合体”状态。有人说,“2017年是医药代表苦苦挣扎的一年”。药品开始联合跨省采购、医保引入谈判机制、多地引导三级医院压缩或关停普通门诊、一些地方将辅助药物“撵出”医院、医药代表不得承担销售任务……诸多政策对医药代表的营销渠道“围追堵截”,一些法规出台促使医疗临床和药品产业之间的正常互动阳光化,都在为医药代表回归纯粹铺平道路。

  让医药代表回归本位,体现职业价值,根本上还是要综合治理滋长医药代表卖药的土壤。破除以药养医机制,切断医药之间灰色利益链条,建立医药之间正向利益联系。同时,完善医药代表行业监管法规,对该行业进行专门规范和监管。不仅培训教育从业人员,提高资格门槛,还要严厉打击违规行为,推动行业自律,引导行业发展走上正轨。

  药品是医生救人的武器。做医生的良伴,让药品更好地救人,是医药代表的使命和归宿。对中国300万医药代表来说,医药代表的备案管理既是转型挑战,也是职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当前,取消药品加成、优化配置药学资源的医改不断深入,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日益增长,相信未来医药代表的药学服务价值将更加凸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