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打击食品安全造谣者 今年食品安全造谣59人被追责

2017-12-29 15:51:26 信息来源:昆明日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有关部门重拳打击食品安全造谣者

今年,食品安全造谣传谣59人被追责

今年,“塑料紫菜”“棉花肉松”“小孩吃辣条身亡”“吃杨梅感染病毒”等谣言出现,有的甚至影响到了某一个行业的正常发展。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等10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食品安全谣言防控和治理工作的通知》,严厉惩处谣言制造者和传播者。

记者梳理发现,2017年至少有59人因为制造、传播食品安全谣言被追究责任。其中截至目前最严重者,造谣者被处以1年10个月的有期徒刑。

 

 

造谣典型

录制假视频勒索10万元

今年初,一则“塑料紫菜”的谣言在网上迅速传播,打着“有视频有真相”的旗号,让很多网友都信以为真。

这则视频在网络上疯传,部分科普人士主动辟谣都没能阻止谣言的传播。随后,多地监管部门也出面辟谣。这场风波让福建等地紫菜生产销售企业、养殖户损失巨大。

福建省晋江市人民法院查明:2017年4月25日,被告人王某祥在食用晋江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紫菜后,自我猜疑紫菜是塑料做的。在没有依据、未向相关部门反映、未经调查核实的情况下,录制“紫菜是塑料做的”视频并发布到朋友圈。而后,王某详主动联系被害公司,并向被害公司工作人员陈某索要人民币10万元,威胁称若公司不想解决,就把事情闹大。被害公司于当日报警。

最终,法院以敲诈勒索罪判处被告人王某祥有期徒刑1年10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3万元。

造谣后果

传播食品安全谣言59人被追责

治理食品安全网络谣言,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良好舆论环境,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2017年7月26日,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等10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食品安全谣言防控和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主动公开政务信息,及时组织辟谣,严厉惩处谣言制造者和传播者。

随后,各地开始重拳打击网络食品安全谣言,多家辟谣平台和科普机构也联合政府,做辟谣专题,为市民解惑。部分造谣者也为自己或有目的或只为吸引眼球的信口开河付出了代价。

根据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开的信息,今年4月,蒙牛公司对“牛奶检出黄曲霉毒素”有关谣言提起诉讼,造谣者被检方批捕。5月,金龙鱼公司再次被传谣“回收利用地沟油”,企业在辟谣的同时报警,造谣者被刑事拘留。这些做法震慑了造谣、传谣等违法犯罪分子。2017年,因为制造或传播食品安全谣言被追究责任的人,共计59人次。

共同治谣

搭建权威信息舆论主渠道

近年来,国家食药监总局加大信息主动发布力度,并形成了“一网到多网”的发布方式。总局网站不仅成为食品药品科学信息的权威发布平台,截至目前点击量达14.2亿人次,建立涵盖国家、省、市、县四级3960余个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的微信号、头条号的新媒体传播矩阵。今年以来,食药监部门共发布辟谣信息85条次,快速、有效地澄清了相关谣言。

目前,食药监部门已与腾讯、新浪建立“快速辟谣通道”,省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管微信公众号与腾讯辟谣平台形成矩阵。同时,食药监部门与网信办、农业部、质检总局等建立“中国食品辟谣联盟”;与百度百科建立食品药品科普网络平台,与腾讯合作开展“药你知道食在安全”科普短视频项目,及时发布科普信息和辟谣信息。

“治理食品药品安全网络谣言,单靠政府很难根治,亟须政府、企业、媒体、研究机构等各方共同发力。”国家食药监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徐婕报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