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基层干部反映填报表负担重

2019-08-03 18:15:26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报表少了 干劲足了

  ——江苏宿迁通过“小切口”做好基层减负“大文章”

  大暑时节,在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埠子镇肖桥村村委会,房间空调吹出习习凉风,20多位小朋友正在剪纸传承人的带领下学习剪纸,墙上挂满了他们的作品,虽然生涩,但已小有模样。

  “现在基层负担少了,像爱心暑托班这样的文化活动可以正常组织开展了。”看着孩子们欢快的笑脸,村党委书记陈茂章不无欣慰地说。

  在宿迁,“负担少了”正日益成为基层广大党员干部的切身体会。从2018年底以来,该市从压减村(居)报表这个“小切口”入手,推动做好基层减负这篇“大文章”。

  “打印机都经常‘累’出故障”

  臧其金是宿迁市宿城区蔡集镇漏河村党支部书记,连日来,他正带领村组干部顶着烈日在河滩边丈量土地。他们脚下的这块地即将承包给村里大户发展中药材规模种植。“过去可没有太多时间来琢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事情,村‘两委’一班人基本上围着报表转。”臧其金说。

  “围着报表转”这个说法并不夸张。2018年11月,宿迁市组织调研小组在全市选择8个村就“四风”问题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展开调研。调研中,村(居)干部普遍反映填报表格负担较重、压力较大,挤占了大量工作时间。

  报表种类多,2018年1月至11月,8个村平均填报了89份表格,基本上平均不到3个工作日就要填报1份,其中泗阳县李口镇卢塘村填报最多,各类年报、季报、月报、周报加起来有156份。填报条线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民政、农业、统计等。

  “曾经填写过一份表格,涉及48项内容,有多项还需要进行数字换算,仅填报说明就一长串。”“每年打印复印各类表格就要支出不少钱,连打印机都经常‘累’出故障。”很多村(居)干部反映,数量繁多的报表消耗了大量的精力,严重影响基层干劲。

  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基层特别是村(居)统计报表过多过滥,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宿迁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像民政部门下发《农村三留守人员排查摸底统计表》,卫计部门又分别下发《留守儿童登记表》《留守老人登记表》《留守妇女登记表》,部门之间缺乏统筹;而像《育龄妇女登记表》和《育龄妇女流动人员登记表》由同一部门不同时间发出,它们关联度高,完全可以设计在同一张表格内,避免重复填报。”

  村(居)干部还反映,除了报表名目多、种类繁杂外,一些表格填报也过于频繁。“我们农村人口流动性不大,总体比较稳定,涉及人口方面的月报表完全可以半年或者每年集中填报一次,遇到特殊情况再单独统计,这样可以减轻基层不少负担。”

  “各类报表过多过滥、多头统计,让基层干部身心俱疲,这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宿迁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李桂琴表示,围绕解决基层减负,首先要在科学控减报表上做到精准发力。

  “现在不用我们劳神了”

  “现在不用我们劳神了,真方便。”说到孙子的上学助学金,宿迁市宿豫区曹集乡冒店村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唐德平显得十分轻松,“以前村干部要三番两次来,又要填表,又要盖章,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拿到钱。”

  通过让“数据多跑路”,既减少了一堆报表,又保证扶贫资金发得精准。宿迁市纪委监委通过督促教育、扶贫、财政、民政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教育扶贫工作的通知》,加强协作配合,充分利用“阳光扶贫”监管系统,将建档立卡学龄人员与学籍管理系统进行信息比对,按比对结果直接将助学金发放到学生的“一折通”上。2018年,该市采用改进后的办法,全市共为建档立卡家庭发放助学金25.37万人次、2.18亿元。

  “只填不用的‘僵尸’报表全部减掉、一个不留;同一部门不同科室内容相近的报表,进行优化整合,避免多头统计;多个部门共需共用的数据,由牵头部门定期推送,数据共享;对能通过信息化平台获取的数据,一律通过平台获取。”宿迁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介绍,报表减控工作并没有“一刀切”,而是根据工作需要出发,做到应删尽删、应减尽减。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也连着民心,同时也是产生各类报表的“大户”,“像殡葬数据信息统计,涉及到多个部门,过去大家通常依靠各自系统来提供数据,层层核对、层层填表。”宿迁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倪成城介绍,在清理报表工作开展后,如今这类信息数据由民政部门统一扎口统计,然后通过政务信息平台推送给公安、人社、公积金、国土等部门,这样的数据同根同源、共享共用,既避免了多头统计容易造成“数据打架”现象,也减轻了基层填报负担。

  经过清理,全市保留的村(居)报表由2018年的82类压减至42类,压减48.8%,其中,对省及省以上需求报表,在保证数据采集完整的前提下,经过优化、整合、共享,由51类压减至37类,压减27.5%,市及市以下需求报表由31类压减至5类,压减83.8%。

  强监督防反弹

  近日,宿迁市某乡镇民政办工作人员蔡某因违反报表清理规定,被给予警告处分。

  据办案人员介绍,2019年4月,蔡某要求各村(居)社会救助协理员每月报送《民政资金补助人员死亡登记表》。经调查,死亡人口信息实现数据共享后,乡镇民政办只需将数据交村(居)核对,有遗漏才需要向上反馈。蔡某在无上级要求且已掌握信息的情况下,擅自要求村(居)每月报送死亡人口报表,违反了报表清理工作相关规定。

  “村(居)报表减负增效,必须要有强有力的监督才能巩固成果。我市明确了‘清单制、备案制、监测点’三个监督重点,确保报表清理工作有实效、不反弹。”宿迁市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朱金刚说。

  据了解,宿迁市纪委监委对2019年由村(居)填报的报表列出清单,各部门及时下发表格,确保基层能够有时间、高质量完成统计任务;对超出清单范围的报表,村(居)有权“拒绝”填报。

  对未列在计划清单范围内而又因工作确实需要村(居)填报的,必须经市、县(区)分管领导签批同意,并报同级纪检监察机关备案后方可实施。

  为防止村级报表清理工作反弹回潮,宿迁市纪委监委还在全市选取16个村(居)作为监测点开展定点监测,及时预警。同时,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不定期对一些村(居)开展抽查,既查“清单制、备案制、监测点”落实情况,又查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履行情况。泗阳县纪委监委还专门组织50名作风建设监督员,分成16个工作组,不定期深入全县238个村(居),通过入户走访、现场查问等方式,抽查有无清单之外填写报表情况。

  截至目前,该市纪委监委共组织了5批次抽查,抽查33个村(居)报表填报情况,发现问题7个,对9人进行了责任追究。

  经过半年多的专项清理,村级报表过多过滥、多头反复报送等问题得到初步遏制,让基层干部从繁琐的、不必要的报表中解脱出来。

  打出“组合拳”放大减负成效

  以基层报表清理为突破口,宿迁市委认真贯彻中央、省委为基层减负工作部署,及时出台《关于减轻基层负担的十项规定》,宿迁市纪委监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督促各地、各部门打好“组合拳”,进一步放大减负成效。

  村部“减牌”。前文中的肖桥村曾一度被“庙小牌子多”所困扰,“应付检查,哪个部门下来,四个螺丝一拧,就换哪家的牌子。”现在,应付检查牌子少了,为民服务空间大了,肖桥村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设置了阅读室、活动室、剪纸工作室。

  干部“减会”。以前,群众到社区,就像进机关,一找干部不在,经常是“开会去了”。“如今,社区干部天天围着我们转,三天两头有便民服务活动,社区热闹得像个游乐场一样。”宿迁市宿豫区豫新街道江山社区群众蔡敦友说道。

  手机“减群”。过去,宿迁市泗阳县张家圩镇组织委员鲁燕手机里的工作群有几十个。“就算开车,我也习惯性地在等红灯的间隙打开微信,看看有没有新任务。”现在,工作群只剩下3个,鲁燕有更多时间与群众打成一片,每周可以跑好几个村。

  考核“减项”。宿迁市泗洪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王春建介绍,今年起,对村级党组织的考核不再看重台账,而是在年底开展“村村到”随机调查,进村入户访谈。“跟群众熟不熟,是我们考核基层干部的重要内容。如果群众都不认识书记,就算‘不满意’。一个村(社区)整体满意率低于60%,将对书记作降职或免职处理。”

  “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永远在路上,为基层减负更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李桂琴表示,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切实履行监督的再监督职责,进一步巩固拓展基层减负成果,切实为基层减负、为干部“松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