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20年后打老师案今宣判

2019-07-11 01:50:24 信息来源:中新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去年7月,发生于河南栾川县的“20年后男子当街掌掴老师”事件,持续引发社会关注。中新网记者从当事学生常仁尧父亲常天长处获悉,继6月12日开庭审理后,该案将于今日在栾川县人民法院再次开庭,并当庭宣判。

对于最后的判决结果,常天长表示,愿意对被打老师经济赔偿,但不认同儿子的行为属于寻衅滋事罪。若被追究刑事责任,将对老师当年体罚儿子的行为进行追诉。

常仁尧坐上一审被告席 图据栾川县人民法院

20年后“复仇”

他当街掌掴班主任,并让同伴拍下视频

从河南栾川县实验中学毕业十余年后,32岁的常仁尧用几记耳光“回报”了自己初二时的班主任张名(化名)。

事情要从2018年12月15日在网络疯传的一段视频说起。在这段1分多钟的视频里,常仁尧拦住了一辆行使中的黑色电动车,车上坐的正是自己当年的班主任张名。

根据栾川县人民法院官方微信公号公开的检方指控,2018年7月份一天的下午,被告人常仁尧驾驶自己的黑色越野车与同村的潘某某外出钓鱼,当车行驶至S328省道栾川乡双堂村19号界碑附近时,遇见骑电动车经过的张名(系常仁尧初二时的班主任,现任某中学老师)。

看到张名,常仁尧回想起上学时所受体罚,心生恼怒,在准备上前拦截时,将手机交给随行的潘某某录制视频。随即,常仁尧拦下张名,并对其辱骂、指责,扇其耳光,又朝其脸部猛击一拳,并将其电动车踏翻在地,朝其胸部、腹部击打两拳。后在围观群众劝说下,常仁尧住手。

常仁尧代理律师郭京朝此前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介绍,常仁尧选择在20年后报复,缘起初二时,因自己课上打瞌睡,被张名责罚蹲在讲台下面。期间,张名对常仁尧的头部和身上多次脚踹。

事发5个月后,据栾川县公安局通报,张名于2018年12月17日向警方报案。12月20日,常仁尧因涉嫌寻衅滋事罪被刑拘。

一审庭审现场 图据栾川县人民法院

一审开庭

三大焦点惹争议,双方展开激辩

2019年6月12日,栾川县人民法院对此案进行了公开开庭审理。庭审现场,控辩双方围绕对常仁尧应如何定罪量刑进行了激烈辩论。其中,公诉人认为,常仁尧的行为构成寻衅滋事罪,而辩护人则提出,常仁尧的行为有错,但是并不能构成刑事犯罪。

据公开的庭审现场视频内容,控辩双方就以下3大焦点问题进行了激烈争辩:

焦点1:20年后打老师,到底算不算寻衅滋事罪?

对于常仁尧的行为,公诉人提出,被告人常仁尧,为报复被害人,发泄自己对被害人的不满情绪,借故生非,随意当众拦截、辱骂、殴打被害人,并有意录制视频,又将不良视频先行传播给他人炫耀观看,符合寻衅滋事罪的构成要件。

庭审现场,辩护律师则提出,起诉书上他已经将无事生非写成了无故生非,或者说是借故生非,发生借故生非,这一个一字之差就对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也认可了他是事出有因。即是认可了辩护人的观点,常仁尧没有流氓动机。所以常仁尧的行为不符合寻衅滋事主观方面案件,他属于故意伤害,应以故意伤害来追究其责任,因张老师没有达到轻伤的标准,张老师不构成故意伤害,应当以治安处罚法加以处罚。

同时,常仁尧在法庭上表示,他最在意的并不仅仅是体罚,更是张老师对他心理上的伤害,因当时自己家庭条件不好,所以更为在乎别人的看法。据常仁尧的家人讲,常仁尧偶尔会在梦中惊醒,回忆起当年的事情。

此外,被告人常仁尧也在庭审现场强调,事件的发生源于偶遇,并非如网帖所称的蓄谋已久。

焦点2:当年的老师是否涉嫌过度体罚学生?

针对常仁尧及辩护人提出的,张老师当年曾过度体罚于常仁尧的说法,公诉人也未予认可。

庭审现场视频显示,张名所在的栾川县实验中学副校长田占柱为此出庭作证。他解释,在平时工作中,张名有点内向,但没有发现有其他学生或者说有违师德规范这方面的情况,应该是学校一个比较负责任的老师。

对于张名是否曾经殴打过常仁尧, 田占柱则表示并不清楚。

网传视频截图:当事人常仁尧拦路殴打老师

焦点3:打人视频流出,责任由谁承担?

在这起案件中,除打人情节的量刑引发争议外,常仁尧故意让人拍下打人视频并流传网络,造成社会不良影响的责任由谁承担,同样引起双方激辩。

视频传播的责任是否应由常仁尧承担责任?控辩双方针对该问题进行了激烈辩论。

根据公诉机关的指控,视频共有9分20秒,前面的一分钟即为网络流传的视频。公诉机关指控,2018年8月24日,常仁尧截取前1分09秒内容,通过手机微信转发给初中同学杨某,同年11月15日,又微信转发给同学辛某,后辛某又转发给其他同学。

2018年12月15日,该视频迅速在各种微信群转发传播,随之被各大新闻媒体平台关注报道。

对此,常仁尧在庭上回应:“当时我的想法就是录下来,以后我想再看一下,这是实话,并没有说,网上他们说,我要录下来视频,然后传到网上再炫耀我的视频。”至于后来如何流传到网上,常仁尧表示并不知情。

辩护人也认为,常仁尧只是拍摄视频,然后传给有限的两三个朋友,并且嘱托不要外传,不构成刑法意义上的传播。

而公诉人则认为,正是常仁尧将视频转发给同学,才有后来视频被广泛传播的结果出现。

在庭审最后被告人陈述阶段,常仁尧对打人的行为表示了后悔与抱歉。据了解,该案一审后宣布休庭,并未当庭宣判。

一审庭审现场 图据栾川县人民法院

今日开庭宣判

当事人父亲:不认同刑事责任,或追诉老师体罚行为

中新网记者从常天长处获悉,该案将于7月10日上午9点半在栾川县人民法院继续开庭,并将当庭宣判。对于即将来临的判决结果,常天长表示,儿子打人肯定不对,也愿意对被打老师进行经济赔偿,但并不认同儿子被定性为寻衅滋事罪。

对于案件最终结果的判定,在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范辰看来:“以暴制暴的行为肯定不对,但在程度上还不足以定性为寻衅滋事。”

范辰解释,一方面张老师此前对待学生的行为的确存在问题,另一方面常仁尧的殴打行为并未对老师造成严重伤害,也在事后表示出了歉意。

范辰认为,常仁尧的行为更符合“有罪免罚”的处理办法。他提出,按照刑事判决的“谦抑原则”,在处理纠纷时,应尽可能减少使用刑事处罚。范辰解释,所谓刑法谦抑原则,指用最少量的刑罚取得最大的刑罚效果。

此外,常天长也告诉中新网记者,从案发至今,一家人曾多次尝试与张老师取得联系,希望达成和解,但对方从未回应。常天长表示,儿子已对殴打张老师的行文悔过并道歉,但张老师对自己曾体罚儿子的行为,至今也未作出任何说明与道歉。

常天长表示,若儿子一审判决被追究刑事责任,则将对老师曾体罚儿子的行为进行追诉。

然而,范辰解释,由于张老师体罚常仁尧的行为发生在20年前,根据刑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已超过了追诉期限,这种情况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经同意才可追诉。(杨雨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