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高铁司机选拔严:考试满分100分 80分才及格

2017-12-29 16:04:22 信息来源:北京晚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在南京南站,刘伟即将踏上返京列车,把乘客安全送达是他的职责所在。

人在征程心系“复兴”

过去六年间,刘伟已经不止上千次地到过南京,但这些年来,他最多就是在车站周边转悠,惟一的一次去逛景点,也仅仅是去夫子庙吃碗鸭血粉丝汤。

他乡已不觉是“异乡”

12时23分,列车到达南京南站。“南京,六朝古都嘛。”一句“六朝古都”,俨然是一个“南京通”。实际上,刘伟对南京的印象仅仅停留在那句“六朝古都”之中。

不光南京,京沪高铁沿线的几个重要节点城市,济南、德州、徐州、滁州……刘伟说起来如数家珍,但都没有好好转过。走出站台,刘伟来到动车组司机间休室,在南京的大部分时间里,他都是在这里度过的。

“休息的时间同样很短暂,所以叫间休。”一两个小时后,他就要执行下一班“复兴号”的任务回到北京。一天之内,一来一回,他早已习惯了这种节奏。

刘伟坦言,他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北京,三分之一在路上,三分之一在他乡。虽然是北京人,但每当执行任务时他就住在单位宿舍,平均四天才能回一次家。跑惯了高铁,尤其是时速能达到350公里的“复兴号”,时空的距离被大大缩短,“他乡”的感觉也没那么重了。

成为高铁司机之前,刘伟跑的是京广线,“韶山”、“东风”等车型都开过。他最早是跑北京到石家庄的线路,后来列车提速,有了“Z字头”,就跑长沙、武昌。北京到长沙1400多公里,全程要13个小时,前一天晚上出发,第二天上午到达,每次都要在当地停留一天左右的时间。在京广线的那几年,也是他想家最强烈的时候。那段日子里,每逢“春运”,看到沿途人家放的烟花,刘伟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不过,随着中国铁路的跨越式发展,列车越来越快,城市之间越来越近,这种感觉也就越来越少了。

的确,北京到南京1300多公里,“复兴号”跑下来只需要3个半小时。列车的速度已今非昔比。

安全是高速的保证

19时28分,刘伟驾驶G18次列车又回到北京南站。此时,驾驶室窗外已是一片华灯璀璨。

2011年,刘伟成为京沪高铁动车组司机,也是全北京机务段最年轻的高铁司机之一。六年过去,1981年出生的他又成了“指导司机”,同样是整个机务段最年轻的。从一名学员成长为高铁司机,最快也要七八年的时间。虽然从小在通州站附近的铁路宿舍长大,刘伟最初的兴趣所在却不是列车,而是音乐。刘伟喜爱长笛,还获得过北京市的二等奖。不过,这个兴趣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坚持下来。

中学毕业后,刘伟考上了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学的是电力机车专业。从学员到电力机车副司机,他只用了两年时间。但是,副司机和司机还不是一个概念。同样的道理,时速200公里和时速300公里也不是一个概念。

速度一快,精神就得高度集中。对于“复兴号”而言,一秒钟车就能开出去一百多米,精神的集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刘伟的职业生涯中,多年前的一次险情处置让他记忆犹新。那还是在京广线上跑电力机车的时候,凌晨两三点钟,旅客们都已经进入了梦乡。在即将通过一个施工点时,调度给出的指令是按照80公里的时速行驶,他却发现路轨前方有一个限速60公里的信号,于是果断把速度降了下来。最终,列车安全地通过了施工点,全车的乘客仍在熟睡,对驾驶室里发生的事情浑然不觉。

正因为此,高铁司机的选拔考试非常严格,100分满分的考试,80分才能及格。考试有笔试,也有实操,不但考理论,还要考技术规程、故障排查。“技术规程就像是法律一样,都是血的教训总结出来的,必须按字眼抠。比如‘在停车时’和‘在停车后’,一字之差,意思就完全不同了。”

在“复兴号”的车头处,有一条动车组停车位的标识线,规定误差不能超过30厘米。不然,下车的人下不去,上车的人上不来。而在铁路系统的全国大比武中,考官都是用卷尺来量,冠亚军的差距不过是毫厘之间,足见高铁司机的技术娴熟。

不过在刘伟看来,中国铁路的未来会更加智能化,以后对标停车会更加精准,这些操作都是由程序完成,人只是起到辅助作用。未来,列车的舒适度会进一步提升,铁路会更加省时、更加安全、更有效率。

如今的刘伟仍然保持着吹长笛的习惯。他最拿手的曲子是《渔舟唱晚》和《小步舞曲》,受他的影响,上幼儿园的女儿也学了音乐。“她也学长笛吗?”刘伟呵呵一笑:“是钢琴。”

本报记者 王琪鹏 文并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