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罗瑞卿大将一家在“文革”中的遭遇

2019-07-19 21:50:23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罗瑞卿,这位深受毛泽东信任的开国大将,曾担任第一任公安部长,多次陪同毛泽东出巡,后担任总参谋长,却在1965年12月出乎意料地被突然打倒。从那一天起,文革开始进入倒计时。罗瑞卿和他的一家人也在文革大动荡中沉浮不定,感受人间的冷暖炎凉、悲欢离合。

一个家庭的苦难也是一个民族的苦难。我们怀着复杂的心情,找到了罗瑞卿大将的儿子罗原。罗原,罗瑞卿的小儿子,生于1953年,因文革中断了学业,后来在中国-欧洲共同体管理项目(即现在上海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获得MBA学位,与几位朋友共同创办北京标准国际投资管理公司,现任该公司董事长。

6月30日下午,罗原在北京宽街附近一处四合院里接受本刊专访。他的书房全是中式陈设,很朴素但是很舒服,书桌略显凌乱,随意堆放着《希腊精神》和《西方哲学史》等书籍。罗原个子挺高,脸庞清瘦,和照片里的“罗长子”真有几分相似,他一见面就笑着说:“父亲风光的时候,我还小,我知道的都是倒霉的故事。”

林彪:罗瑞卿是谁的人?

1959年庐山会议,国防部长彭德怀和中央军委秘书长兼总参谋长黄克诚被打倒以后,毛泽东起用林彪做国防部长,林彪提名我父亲做总参谋长。按理说,我父亲应该是林彪的人,但他政治敏感一向比较低。在他眼里,只要忠于毛主席就行了。这也是我们家庭教育的缩影,父亲的经历很简单,所以我们家的教育也很单纯,是非常正统的教育。在很长时间里,我们都觉得世界是非黑即白的,而现实的复杂都是我们在社会上慢慢学到的。

从我父亲的政治生涯看,他早年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大革命失败后,他没赶上参加南昌起义,所在部队就被张发奎缴械,打散了。后来从上海坐船到福建,加入张鼎丞的闽西纵队。等到红四军打福建的时候,毛委员把他带走了,之后就一直在军队,跟随毛主席。从1959年到1964年,是我父亲在政治上的上升期。1959年4月,他任国务院副总理,9月又兼任国防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常委、秘书长,总参谋长,后来又出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1962年9月,又在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如果说他在政治上感觉到有什么问题,那应该是到了1963-1964年全军大比武的时候。大比武刚开始时,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贺龙、叶剑英都很支持,主要的领导人都分期分批地去看大比武。全军兴起军事训练的高潮,推广郭兴福教学法,在全国各大报纸都宣传,非常热闹。那时候我还是个十几岁的孩子,有一次去看夜间军事演习,心里非常高兴。我记得当时还发了一袋食品,里边有一根香肠、一个鸡蛋、一个面包,还有一段酸黄瓜。在60年代,能有这样好吃的东西,很不容易,所以当时感觉太美了,就跟过节似的。

没想到,大比武引起了时任军委第一副主席,兼任国防部长的林彪的不满。这也是人之常情,一个人长期生病,忽然有一个有关军队的大事,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他有想法也是很自然的事情。1964年的全军大比武本来是为了进一步促进部队的军事训练,提高全军的军事素质和战斗力,但这一做法却不符合林彪此时的治军思路。早在1960年,林彪曾提出部队 “四个第一”的观点,即人的因素第一、政治工作第一、思想工作第一、活的思想第一。大比武显然与他的“四个第一”不一致。因此,对于这次全军大练兵和大比武,林彪是很不满意的。

1964年11月30日,林彪借全军组织工作会议召开之机,再次提出要“突出政治”。他说:“各级党委一定要把政治思想工作放在首要地位,一定要突出政治。”他甚至说,军事训练不应冲击政治,相反政治可以冲击其他,并要求1965年应当着重抓政治。林彪的讲话作为《关于当前部队工作的指示》下发全军贯彻执行。在林彪的压力之下,大比武活动就这样偃旗息鼓了。父亲对此很有一些看法,他曾经说:“不要搞空头政治”,“如果单纯把政治搞好,别的都不好,垮下来,这种政治恐怕不能算政治好,是空头政治,哪里有这种政治!”“军事训练搞不好,浪费事小,打起仗来就要亡党亡国”。

大比武之后,林彪认为罗瑞卿不听话,同他有二心,不禁问出“罗瑞卿是谁的人?”其实,大比武是贺龙主持军委工作时搞起来的,父亲是执行者。林彪反对大比武,这就必须要说到林彪、贺龙和我父亲之间微妙的关系上了。

  一仆二主:父亲被夹在林彪与贺龙之间

父亲一直是林彪的直接下属,按说应该属于林彪的人。当时因为林彪身体不好,中央就叫贺龙主持军委工作,我父亲是军委秘书长,自然和贺龙接触多起来,有什么工作也主要是找贺龙商量。其实,贺龙和父亲从来就不是“一个山头”上的人,也没有共过事,只是因为工作关系接触比较多,脾气秉性比较近,私交也挺好,两家就逐渐走得比较近了。

贺龙是个很有情趣的人,喜欢钓鱼、打鸟,哪有什么好吃的就去吃,哪有好玩的就去玩。所以,我小时候就很喜欢贺龙。见到他,他会大声叫我:“儿子,过来抱抱!”然后把一点好吃的分给我。在贺龙家,你就是在地上打滚都没事。所以,我们家的孩子都很喜欢贺龙。 大比武之后,林彪的反应使父亲逐渐感觉到压力,他也想办法找机会弥补与林彪之间的裂痕。有一次,父亲去看林彪,林彪批评他“封锁我,不来我这里!”还有一次,叶群对父亲说:“以后你来找101(指林彪),不要先打电话。你一打电话101就紧张、出汗,不知道又出了什么事情。你不如直接来汇报比较好。”后来父亲就这样做了。没想到不久又传出话来:“罗瑞卿不打电话就来,这是要想林彪早死。林是病人,不打电话直接就来,他很紧张。”这样,在处理和林彪的关系上,父亲很为难。

那时候林彪也有意想拉着我父亲。有时候叶群会邀请郝治平(罗瑞卿的妻子)去家里,送一些剪花,或索要我家孩子的照片。去林家的时候,叶群曾对妈妈说:“他们两个男人在一起就硬碰硬的,我们做女人的要能在中间缓和一下就好了。”我母亲更是一个简单的人,她不理解一个国防部长和一个总参谋长在一起,女人掺乎啥呢?我母亲回忆说,有一次叶群来找她,说101身体不好,不能经常带着你们去玩。我想这话就是特指贺龙的。叶群还说:“101不能出门,我们家的孩子都比较内向。你家的孩子多活泼,能不能带你家的孩子来玩。” 后来父亲带我去林家,可能就是因为这件事。我记得父亲带我去看林彪,就和去贺龙家完全不同。去之前就非常紧张,提前叮嘱我:“林伯伯是个病人,去了以后不要吵。”最后还嘱咐我“到那,见到林伯伯叫一下就可以出去了”、“不要到处乱跑,不要吵闹”。我想那时候父亲已经感觉到了压力,要不然他见林彪不会这么紧张。

那次去见林彪,我印象很深。我记得我们去的是他在北戴河的寓所。一进门就感觉到一种压力,屋里所有的窗帘都是拉着的,光线很昏暗。由于事先千叮咛万嘱咐,我很紧张。父亲带着我走进林彪的房间,我已经记不得房间里是什么样子了,只记得林彪坐在那里,脸色非常白,他看了我一眼,我抓着父亲的手,叫了一声“林伯伯”就出去了。

 蒙冤跳楼,“自绝于人民”?

父亲在林彪和贺龙之间,虽然有点难受,但是从没意识到会出这么大问题。因为他一直觉得自己是忠于毛主席的。为什么要在文革前打倒罗瑞卿?这个事情现在说法很多。我觉得,文革前,在元帅里毛泽东能用的只有林彪,由于7000人大会上林彪的表现,当时毛泽东最信任林彪。其他元帅,朱德已经高高挂起,彭德怀已经被打倒了,刘伯承在五十年代就受了批判,贺龙是二方面军的,陈毅是新四军的,罗荣桓去世得早,徐向前是四方面军的,而聂荣臻和叶剑英在军队里的威望也赶不上他。林彪是一方面军的,在元帅里最年轻,排名紧随朱、彭。所以数来数去,毛泽东只剩林彪可用,也只有林彪才能叫他放心。在父亲这个位置上,被上级批评是常事,他不觉得主席、元帅们批评他有什么问题。可12月会议却很不寻常。1965年12月8日至16日,毛泽东在上海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会议分为三个小组,组长分别是刘少奇、周恩来和邓小平。叶群在会上分三次作了近10个小时的发言,讲得有声有色:“罗长子反对突出政治,他胡说既要突出政治,也要突出军事,军事政治都重要。搞折中主义。”

对于这样的突然袭击,事先父亲一无所知,会议召开时,他正在云南昆明巡视部队。他到昆明那一天,解决罗瑞卿问题的上海会议即已开始,父亲却蒙在鼓里,对12月会议的缺席批判,全然不知。10日下午,他突然接到要他返回上海开会的通知。当时会议给父亲列了三大“罪状”:一是反对林彪,封锁林彪,对林彪搞突然袭击;二是反对突出政治;三是向党伸手。

12月会议后,气氛明显有了变化。当时,我们家正修房子,父母住在钓鱼台,孩子们因为就近上学则住在景山附近的招待所。父亲从上海开完会回来,就不能回钓鱼台了,直接住到了新六所,他也不大爱讲话了。我后来才知道父亲遭到隔离审查。

到1966年3月,对父亲的批判升级了。逐渐给父亲一大堆罪名,3月18日,父亲跳楼自杀,把腿摔断了,然后送到北京医院治疗。由于当时党内民主生活极不正常,父亲被隔离审查,申辩无门,倍感屈辱。他不愿背着“反党、反毛主席”的恶名苟活于世,为明心迹,他在夜里从关押自己的三层楼上愤而跳下,准备用自戕的方式以死明志。

那时我上小学六年级。学校组织学生在石景山钢铁厂劳动十天,住在厂里,就在这期间发生了父亲跳楼的事情。我从石景山回到家里,就再也没见到他,我的一支小气枪也不见了。我很喜欢这支枪,回来就找,但是找不到。家里工作人员也不告诉我,只说气枪坏了去修了。我挺郁闷的,但也没多想。现在想想,其实是对家里采取了措施,收缴家里的武器,以防不测。

之后家里的变化就比较大了。12月会议父亲遭到批判,只是免除军职,地方的职务还没有撤。可父亲自杀未遂后,就完全不一样了,按照共产党的说法就是“自绝于人民,自绝于党”,上升为“敌我矛盾”了。他跳楼之后,直到1972年以前,我再也没有见到父亲,也不知道他在哪里,只从报纸上知道父亲是个反革命,是人民的敌人,也没有想过将来还能见到他。

抄家之后,每月只有20元生活费

1966年,我上初中一年级,文革爆发了,学校也就不上课了。记得复课闹革命的时候,我去学校上过一节化学课,我还记得课的内容是“镁带的燃烧反应”,下课后我被2个同班同学和1个外班同学打伤,从此就不再去学校了。文革刚开始不久,有一天,一大帮高干子弟,集体来我们家抄家,他们用皮带打我的妈妈、剪我妈妈的头发,当时我姥姥和姥爷也住在家里,也遭到了他们的殴打和侮辱。姥姥、姥爷后来被押送回老家,姥爷含恨自杀,姥姥不久也死了。这些孩子都是我和我姐姐的同学,他们的父亲和我父亲级别相近。这件事情对我刺激非常大,教育也很深。一夜之间一切都变了。经过这个事情之后,我和这些同学就不再来往了。

这以后,家里条件就完全不一样了。原先照顾我们生活的工作人员都没有了,我们只能自己买煤、买菜,暖气和热水也都停了,开关就在一个锁着门的操作间里。我哥哥有一次砸开玻璃,把开关打开,一下子家里就暖和了,但工作人员只要一发现,就立马关上。这是一种很无聊的做法,无非就是让你生活上难受。那时候,只要出门,胡同里的孩子就会拿石头砸你、侮辱你、向你吐口水,这都是家常便饭。你会发现非常孤立,没有任何地方能寻求保护,只能忍着,除非你自杀。

到了1967年,我们搬家到了白塔寺附近华嘉胡同的一个小院子里。那时,组织上一个月发给20元生活费,所以也饿不死。后来我们知道,这个钱是从父母的工资里扣除的。秘书们住在正房,妈妈和我们这些孩子挤在西厢房的3间小房里。这时,也有一些人暗中帮助我们。我们不会生炉子,大师傅就把一个烧好的蜂窝煤端来。做饭的时候,发面发不好,不是碱大了,就是发酸了,他就帮我们弄好。这些底层工作人员,都是暗中帮助我们,不能被秘书们看见。秘书们负责看管我们,他们自己也在被审查,对我们的态度完全不一样,他们也要靠这些来洗刷自己。

1968年初,妈妈也被关进了秦城监狱,后来兄弟姐妹纷纷离开,有工作的、有插队的。学校通知我去吉林插队,当时就剩下我一个人了。临走的那天晚上我还想,钥匙怎么办呢?其实,担心是多余的,早晨我出门时,我们家一个秘书从外面回来。我们俩打了一个照面,一句话都没说。从此以后几年,我们家在北京就没有立锥之地了。

 913之后,给毛泽东写信要求探望父母

从景山学校通知我到吉林插队开始,一个月20元的生活费也就没有了。不去插队就只有饿死。我离开北京时并没有多想,也对农村完全没有概念。同行的人大都是景山学校的同学,所以也没有觉得多生离死别,反正北京也没有家了。在农村生活一阵子之后,觉得插队也有插队的好处,离开了北京这个政治漩涡,可以获得一种安宁。只要好好劳动,挣足自己的口粮,不会有什么事情来麻烦你。

从1969年到1973年,我在农村插队,这个时候父亲被秘密关押在卫戍区的一个摩托连,母亲被关在秦城监狱。1971年9月下旬,我偷听苏修电台,第一次听说了“林彪坠机身亡”,不久,一个从北京探亲回来的同学告诉我,“林副主席叛逃,飞机掉下来摔死了!”我当时非常震惊,但是并没有立刻意识到这件事会和我的命运有什么联系。

老乡们却比我乐观。记得是1972年的春天,我们知青和老乡一起在地里劳动。天上飞过一架撒农药的飞机,有个老乡就说,“这说不定是来接罗原的,现在林彪倒台了,他爸爸可能要恢复了。”

1972年春节前后的一天夜里,下着大雪,生产队的治保主任来找我,当时集体户里的知青都回家探亲了,就我一个人在,他进来时拿着一封信,很紧张,叫我赶紧看看。打开信封一看,是中央军委办公厅的调查函,询问我的情况,大队回复,说我“思想政治上一般,劳动和群众关系比较好”。当时治保主任很生气地骂道,“他奶奶的!要是说你思想很好,你不就能回去了么!”

到了后半年,政策开始松动,我们就经常回北京。有的人家被允许去监狱探监,我们就一起交流怎么能去探监。那时候我们在北京没房子,回来以后就找朋友借住。生活上靠哥哥姐姐接济一些,还有就是靠偷,画月票、火车票。我们在一起的朋友大都没有革命理想,本能地追求快乐,找点乐子,去谁家听一个好的唱片、听一个手风琴高手的演奏、一起去洗个热水澡、有人请你去喝一瓶酸牛奶,都是很美好的事情。

同时我们开始给毛泽东、周恩来写信,要求探望父母,要求在北京安一个家,当然也要求继续发放生活费。我们直接把信写给毛泽东,信封上写“伟大领袖毛主席收”,落款写是“罗瑞卿的子女”,这种寄信的方式有人试过,中央可以收到的。我们也很快得到了回应。一天,来了两个军人,当时我们还挺紧张,可他们态度很和蔼,告诉我“写给毛主席的信收到了”,并给我们在景山后街的大楼里分了两间房子,恢复了每月20元生活费。不久又通知我们“在家等探望父母的通知”,这时候我真觉得生活有点希望了。1973年底到1974年初,爸爸、妈妈相继恢复自由了。那时候住在招待所,一家人终于可以经常见面了。

 福州养病,皮定钧准备拉队伍上山

父亲恢复自由后,一直住在总参招待所,上面交代不能叫首长,也不叫同志。每个月发80元生活费。这段时间父亲一直在读书,看鲁迅全集,看摩尔根的古代社会,他很谨慎,基本不说什么。后来张爱萍将军介绍福建有个老中医,能治他的腿病,组织上批准他去福州治病。我那时候没有工作,就在福州照顾他。

这段时间我和父亲聊得比较多。我问父亲,在暴风骤雨之前,为什么你完全没意识到危险?为什么他们这么整你,把你往死里整,你还对毛泽东死心塌地,“你是不是有一些愚忠?”

他淡淡地回答说:“你们可以批评我,这很容易。但是我们对毛泽东的信任,不是凭空产生的。”父亲说,长征的时候,每天都有可能死去,但只要是毛主席在指挥,仗就打得好,比较顺,没被天天追着打。“你不要觉得我们都没脑子,那个时候我们对毛主席的信任是最直接的,就是跟他活下去。”我那时20多岁了,没工作、没学历,连户口都没有。父亲最担心的是我们的未来,我们的前途,他觉得对不起我们,我们则尽量化解他心中的苦闷。时任福州军区司令员的皮定钧给了我们很多照顾。虽然父亲和皮定钧以前没有共过事,但他一直很尊敬我父亲。我们家的日子刚好过一些,又赶上“批邓”和周恩来去世,政治空气又紧张起来。最紧张的时候,皮定钧告诉父亲,他准备拉着队伍上山。“罗总长你腿不好,我们抬着你,你告诉我们怎么打,我们就怎么打。”父亲是一个很矫健的人,喜欢运动。骑马、游泳、乒乓球都很在行。现在坐在轮椅上,人就很沉默了。至少在那个时候,父亲一直忧心忡忡,并没有解脱。

直到1975年建军节的时候,父亲以中央军委顾问的身份参加了军委招待会,第一次出现在公开场合。从那以后,他便在全国各地走了走,毕竟他在监狱里时间太久了,希望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放松一下自己。

父亲恢复名誉之后,我的政策也跟着落实了,在1975年初我当了兵。那时候,当兵就是一种落实政策,起码可以解决户口,其实我当时很不想当兵,由于文革,我觉得军人就是军管人员,就是法西斯。妈妈说要是不当兵,我连户口都没有,只有农村户口。后来找了彭绍辉副总参谋长,他批准我就近在福建军区当兵。皮定钧交代了31军政委,告诉他我的身份。当时文革还没结束,事情随时有可能变化。那个政委交代我:“有人问你的家庭情况,你只能说两点。第一你是北京的,第二你父母是国家干部,其他什么也不要说。”直到上车还反复叮嘱!

在福建当兵的时候,妈妈给我写了信,信上说了很多,“你13岁家里就出事,叫人打,叫人欺负,又到农村,现在刚刚好一些,你又得去当兵……我们很对不起你。”我很难受,给妈妈回信:“妈妈,你千万不要这样想,这些年,我们苦是吃了一些,你们也吃了苦,我也吃了一些苦,但是咱们家的苦还有人补偿,还有人给平反,补发工资,还恢复待遇,中国老百姓的苦难呢?饿死那么多人,有人补偿么?今后,咱们永远不要提我们家的这点苦……”我妈妈收到这封信非常感动,这封信她一直揣在身边,逢人就说“我儿子很棒,他有这个觉悟。”

粉碎“四人帮”之后,邓小平提议我父亲当军委秘书长。那年父亲72岁,他说:“不能站起来,怎么当好军委秘书长?想下部队,坐在轮椅上可不成。” 父亲想治腿病,当时德国在这方面技术最先进,但我们和联邦德国还没有外交关系,老帅们倒是有点担心,怕出危险,说风险太大;妈妈觉得最多是治不好,从没想到还会有更为严重的后果。由于父亲坚持要去,最后邓小平支持了他的意见。1978年7月18日,在妈妈的陪同下,父亲住进了海德堡大学骨科医院,经过医院内外科检查,决定于8月2日手术。上午7点,父亲进手术室,到中午12点左右手术顺利完成,很成功。傍晚,父亲从麻醉中清醒过来以后,还对为他手术的医生用英语说:“晚上好,谢谢你。”医生替父亲把手术后的左腿搬动了两下说:“明天你就可以下床。”两个人都笑了。一直到晚上12点多,父亲的情况仍然平稳。没想到次日凌晨2点半,他突发心肌梗塞。当妈妈赶到医院时,父亲已于波恩时间8日凌晨2时40分离开了人世!

来源:《文史参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