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毛泽东1925年回故乡 赵恒惕下令:逮捕他!

2019-07-18 06:10:14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毛家兄弟回来了!”

赵恒惕随即下令:逮捕毛泽东。

寒去冬归梅花放,一年一度春又来。

1925年2月6日,毛泽东携二弟毛泽民、妻子杨开慧及两个年幼的儿子岸英和岸青,回到故乡韶山养病。

这时的毛泽东已经32岁了。他一改青年时留的短发,而蓄起了长发,身上穿一件褪了色的粗布长袍,脚上穿一双旧布鞋。一辆牛车上坐着杨开慧和岸英、岸青,牛车慢慢地前行,毛泽东和毛泽民两兄弟走在牛车旁,看着家乡的山山水水、沟沟坎坎,脸上都流露着重返乡里的激动和兴奋之情……

牛车行进到一洼池塘边,毛泽东对赶车人说:“庞叔侃,你还记得我们小时候在这里游水么?”

“记得,记得!”庞叔侃笑着说,“那时候我们还都是小孩子,我还记得毛老伯不让你玩水,要打你呢!”

毛泽东随即笑道:“我下到池塘里不上来,他打不着么!”

听到大人们的谈话,坐在牛车上的毛岸英站起来大声说:“我也下到池塘里去游水,爸爸也打不到我!”

听儿子这么一说,毛泽东笑了,侧过脸对儿子说:“你得先学会游水,才可以下到池塘里去!”

听着大人、孩子的说笑,杨开慧在车上感叹道:“这里的山水和我们板仓一样美……”

毛泽东也感叹道:“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哩!”

庞叔侃说:“山水是蛮好的,只是日子过得苦啊!”

听庞叔侃这么一说,毛泽东的脸上没有了笑容,他想起了儿时所熟悉的一首民谣:

韶山冲来韶山冲,

十户人家九家穷;

有山有水田里苦,

无钱无米两手空。

想起这首民谣,毛泽东陷入了沉思……

“毛家兄弟回来了!”时值春节期间,乡间正是农闲时节,乡亲们纷纷来到韶山冲上屋场,围坐在毛泽东家的堂屋里兴致勃勃地叙谈说话,毛泽民的妻子王淑兰则忙里忙外地为大家烧开水、送揉碎了的烟叶子,直到深夜……

乡亲们离去后,毛泽东先嘱咐二弟夫妇回房间去睡了,然后才回过身来照看自己的两个儿子。杨开慧关心地对他说:“走了一天的路,你也累了,你也抓紧时间洗洗睡吧!”

在昏暗的油灯下,毛泽东点头笑着,先俯下身去看看已经睡着的两个儿子,然后才说:“睡吧,我们都睡!”

回到韶山,毛泽东一家人的生活很清苦。毛泽东虽然带回了一点钱,但这么多人一起回来,确实给在家讨生活的王淑兰制造了难题。

于是,毛泽东两兄弟便在工作之余到田里干活,有时两个人还到别人那里帮工,挣回一些谷子聊以养家糊口。生活的清苦对于他们来说算不了什么,因为他们真正的目的是要发动群众,使广大农民兄弟尽快觉悟起来,然后将他们组织起来,建立起共产党的第一个农村党支部。

在上屋场,杨开慧则利用毛家堂屋试着办起了农民夜校,每天晚上教乡亲们认字,给大家上课、讲解革命道理。

一天傍晚,毛泽东带着儿子毛岸英去到韶山冲下屋场的一家还农具,临离开时,这家人要毛泽东父子俩留下来吃饭;不等毛泽东开口辞谢,毛岸英即说:“阿拉不在侬家吃夜饭!”

听着毛岸英说出上海话,这家人一时没能听明白,便问毛泽东:“三伢子,你这伢子说什么哩?”

毛泽东笑着解释说:“他说的是上海话,意思是说谢了,我们回去吃!”

这家人即夸奖毛岸英:“这伢子乖哩!”

在返回自家的路上,毛泽东耐心教导毛岸英说:“要学说家乡话,不然乡亲们听不懂哩!”

毛岸英点头答应说:“嗯,我记住了!”

春去夏来。

毛泽东在韶山创办夜校、组建农民协会的基础上,又在周围的乡、镇创办了二十多所农民夜校,并派了一些有文化基础的人分头去担任老师讲课。

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只要条件允许,毛泽东每次离开家外出就会带上他的大儿子岸英,每次又总被妻子抱怨说:“你总带着伢子做什么?他年岁还小,跑不得许多路……”

毛泽东又总是说:“伢子么,总要多跑跑路,锻炼锻炼。”

每当这时,小岸英便会说:“我不怕跑路!我愿意跟爸爸出去!”

面对这父子俩,杨开慧每次也只得无可奈何地摇摇头,任凭他们去了……

平日在家中,毛泽东时常教岸英背诵一些简单易学的古诗,诸如: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昆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与此同时,杨开慧也教儿子背诗,但教儿子背诵的却多是一些带有情感色彩的唐诗,诸如: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又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小岸英很乖,也很好学,凡是爸爸妈妈教他背诵的诗,只需几遍便会背了……

整整一个夏季,在毛泽东的动员和领导下,韶山冲一带的农民运动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毛泽东发现,农民们一旦发动起来,立刻就能显示出他们坚强的战斗力。见此情景,毛泽东大受鼓舞,决定尽快在农民运动的积极分子中发展共产党员,以便有组织、有计划、有力量地向中国农村的旧势力发起猛攻。

1925年6月,在毛泽东的亲自领导下,中共韶山支部很快建立起来了。

韶山支部一经建立,便立刻带领农民群众与土豪劣绅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这时候,中共湘区党委派人来韶山见毛泽民,通知他去上海担任党中央出版发行部的经理,做一名公开的老板和出版商。

第二天,毛泽民告别了大哥大嫂和家人走了。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

7月间,由毛泽东组织领导并发动的农民运动在韶山地区迅猛地开展起来,令这一带的地主豪绅们惶惶不可终日,以成胥生为首的大豪绅亲自跑到省城去找赵恒惕告状,强烈要求省政府迅速派兵捉拿煽动农民暴动的领袖毛泽东。

赵恒惕随即下令:逮捕毛泽东。

8月28日,赵恒惕的密令下达到了湘潭县。县里一位议员得知消息后,立刻派人给毛泽东送来一封急信:

润之兄:赵贼得成胥生密告,已电示县防团局派兵缉拿。见字后火速转移。知文不具,即日。

毛泽东接信后,决定离开韶山前往长沙。

临离开时,不知道爸爸要去哪里的毛岸英还想和往常一样跟着一起出去:“我跟爸爸一起去!”

“乖伢子!爸爸有大事要做,这次不能带你去了!”毛泽东弯下身疼惜地抚摸着儿子的肩头说,“听妈妈的话,在家帮妈妈好好照看弟弟……”

随即,他又嘱咐妻子把剩下的工作完成后,马上去广州!

杨开慧已经习惯了丈夫这种来去匆匆的情形,默默地点了点头。一切安排妥当,毛泽东连夜离开了韶山冲。

9月初,返回长沙后的毛泽东独自登上湘江岸边的岳麓山,放眼漫山红遍的枫林和和漫江碧透的江水,回想他此次回到家乡后所做的一切,继而追思他的两个孩子和妻子杨开慧,挂念她们母子是否安全地离开了韶山?

回想中,万千思绪在脑海中起伏跌宕,又想起他学生时代的那些“指点江山”的激情和“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壮志,无限感慨油然而生,遂吟《沁园春·长沙》词一首: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昂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本文摘自《毛泽东和他的儿女们》,邸延生 邸江楠 著,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1

来源:人民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