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老中医刘翔告诉你
沈阳泽润肥业有限公司
吉美家,装饰你美丽的家
中秋送礼就送酒搭档
北京丰亮君发建筑工程
天堂寨深秋
豪澤格芮酒店礼遇非凡旅途的等待
体验盛唐文化和历史
在鼓浪屿文艺地慢生活
冬季国内最佳温泉去处
难以抗拒的秋色诱惑
甘肃 为什么是你
紫金绿茶红茶获殊荣
潍坊滨海建设生态绿色
花海是最深沉的幻觉
世界上最美的工作
宁夏观光夜市正式开业
山东荣成:天鹅舞朝晖
当前位置:
首页
>
阅社会
>
逸事传闻
粟裕的军事才能确实比林彪更胜一筹
2019-07-11 18:37:47
信息来源:
发布者:艾森新闻网
点击量:
解放军的开国将帅当中,真正称得上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的也就彭德怀、林彪、刘伯承、徐向前和粟裕五人。在这当中,尤以林彪和粟裕指挥的部队最多,战功也最大。那么林彪和粟裕在军事上谁更厉害呢,我的结论是:早期林彪厉害,但在解放战争过程中粟裕更胜一筹。
林彪和粟裕同岁,又同时参加南昌起义,当时林彪是连长,粟裕是班长,后林粟同上井冈山。在红军时期,林彪由于作战机智灵活、善用疑兵、常打胜仗,深得毛泽东赏识,提升很快。1930年林彪当上了军长,1932年当上了军团长,这时距南昌起义也才5年。而粟裕在1932年的时候还仅仅是红四军参谋长。后来到抗日战争时期,林彪指挥115师取得平型关大捷,名震天下。这时粟裕在南方坚持游击战,仍然默默无名。所以从红军时期到抗战初期,由于粟裕没有独立指挥部队的机会(当参谋长为主),军事才能没机会得以发挥,所以论战功和林彪根本不能比。
但在解放战争中,粟裕迅速崛起成为一代战神,在军事才能上大有超越林彪之势。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论歼敌数量,粟裕要胜林彪一筹。
1946年7月到1947年7月,是解放战争的第一年,也是最艰苦的一年。当年解放军全军歼敌正规军46个完整师,其中粟裕指挥的华中部队歼灭了29个,占63%。这一年我军发起歼敌2万人以战役11次,粟裕指挥了6次。歼敌3万人以上者8次,粟裕指挥了4次。解放战争开始到渡江战役前,不算三大战役和太原战役,解放军发起歼敌2万人以上战役35次,粟裕指挥了10次;歼敌3万人以上者20次,粟裕指挥了8次。在整个解放战争中,第三野战军共歼灭国民党军245余万人,而同期林彪的第四野战军,歼灭国民党军为180余万人。
二、论仗打得精彩,粟裕也首屈一指。
粟裕的指挥风格机动灵活,胆大心细,所打的胜仗很多都是成了经典之战。在解放战争的第一年,中原野战军刚刚突围,部队损失惨重;北线的晋察冀和晋绥军区被傅作义打得很惨,丢了晋察冀的首府张家口;陈毅的山东野战军败于桂军之手,士气低落;林彪在东北保卫四平失败,一退再退,一直退过松花江,当时甚至有了退到苏联境内的打算。唯独粟裕的部队,逆流而上,取得苏中七战七捷,取得解放战争以来的第一次大规模作战的胜利。接下来的豫东战役拉开了解放军城市攻坚战的序幕;济南战役,标志解放军有能力攻下国民党军重兵把守的中心城市;孟良崮战役更是“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连毛泽东都说这次胜利实在出乎他所料。淮海战役就更不用说了,60万对80万,一口夹生饭愣是给吃下去了。连心高气傲的林彪也对粟裕的指挥佩服的“五体投地”,说粟裕尽打“神仙仗”。在解放战争中,林彪对其他战区的战况通报基本不看,唯独粟裕的战报林彪却都认真研读。
相对来说,林彪指挥的四野,虽然从东北一直打到海南岛。但东北本身是所有解放区中条件最好的。东北不仅集中了从全军抽调的精锐干部,还背靠苏联的支持,又远离蒋介石统治的核心区。辽沈战役前,解放军已经在东北取得数量和质量上的优势。就这样林彪还畏首畏尾,不敢打锦州,差点贻误战机。平津战役的精彩之处是毛主席的战略布局精妙,傅作义集团进退失据犹如瓮中之鳖,没有林彪发挥的地方。解放军过江以后就没什么硬仗了,基本就是扫尾工作了,更不显优秀指挥员的能力了。
所以在解放战争中,要说仗打的精彩,粟裕也是压林彪一头。
三、论谋略,粟裕两次向中央建言改变战争进程
第一次是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时,中央制定了一个三军进击津浦路,进而转战淮南的外线作战方针。这是一个进攻性的方针,不太符合解放军当时的实际能力。于是粟裕就大胆向中央建言华中野战军第一步先在苏中打,第二步再转战淮南,并详细分析了其中的缘由和利弊。毛泽东看到这个建议后觉得很好,就没有执行原计划,而是按粟裕的方针办。结果粟裕指挥华中野战军主力发起了苏中战役,七战七捷,迅速打开了局面。
第二次是1948年1月27日,中央军委电令粟裕,要他率领3个纵队渡江南进,执行机动作战任务。权衡利弊得失,粟裕认为,集中兵力在中原黄淮地区打大歼灭战,更有利于迅速改变中原战局,发展战略进攻,建议暂不渡江。1948年6月16日至7月6日,粟裕组织指挥的豫东战役,迅速改变了中原战局,并推动全国战局由战略进攻向战略决战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当时粟裕同志提出异议的这两个战略方针,都是在战局转变的关键时刻,而且都是由毛泽东亲自提出,军委一致同意,战区主要指挥员一致拥护的,已经转变为作战指令下达的决策。所谓“成事不谏”在这样的情况下,粟裕敢于提出不同意见,没有缜密独到的战略思想,没有力排众议、大胆果决的恢宏气魄是做不到的。在解放军将帅中,能这样改变中央重大军事决策的,也就是粟裕了。
从以上三个方面可以看出,单从解放战争这一阶段来说,粟裕的军事能力展现是要压过林彪一头的。
来源:中华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