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1942年国民党女特务收买周恩来司机内幕

2019-07-10 18:56:47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背景:抗战时期,国民党对中共设在陪都重庆的公开机关采取的是一条既然不得已容许其公开存在,但是却千方百计地进行限制、防范以至捣乱和破坏的方针。对于国民党特务对中共人员有可能的绑架、暗杀等行为,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早有严格的应对措施。红岩联线研究馆员刘立群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件。

盯上了周恩来的司机

国民党对中共机关的破坏是想方设法、处心积虑和无所不用其极的。比如,国民党特务就曾对曾家岩50号周公馆的警卫人员用过“美人计”、对南方局青年组干部张黎群(公开身份是《新华日报》记者)用过反间计等等。为了从内部攻破中共堡垒,国民党中统还发明了一种叫“打入”、“拉出”和“短促突击”的策略。而国民党特务在曾家岩50号周公馆就曾经物色过这样一个人———他就是周恩来的司机祝华。不过,这仅仅是国民党中统特务的一厢情愿。

1942年春,国民党特务通过长期观察,发现周公馆里有一个叫祝华的年轻人经常出来在附近的小摊上购物买烟。祝华在周公馆的工作主要是给周恩来开车。于是,特务们又通过调查得知,祝华有个哥哥叫祝银松,是个天主教徒,在重庆中山一路开了一家五金商店。由于周公馆工作人员的生活津贴很低,每月只有三元五角钱,加上祝华此时又在与办事处女青年谌爱梅谈恋爱,年轻人钱不够花,每月捉襟见肘。因此,祝华有时就到五金商品店里去找他哥哥借点钱用。时间久了,祝银松对他这个弟弟祝华就有些不高兴。

一天,祝华又到他哥哥祝银松的店里去时,被中统特务注意上了。这个特务马上回去报告了他的上级,中统特务们认为这是个好契机,要下功夫在祝银松身上做工作,争取将祝华收买过去。

中统重庆实验区区长陈建中将此事报告了中统局局长徐恩曾,徐十分同意开展此工作,还特别嘱咐中统重庆实验区行动科科长刘介鲁等特务要精心谋划,特别小心。

漂亮女特务失算

陈建中和刘介鲁决定由中统重庆实验区女特务熊淑衡出面做此工作。在中统重庆实验区所领导的外围组织的党网关系中,有一个叫许蔚川的人,他的公开身份是陪都空袭服务总队总务组副组长,是由中统重庆实验区行动科科长刘介鲁直接联系的党网关系。这个许蔚川与祝华的哥哥祝银松关系较好。因此,国民党中统重庆实验区的特务们认为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如果能将祝华收买过来,建立为“特情”,这样就不但可以详细了解周恩来的一切动态,还可以进一步偷窃中共机密文件。

就这样,刘介鲁先介绍熊淑衡认识了许蔚川,然后再由许蔚川夫妇带熊淑衡去认识了祝银松夫妇。一来二往,待熊淑衡与祝银松夫妇彼此熟悉之后,再由熊淑衡秘密送一笔钱给祝银松的夫人,要她将钱转给祝华。等过一段时间估计钱用完了,再告诉祝华此钱不是她家的,而是特务机关送的,用了人家的钱就要为人家工作,而且以后总有钱用,甚至是用不完的。中统特务们都在等着他们的美梦成真。

一天晚上,熊淑衡果然携一大包钱来到祝家,并将钱交给了祝银松的夫人,然后谈了为什么给钱的原因。祝银松的夫人听了,吃了一惊,真是没有想到,经常来的这个漂亮女子,竟是一名特务。

过了两天,当熊淑衡又来五金商店探听她的计划实行得如何时,祝银松的夫人将那一大包钱全部如数还给了她。

就这样,国民党中统重庆实验区的特务们企图拉拢收买祝华,打入中共南方局高层的阴谋彻底落了空。

未遂的“短促突击”

不甘心失败的国民党中统重庆实验区的特务们眼见一计不成,便又心生二计。这就是国民党中统特务在抗战期间为专门对付“友党”而发明使用的一个绝招———“短促突击”。就是先选好目标,然后专门跟踪盯梢其单独外出的时机,当“目标”走到偏僻路段没有行人时,迅速将其逮捕并秘密审讯,恐吓、利诱、拉拢、腐蚀,各种手段兼而有之,无所不用其极。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让被捕者变节转向,为国民党所用,然后将其放回,日后长期为其提供情报。

在国民党中统特务具体运用的实践中,也的确有少数成功的案例。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居然也想把这样一种卑劣无耻的手段用在周恩来身边的工作人员———祝华的身上。而且还制订了一套详尽的实施计划和方案。这就是在两路口原川东师范学校内一个中统使用的防空洞里,用惨绿幽暗的灯光布置一间阴森恐怖、令人毛骨悚然的刑讯室,里面放满各种刑具。然后选择一个早晨或者上午,待祝华上街时将其迅速绑架到防空洞里,再提一个中统的囚犯当着祝华的面施以各种酷刑,“杀鸡吓猴”,先给祝华一个强烈的“精神刺激”。然后用好烟好酒招待祝华,说服祝华变节转向,加入中统。

这一切行动务必在两个小时内闪电般地完成,然后把祝华放回去,这个“行动方案”设计得是如此的周密和完备。可是,当中统重庆实验区将这个计划报给中统局本部审核研究后,被认为“危险太大,难以执行”,而最终夭折,没有付诸实施。

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风云已经过去,当我不经意间偶然发现这些被尘封了多年的历史真相时,我感叹于抗战期间国共两党之间那场看不见硝烟的战场的诡谲和惊险。

来源:重庆晚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