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十位有影响的国民党起义将领的最后归宿

2019-06-30 04:27:51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邯郸起义后,高树勋(右三)和邓小平(左一)、刘伯承(左四)等合影。

一、高树勋:字建侯,河北省盐山县人,原系西北军冯玉祥的部下。抗战胜利后,高树勋任国民党军新八军军长。1945年10月,孙连仲率高树勋、马法五、鲁崇志等三个军沿平汉路北上。大军走到邯郸、磁县一带,被我军围阻,我军发起了平汉战役。我军区参谋长李达冒险穿过火线亲自到高树勋军营面谈,这使高树勋很感动,终于下定了决心起义。高树勋率新八军及河北民军万余人,在马头镇正式宣布火线起义,声明脱离国民党阵营。

高树勋部撤出战场后,战役态势立即发生了转变,另外两个军,军心动摇,斗志涣散,迫使他们由就地防御改为向南退逃,我军由阻击改为追击。最终,我军全歼敌军近4万人,生擒第十一战区副司令兼40军军长马法五、副军长刘世荣等高级将领,并缴获了大量的军用物资和武器弹药。

1945年11月1日,高树勋、乔明礼等率领新八军、河北民军1万多人撤离战场后,到武安县伯延镇一带休整。在毛主席的提议下,高部改称为民主建国军。1945年11月10日,民主建国军成立大会在武安县伯延镇隆重举行,任命高树勋为民主建国军总司令、王定南为总政治部主任、范龙章为第1军军长、乔明礼为第2军军长。

新中国成立后,高树勋曾任河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国防委员会委员等职,1972年1月19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4岁。

二、潘朔端:云南威信县人。黄埔军校毕业。抗战胜利后,潘朔端调任60军184师师长,从越南海防海运八昼夜到辽宁葫芦岛登陆,驻防海城、鞍山、营口等铁路沿线。1946年5月27日,民主联军逼近海城一线,潘朔端抓住机会,在海城宣布起义。

海城起义后,184师光荣改编为“中国民主同盟军第1军”,潘任军长。同年10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7年秋,他申请到东北军政大学学习,后调任嫩江军区副司令员。1948年8月,他因工作需要调任四野十二兵团副参谋长,为策动长春城内60军的起义作了大量工作。

1949年底,潘朔端调随宋任穷、周保中南下云南,接管昆明,转入地方。1950年3月28日,昆明市人民政府成立,潘朔端被任命为市长,后又被选任市长直至1968年。

十年“文化大革命”中,潘朔端受到不公正对待,但仍对党赤胆忠心。1972年,潘朔端以昆明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的身份,再度主持政府工作。1978年8月9月14日因病逝世,终年78岁。

三、曾泽生:云南永善人。早年入滇军,曾就读于云南讲武堂。1925年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学生队。1928年毕业于黄埔军校高级班军事科。毕业后回到云南,长期在龙云部任职。历任连长、营长、团长、旅长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升任国民党第60军第184师师长和第60军军长。曾率部参加了台儿庄会战、武汉会战和赣北对日作战等。1945年8月,从云南蒙自、屏边地区率部赴越南接受日军投降。1946年4月,率部从越南的海防港直接开拔来到东北,驻守长春。1948年辽沈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围困长春。国民党第60军军长曾泽生在“突围无望,固守待歼”之际,于10月17日毅然宣布起义,率部退出长春,待命改编,并引导解放军进入其东城守备区。曾泽生的起义,使国民党残留守军陷入混乱,纷纷投降,长春在兵不血刃下宣告解放。

1949年1月2日,中共中央军委授予原国民党第60军这支起义部队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的番号,并任命曾泽生为军长,徐文烈任政治委员。其原属第182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148师,由白肇学任师长。原属暂编第21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149师,由陇耀任师长。原属暂编第52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150师,由李佐任师长。全军共2.3万人,归第四野战军建制。

新中国成立后,曾泽生历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中南行政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等职,是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第三、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委。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军衔和一级解放勋章。1973年2月在北京病逝,终年71岁。

四、吴化文:字绍周,山东掖县人。1920年从军,曾任冯玉祥部团长、韩复榘部手枪旅旅长兼济南警备区司令。起义前夕,吴化文任整编第96军军长兼第84师师长。

1948年济南被围困时,由于我党多次去吴部做工作,最后说服了吴化文,吴于10月19日晚率所部二万余人宣布起义。

在济南战役的关键时刻,吴化文率两万多人起义,打乱了济南守敌的防御体系,动摇了敌人坚守济南的信心,加快了胜利进程,减少了部队伤亡和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可以说吴化文为人民立了一大功。

10月22日,毛泽东主席发电祝贺吴化文起义,朱德总司令和华东野战军首长也致电吴化文祝贺。10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宣布:吴化文部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军,任命吴化文为军长。

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发起了渡江战役。吴化文和他领导的35军参加了这一战役,他们在攻占了长江北岸的三浦(浦口、浦镇、江浦)后,和其他解放军部队一起攻占了国民党政权首都南京,把红旗插在总统府上。吴化文部略事整顿,即迅速南下,追击国民党残军。5月3日解放浙江杭州,吴化文被任命为杭州警备司令。

新中国成立后,吴化文曾任浙江省交通厅厅长,1959年起任浙江省政协副主席。1962年,吴化文因病逝世,终年58岁。

五、廖运周:安徽淮安人,黄埔军校毕业。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北伐和南昌起义。大革命失败后,接受中共的秘密指示,长期在国民党军队中隐蔽。起义前,廖运周任110师师长。淮海战役期间,廖运周率全师官兵举行战场起义,投入人民解放军行列。

廖运周撤出战场后,陈赓司令员就亲切地接见了他。不久,毛泽东、朱德亲自发来电报祝贺。并宣布110师被改编为第二野战军14军第42师,廖运周任师长。接着,这支部队参加了渡江作战,横扫江西,解放两广,征战云南,进军西藏,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屡立战功。

新中国成立后,廖运周担任沈阳炮兵学校校长兼党委副书记,吉林省体委主任,民革中央常委兼秘书长,祖国统一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任全国政协第五、第六届委员,民革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1956年5月11日在北京逝世。

六、孔从洲:陕西西安灞桥人,杨虎城的部属。西安事变时,孔从洲任警二旅旅长兼西安城防司令,参与了这一事变。在这次事变中,孔从洲是负责解决驻在西安的中央军。事变的当天夜里,孔从洲带领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将国民党嫡系部队包围,发起极为猛烈的攻击。3小时后,孔从洲顺利地将中央军解决。

1946年,孔从洲任国民党38军中将副军长。同年率55师于河南巩县起义。起义后,与前一年起义的17师组建了西北民主联军38军,加入晋冀鲁豫野战军行列,归属陈赓兵团领导。1948年后,任豫西军区副司令员,郑州市警备司令,第二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炮兵司令员兼第二炮兵学校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第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后与毛泽东结为儿女亲家。

七、何基沣:河北省藁城县人。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后投身于由冯玉祥领导的西北军,曾参加过“首都革命”、五原誓师、中原大战等。后任29军第37师109旅副旅长。长城抗战时,何基沣身先士卒,率领大刀队与敌人激战,取得喜峰口战斗的伟大胜利,歼敌6000余人,何基沣因战功卓著被提拔为110旅旅长。卢沟桥事变时,何指挥所部英勇抗击日军,胸部受重伤。1938年何秘密到延安,受到毛泽东几次接见,并在抗大做报告。后受党派遣回原部队任77军副军长,1939年入党。淮海战役前夕任第3绥靖区副司令。张克侠,河北献县人,保定军校毕业。中共地下党。七七事变时任29军副参谋长,解放战争时任第3绥靖区副司令。

1948年11月,徐州剿总为集中兵力,令黄百韬的第7兵团从东沿陇海路向徐州靠拢。黄百韬兵团共有五个军十二万人马,是蒋介石的精锐部队。大军浩浩荡荡西撤,很快渡过了运河。由于黄百韬兵团的迅速撤退,解放军未能在新安镇捕捉到其兵团主力,仅第4、8纵队攻占邳县,第7、10、13纵队攻占韩庄、万年闸,包围台儿庄。在此情况下,如无意外,黄百韬兵团很可能顺利退回徐州附近。

但就在这关键时刻,第3绥靖区副司令何基沣、张克侠按预先计划率第3绥靖区两个军三个半师共2.3万人在台儿庄、贾汪起义。将防区立即移交给解放军,使解放军第7、10、13纵队迅速经台儿庄、贾汪南下,一举切断黄百韬兵团西撤徐州的退路,为围歼黄百韬兵团创造了良好的战机。是淮海战役一个胜利的开端。

建国后,何基沣任34军军长、南京警备区副司令、水利部副部长,是全国政协常委。逝世后,按照他的遗愿,骨灰分别撒在卢沟桥和淮海战场。

全国解放后,张克侠先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农林部长,国家林业部副部长兼林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1984年7月7日病逝于北京,享年84岁。

毛泽东主席接见陈明仁。李昕蕙 翻拍

八、傅作义:字宜生,山西荣河人,保定军校毕业。是一位积极抗日、追求进步的国民党员,民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国军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原为阎锡山部属。

1930年参加阎、冯反蒋战争,任津浦线总指挥。抗日战争时期,历任第七集团军总司令,第八、第十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司令长官兼绥远省、察哈尔省政府主席。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剿总”司令。

1949年1月底,接受中共提出的和平解放北平条件,率部起义,使古老的文化故都完好地回归人民,200万市民的生命财产免遭兵灾。这一义举对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后又对绥远和平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水利部、水利电力部部长,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是二、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74年4月1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9岁。

九、陈明仁:湖南省醴陵县人。黄埔军校毕业。参加孙中山领导的第一、二次东征。曾任国民党军第71军军长。起义前,陈明仁任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长沙警备司令和省绥靖总司令。我湖南地下党为了长沙的和平解放,对陈明仁进行了大量的策反工作,陈犹豫不决。毛泽东请章士钊转告陈明仁:“只要他站过来就行了,我们还要重用他。”

1949年8月4日,陈明仁与程潜等30余名国民党军政要员通电,宣布正式脱离国民党政府,率一个兵团部和三个军起义。9月3日,毛泽东电邀陈明仁进京出席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会议期间,毛泽东陪陈游览了天坛等名胜古迹,并合影留念。陈明仁回长沙后高兴地说:“我为蒋介石出生入死卖命大半生,难听到他一句诚恳、亲切的话,毛主席与我首次相见,却如此平易近人,宽厚仁慈,真有天壤之别呵!”

长沙起义部队编入人民解放军序列,授予第21兵团番号,任命陈明仁为兵团司令员、湖南军区副司令员、湖南省临时政府主席、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兵团撤消后任第55军军长。1952年评定为正兵团级,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国防委员会第一、二、三届委员,全国人大第一、二、三届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会第一届代表,第三、四届常委。1974年5月,在北京病逝。

十、卢汉:字永衡,云南昭通人,彝族,著名抗日爱国将领,原国民党滇军高级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起义前,卢汉为云南省政府主席。1949年12月8日,卢汉决定起义。12月9日晚上9点,卢汉还将在昆明的国民党中央军的高级军官李弥等和军统特务头子沈醉等全部扣押。晚上10点,卢汉宣布起义,向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发出《云南起义通电》。云南和平解放。

卢汉起义后不久,国民党四万多部队包围了昆明,欲消灭起义部队。卢汉指挥起义部队进行了反击,中共昆明市委组织群众掀起支援前线的热潮,国民党部队未能攻入昆明一步。1949年12月22日,解放军先头部队乘汽车赶到云南东部的曲靖,围攻昆明的蒋军纷纷南逃。

解放后,卢汉先后出任云南军政委员会主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国防委员会委员、国家体委副主任和民革中央常委等职务。1974年5月,卢汉因病逝世,叶剑英、邓小平等出席了他的遗体告别仪式。

来源:党史博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