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外交内幕:邓小平做了什么令美国人激动流泪

2019-06-22 20:40:16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本文摘自《贵阳文史》2008年第2期,作者:谭晶晶 白洁,原题:《中美建交内幕》

在近日举行的中美建交28周年研讨会上,83岁高龄的美国前总统卡特当众念出了他的白宫日记部分内容,披露了建交过程中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及曲折经历。

在1977年~1981年的4年白宫生涯里,卡特一直保持着写日记的习惯,这些日记此前从未对外公开。

“愿为建交决定承担所有政治责任”

卡特的中国缘始子1949年,当时他作为美国海军军官首次来华,并在中国度过了25岁生日,而那一天恰好是新中国诞生的日子。

1972年,毛泽东主席与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横跨太平洋的握手,打破了中美冻结20余年的坚冰。然而,尚未来得及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尼克松就因“水门事件”提前下台。继任总统福特由于各种原因也未能实现中美关系的新突破。

在当年7月7日的日记里,卡特这样记录了建交前自己承受的巨大压力:“伍德科克(后出任美国首任驻华大使)和国务卿万斯来到白宫,我告诉他们要与中国正式建交的决定。伍德科克一周以后就要去北京,我对他说,与中国建交是可行的,我要向所有美国人民说明这一点,并愿为这一决定承担所有政治责任。”

绕开国会的秘密谈判

1978年初,中美领导人就建交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秘密谈判。出于保密考虑,卡特避开国会,甚至都没有让国务院插手,所有的信息都直接从白宫发往中国。

他在1978年8月的一篇日记中写道:“国务卿万斯起誓要保守秘密。我决定不让国务院知道谈判细节,免得国会和公众知道以后会提出强烈反对。……大部分发给邓小平的建议和答复都是我和布热津斯基(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亲自起草,从白宫直接发给他。”

台湾问题达成妥协

1978年8月23日的日记里,卡特写道:“今天,我派去访问中国的国务卿万斯给我发来电报,说中国外长黄华告诉他,明天邓小平要见他。建交谈判进展异常缓慢,中国国内并没有公开此事……”

事实上,中美双方如何在售台武器问题上达成妥协成为建交的最关键问题。卡特在1978年9月和12月的两篇日记里这样记录了台湾问题上的进展:“今天我见了柴泽民(后出任中国首任驻美大使),他向我重申了中国政府的官方立场。”

“我和副国务卿沃伦·克里斯托弗、布热津斯基一直讨论到深夜,我们让伍德科克与中方加快进度,尽快敲定建交公报文本的措辞,尽早宣布建交决定。……中方也发来了他们的文本,我立马转给身在中东的万斯,让他迅速做出回应。……我还和国防部长哈罗德仔细研究了有关对台军售和撤军等的措辞。……一切进展很顺利。”

1978年12月14日,卡特在日记中写道:“就在我和邓小平的笔下,两国关系走入了一个崭新时代。”

勃列日涅夫非常不满

两国敲定了建交的所有细节之后,卡特政府决定立即将此决定通报苏联及欧洲盟友。

“我半夜给蒋经国打了电话,告诉了他美方的决定,又分别给福特、尼克松通话,和尼克松聊了很久……”卡特在日记中写道。“12月27日,我收到了勃列日涅夫的来信,苏联对中国非常不满,几近疯狂。他几乎以命令的口吻要求我们不要向中国出售防御性武器。我决定先放一放,过几天再给他回复。”“我们的目的是要与中国和苏联都建立友好关系,帮助他们弥合分歧。”

日记中还记录了卡特与布热津斯基开的一个小玩笑,令人捧腹:“我告诉布热津斯基中方取消了建交的决定,他差点当场晕倒,我赶紧告诉他我是开玩笑的。”

邓小平24小时内作出访美决定

1978年12月14日,卡特向邓小平发出访美邀请。令他意外的是,邓小平在24小时之内即刻作出访美决定。

“今天是新年第一天,我们在为邓小平访美积极准备。我决定在肯尼迪中心为他举行盛大宴会,这样可以让更多人到现场参加。……我还准备安排他去休斯敦看看,但得先听听州长和市长有何建议,我不想让邓小平在美国期间有任何尴尬。”

“1月25日,我接受了一家中国电视台的采访。我对着镜头告诉亿万中国观众:中美长达30年的隔阂已经消除,美中建交为两国加强经贸、文化、科技等各领域合作提供了契机,为地区和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了贡献。……这是我有史以来面对观众最多的一次电视演说。”

“1月26日,我带了数本介绍中国的书来到戴维营。”两天后,邓小平抵达华盛顿。

1979年1月28日,中国农历大年初一。邓小平选择了这一天开始对美国进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访问。

“他个子不高,但坚韧、睿智、坦率、有胆识、风度翩翩、自信、友善,这些品质都非常吸引我,我很愿意和他交流。”卡特在日记中如此描述对邓小平的第一印象。

在肯尼迪中心,卡特为邓小平安排了一场盛大的演出,最后一个节目是约200名美国儿童用中文合唱《我爱北京天安门》。听罢,邓小平与夫人卓琳走上舞台,热情拥抱和亲吻了这些美国孩子,此举让许多美国人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邓小平受到了美国人民最热烈的欢迎。我们还签了很多协议。他极富幽默感,我很喜欢他。”卡特在日记里说。

任期内未能访华是最大遗憾

卡特担任美国总统的4年任期里,因故始终未能到访中国,这也成了他任内的最大遗憾。为弥补这个遗憾,卸任后他先后8次访华,与许多中国领导人结下了深厚友谊。

28年前,卡特在白宫欢迎邓小平时说:“我听说,在这新年之际,你们向慈善的神灵打开了所有的门窗。这是忘记家庭争吵的时刻,也是团聚与和解的时刻。对于我们两国来说,今天是团聚和开始新的历程的时刻,是久已关闭的窗户重新打开的时刻。”随后,两位领导人并肩走进白宫,在阳台上向人们挥手致意。这个经典历史瞬间被镜头永久记录下来。

来源:人民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