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1967年首次空爆氢弹揭秘 美国都未必有的照片

2019-06-18 22:04:48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这是我国1966年12月28日在102米高的铁塔上成功地进行了首次氢弹原理试验之后仅5个多月进行的一次用飞机空投的氢弹空中爆炸试验。这次试验的成功,标志着我国核武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它进一步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在世界上引起了极大的震惊。

1966年12月30日、31日,聂荣臻元帅在核试验基地马兰村招待所亲自部署第一颗氢弹空中爆炸试验任务。图为聂荣臻(右)、钱学森(左)、张震寰步入会场。

1966年12月30日、31日,聂荣臻元帅在核试验基地马兰村招待所亲自部署第一颗氢弹空中爆炸试验任务。图为聂荣臻(右)、钱学森(左)、张震寰步入会场。

6月17日7时整,天刚破晓,负责投放任务的徐克江机组驾驶726号轰-6甲飞机载着氢弹起飞,向核试验场区方向飞去。飞行高度10000米,飞行速度800千米/小时。

1967年6月14日,聂荣臻(左)乘飞机抵达核试验基地时同核试验基地司令员张蕴钰握手。

1967年6月14日,聂荣臻(左)乘飞机抵达核试验基地时同核试验基地司令员张蕴钰握手。

7时40分,聂帅再次给周总理、叶帅打保密电话,汇报了现场各项准备工作的最后情况及天气情况,并说运载着氢弹的轰-6甲飞机已经按时在7时起飞,大约再有20分钟氢弹就要爆炸了。

正在装配厂房中的中国第一颗空投的氢弹

正在装配厂房中的中国第一颗空投的氢弹

徐克江机组驾驶726号轰-6甲飞机飞到靶标上空。7时58分40秒,投弹。因为负责投弹的第一领航员心情过分紧张,又要背诵毛主席语录,影响了注意力,投弹时漏掉一个操作动作,忘记按自动投掷器,氢弹未投下。

技术人员正在细心地折叠包装中国第一颗氢弹用的降落伞

    技术人员正在细心地折叠包装中国第一颗氢弹用的降落伞

飞机拐弯飞走,徐克江机组向地面指挥员请求再一次绕圈飞行进入靶标上空投弹。空军地面指挥员发出口令:“重飞!要沉着,不要紧张!”同时将这一情况向白云岗指挥所做了报告。聂帅听到报告后当即答复:“可以!”

中国第一颗空投的氢弹正由空军人员挂入轰-6甲飞机的弹舱

   中国第一颗空投的氢弹正由空军人员挂入轰-6甲飞机的弹舱

轰-6甲飞机平稳地再次飞到靶标上空。在投弹前,富有娴熟技术和丰富经验的第一领航员沉着的反复测量数据,精确计算投弹诸元,对飞靶标精确瞄准。时间接近8时20分,投弹。

中国第一颗空投的氢弹已挂入轰-6甲飞机的弹舱

中国第一颗空投的氢弹已挂入轰-6甲飞机的弹舱

氢弹脱钩后,降落伞按程序正常开伞,8时20分,氢弹在距靶心315米、距地面2960米的高度爆炸。

载有中国第一颗氢弹的轰-6甲飞机起飞

载有中国第一颗氢弹的轰-6甲飞机起飞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这是我国1966年12月28日在102米高的铁塔上成功地进行了首次氢弹原理试验之后仅5个多月进行的一次用飞机空投的氢弹空中爆炸试验。这次试验的成功,标志着我国核武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它进一步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在世界上引起了极大的震惊。

中国第一颗氢弹在罗布泊核试验场上空从轰-6甲飞机弹舱中脱钩投下

   中国第一颗氢弹在罗布泊核试验场上空从轰-6甲飞机弹舱中脱钩投下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这是我国1966年12月28日在102米高的铁塔上成功地进行了首次氢弹原理试验之后仅5个多月进行的一次用飞机空投的氢弹空中爆炸试验。这次试验的成功,标志着我国核武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它进一步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在世界上引起了极大的震惊。

中国第一颗氢弹空投后正常开伞

中国第一颗氢弹空投后正常开伞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这是我国1966年12月28日在102米高的铁塔上成功地进行了首次氢弹原理试验之后仅5个多月进行的一次用飞机空投的氢弹空中爆炸试验。这次试验的成功,标志着我国核武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它进一步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在世界上引起了极大的震惊。

中国第一颗空投的氢弹爆炸后的早期火球(上方的白亮点为太阳)

   中国第一颗空投的氢弹爆炸后的早期火球(上方的白亮点为太阳)

 这张也是中国第一颗空投的氢弹爆炸后的早期火球照片,它是由核试验基地研究所设在罗布泊核试验场的光学照相站拍摄的。如果爆心定得高一点,或者爆炸零时提前或推后一点,都不可能拍到太阳。几乎可以肯定,尽管美国 进行了那么多次的大气层核试验,也未必有类似的照片。因此,可以说这是在核试验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照片。

这张也是中国第一颗空投的氢弹爆炸后的早期火球照片,它是由核试验基地研究所设在罗布泊核试验场的光学照相站拍摄的。如果爆心定得高一点,或者爆炸零时提前或推后一点,都不可能拍到太阳。几乎可以肯定,尽管美国 进行了那么多次的大气层核试验,也未必有类似的照片。因此,可以说这是在核试验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照片。

爆炸后形成的壮丽蘑菇云

爆炸后形成的壮丽蘑菇云

接着,飓风般的冲击波从爆心袭向四周,爆炸巨响震耳欲聋。随后,一朵非常壮观的蘑菇云形成。

爆炸后形成的蘑菇云

爆炸后形成的蘑菇云

不久,试验初步结果的各种速报数据接连向指挥所传来。经专家们初步计算分析,判定氢弹爆炸试验成功了,且爆炸威力TNT当量在300万吨左右。张蕴钰立即把这一初步计算分析结果向聂帅作了汇报。当聂帅得知这次核试验的爆炸威力在300万吨左右时,他非常高兴地对着张蕴钰连声说:“300万吨,够了!够了!”

爆炸后形成的蘑菇云

爆炸后形成的蘑菇云

聂帅立即要通北京的电话,先后向周总理、叶帅报告了氢弹已爆炸试验成功及专家们初步计算分析的结果。周总理在电话里说:“我代表毛主席、党中央、国务院向参加试验的所有人员表示祝贺和慰问!”叶帅也代表中央军委向参加试验的全体指战员表示祝贺和慰问!

爆炸后形成的蘑菇云

爆炸后形成的蘑菇云

聂帅用麦克风向在白云岗地区集结参观的全体参试人员转达了周总理、叶帅的祝贺和慰问。同时,他也向全体参试人员表示热烈地祝贺,并同大家一起热烈鼓掌、欢呼。

氢弹爆炸成功后,聂荣臻手握电话向周恩来总理报告喜讯(右为张震寰)

氢弹爆炸成功后,聂荣臻手握电话向周恩来总理报告喜讯(右为张震寰)

随后,聂帅签发传真电报,正式向毛主席、林彪、周总理并党中央、中央军委报告:我国第一次氢弹(航弹)试验于今晨8时20分爆炸成功,这是毛泽东思想的新的伟大胜利!初步数据另报。

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厂区,欢呼的工作人员

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厂区,欢呼的工作人员

氢弹爆炸后,轰-6甲飞机安全返航,在核试验基地马兰机场着陆;固体火箭和取样飞机取到了放射性微粒样品;效应试验取得了大量数据。氢弹的破坏威力是巨大的,其中:距爆心投影点700米处的坦克完全被破坏,坦克内的2只狗和12只豚鼠全部死亡炭化;距爆心投影点3.3千米在铁轨上的火车机车(重46吨)被冲击波吹倒并位移了15米;距爆心投影点8000米开阔地面上的157只狗,当场死亡94只,余下的几天后全部死亡;距爆心投影点4800米至14000米内的3座小砖房和1栋小楼房,被冲击波完全吹散;……

人民日报发出的喜报

人民日报发出的喜报

根据事后对多种测量数据综合分析,氢弹的爆炸威力为330万吨TNT当量。实测爆炸高度为2930米,爆心投影点距靶标方位为23.9度,距离为64.8米。

首都群众欢庆氢弹空爆成功

首都群众欢庆氢弹空爆成功

6月17日下午,新华社发表了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的《新闻公报》。《人民日报》在印发《新闻公报》全文的红字《喜报》时,刊头用耀眼的字体刊登导语:“毛泽东主席早在1958年6月就指出: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我看有十年功夫完全可能。”“我们向全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庄严宣布:毛主席的这一英明预言和伟大号召已经实现了,在两年八个月的时间内进行了五次核试验之后,今天,1967年6月17日,中国的第一颗氢弹在中国的西部地区上空爆炸成功了。”“这次氢弹试验的成功,是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又一个飞跃,标志着我国核武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中国空投氢弹成功后空地勤人员合影留念照

中国空投氢弹成功后空地勤人员合影留念照

我国氢弹空爆试验成功,也引起西方国家的普遍关注。当时的美国国会议员杰克逊惊呼:“中国爆炸氢弹的成功,超过了美国的预料”。英国《泰晤士报》驻华盛顿记者麦克唐纳18日说,中国的氢弹爆炸“推翻了美国军事计划的时间表。”同一天,《星期日电讯报》在社论中指出:“中国终究要成为一个核大国,这一点始终是很清楚的,可是,可怕的日子来得比美国人预料的还要早得多。”当我国氢弹空爆试验成功的《新闻公报》通过电波传到法国巴黎时,戴高乐总统非常震惊,没想到中国的氢弹发展得这么快,他把法国研制氢弹的部门负责人找去,狠狠地批评了他们。

来源:中华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