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四人帮”覆灭 叶剑英调迟浩田进驻人民日报社

2019-06-10 21:07:48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在耿飚奉命进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同时,叶剑英和华国锋选派迟浩田将军紧急接管人民日报社。

迟浩田是北京军区副政委。当时他正在唐山指挥抗震救灾,突然接到叶剑英的电话,说是派出专机接他立即回北京。

《人民日报》是中国第一大报,是中共中央的喉舌。

众所周知,中国的“反右派运动”是从1957年6月8日开始的。这一天,《人民日报》发表了著名的社论《这是为什么?》,打响了“反右派运动”的第一炮。

据吴冷西回忆,就在《人民日报》发表这篇社论的前一天——6月7日,毛泽东通过秘书胡乔木约他谈话:

(在谈了一通别的事情之后)毛主席话题一转,直截了当地对我说,今天找你来,主要不是谈这些,而是中央想调你去《人民日报》主持编辑工作,看你是不是愿意去。

毛主席话题这么一转,我感到很突然。我事前毫不知情,就是乔木通知我去主席处谈话时也没有透露半点消息。所以我当时冲口而出说了一句话:“我毫无思想准备。”

遵照毛泽东的指示,吴冷西取代邓拓,主持《人民日报》笔政──因为毛泽东早已不满于邓拓,批评他是“死人办报”。

对于《人民日报》来说,1966年6月1日又是一个历史性的日子。这天,《人民日报》发表了著名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表明毛泽东正式号召开展“文化大革命”──虽说在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文革”的《五一六通知》,但是正式见诸《人民日报》,则是从1966年6月1日这篇社论开始的。

与1957年一样,在发表那篇重要社论的前一天——1966年5月31日,毛泽东委派陈伯达率工作组突然进驻人民日报社,夺了吴冷西的权。

据当时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的李庄回忆,他是在1966年5月31日下午,到中南海怀仁堂出席紧急会议。会上宣布,陈伯达率工作组进驻人民日报社。

笔者多次采访过陈伯达。他回忆说,他很匆忙进驻人民日报社。进驻的最初几天,每天由他口授一篇社论。这样,通过《人民日报》,一下子就把“文革”之火在全国点燃起来。

这一回,《人民日报》又到了一个关键性的时刻。叶剑英明白,在粉碎“四人帮”之后,必须马上把《人民日报》的大权夺过来!

叶剑英向《人民日报》派出了工作组。这工作组的负责人便是迟浩田将军。

1995年9月28日,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决定增补迟浩田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迟浩田这名字引起了世界的注意。

迟浩田在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迟浩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将领之中是后起之秀,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

迟浩田生于1929年,山东招远人。他在1944年加入八路军,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9年5月,当中国人民解放军进攻上海之际,发生了一桩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而这一奇迹的创造者便是迟浩田。

 

当时,21岁的迟浩田担任先头部队济南第一团三营七连的指导员,连长为萧锡谦。

 

在进攻上海市区时,他们遇到了顽强的抵抗。国民党青年军204师占据着四行仓库和中国银行仓库,以密集的火力封锁了苏州河上的咽喉──西藏路桥。双方打了十来个小时,仍难解难分。

 

5月25日子夜时分,迟浩田带了两名战士王其鹏和张瑞林,决定孤军突袭青年军的师部。迟浩田三人在黑夜之中,游过苏州河,摸掉了对方的哨兵,潜入青年军204师师部。他们抓住了该师上校副师长,要他下命令缴枪投降。那位上校副师长在迟浩田的铁枪威逼下,只得下达了投降命令。当桥上的青年军奉命撤离,萧连长立即命令部队发动进攻,占领了四行仓库和中国银行仓库。

 

就这样,迟浩田创造了奇迹:三个人逼降了国民党青年军204师的师部和三个营总共1000余人!为此,迟浩田荣获华东三级人民英雄称号。

 

此后,迟浩田在1950年参加了抗美援朝,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营教导员。1952年立一等功。回国后,迟浩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团政治部主任。

 

1960年,迟浩田毕业于军事学院。毕业后,他担任师政委。后来升任北京军区副政委。

 

在刚刚拘捕了“四人帮”之后,叶剑英为什么马上从唐山抗震现场急调迟浩田进驻人民日报社呢?叶剑英看中迟浩田,是因为迟浩田也有着“文官”经验:

 

那是1971年9月13日爆发“林彪事件”之后,迟浩田被派往解放军报社,担任副总编,分管政治工作。在“文革”中,《解放军报》是中央两报一刊中的“两报”之一,其地位仅次于《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机关报。

 

迟浩田一进解放军报社,就感到事情颇为棘手。内中最为棘手的要算是“萧力”问题。

 

“萧力”何许人?毛泽东和江青所生的女儿李讷也。“萧力”,也就是“小李”的谐音。李讷姓李不姓毛,其原因便是由于父亲毛泽东在中国如日中天,姓毛太不方便,而江青本姓李,所以女儿用李姓。但是,即便叫李讷,后来也广为人知。于是,在“文革”中用了“萧力”之名。

  

李讷于1959年秋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1965年夏毕业后,她被分配到《解放军报》当编辑。在“文革”的浪潮中,1966年盛暑,在毛泽东《炮打司令部》的感召下,李讷在《解放军报》也“炮打司令部”。她以“萧力”之名,写了批判当时《解放军报》总编赵易亚的大字报。赵易亚下台了。众望所归,26岁的“萧力”成了《解放军报》总编辑。

 

“萧力”当了《解放军报》总编辑不久,又被毛泽东指派为联络员,去做别的工作去了。“萧力”在《解放军报》工作期间,曾发生过所谓的“绑架”事件。这一事件被说成是“反‘萧力’就是反江青、反毛主席”,一下子使《解放军报》不少人蒙受冤屈。

 

迟浩田进入解放军报社之后,便着手解决所谓“绑架”事件。他经过调查,认定那是一个假案。可是,要解决这一假案却不容易,因为这案子是江青过问的,必须经江青同意才能解决。

 

迟浩田勇于负责。他把这一情况向《解放军报》当时负责人张志以及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田维新作了认真的汇报。后来,又经当时的总政治部主任李德生力争,终于闯过江青这一关,使《解放军报》蒙冤的干部得以平反。

 

迟浩田在解放军报社工作了两年。他在那里平反冤假错案,受到人们的称赞。可是,后来居然被打成“翻案大队长”、“还乡团头子”、“批左英雄”。

 

尽管如此,当时主持中央军委工作的叶剑英却非常看重迟浩田。

 

正因为这样,在粉碎“四人帮”的关键时刻,叶剑英“点将”迟浩田,派这位有过报社领导经验、与“四人帮”作过坚决斗争的将领前往人民日报社。

 

于是,迟浩田被任命为《人民日报》工作组组长,副组长则为《北京日报》总编辑孙轶青。迟浩田一进人民日报社,下令逮捕了《人民日报》原总编辑鲁瑛。

 

迟浩田率领工作组进驻人民日报社之后,当即在《人民日报》领导层中宣布了逮捕“四人帮”的消息。当时的《人民日报》副总编李庄回忆,迟浩田是这样宣布的:

 

告诉大家一个大快人心的消息,“四人帮”被打倒了,过去领导《人民日报》的那个人不行了,他们在《人民日报》的一系列严重罪行必须彻底清算。

 

迟浩田宣布:“《人民日报》从现在起要听党中央指挥,执行正确路线。”不言而喻,迟浩田所说的“党中央”,就是以华国锋为首的新的中共中央。

 

迟浩田严正警告:“谁唱反调,逆历史潮流而动,谁就没有好下场。”

 

迟浩田规定了纪律:“中央未公布此事前,不能乱传,严守岗位。”

 

迟浩田担任《人民日报》工作组组长兼第一总编辑达一年零20天。直至1977年10月28日才奉命调离人民日报社,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李庄记得,迟浩田在人民日报社工作的日子里,上上下下都喊他“老迟”。迟浩田和大家一样,在食堂里排队买饭。李庄称迟浩田所率的工作组,是进驻人民日报社最后的一个工作组,也是最好的一个工作组。

 

除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人民日报》分别由耿飚、迟浩田进驻之外,新华社和《红旗》杂志作为重要的“喉舌”,也撤换了领导。

 

本文摘自《邓小平改变中国》 作者:叶永烈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