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贴上二维码,积分‘送’到家”

2019-06-05 20:50:26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新华社合肥6月5日电 题:“贴上二维码,积分‘送’到家”——合肥实行垃圾分类见闻

  新华社记者姜刚

  “实行垃圾分类后,大件垃圾可是个宝啊!”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滨湖春天小区居民江长胜说,“我在家里给它们贴上二维码,然后扔到这里的柜子里,经过运营企业后台处理,很快积分就能‘送’到家了。”

  记者近日在滨湖春天小区采访生活垃圾分类情况时,遇到江长胜正把一个泡沫塑料盒扔进小区主干道旁边的“废弃物资收集柜”。“真没想到扔垃圾还能有积分,可以兑换洗衣粉、牙膏、大米、食用油等,现在家里的日用品基本上不用买了。”他高兴地告诉记者。

  两年前,滨湖春天小区试点生活垃圾分类,江长胜是首批“尝鲜者”。记者走访该小区看到,几名工作人员正在向居民介绍垃圾分类知识,小区内设有垃圾分类智慧兑换站,不同地点摆放了餐厨垃圾分类投放箱、其他垃圾箱等,不时有居民前往投放垃圾。

  “合肥市是全国首批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46个重点城市之一。”合肥市城管局环境卫生管理处处长李大勇说,2017年以来,合肥市坚持系统化推进,打造分类管理新体系,生活垃圾分类纳入市政府年度目标考核,颁布实施《合肥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推出了分类责任人、生态异地补偿等制度和对违规分类的单位、个人实行处罚的责任条款,构建了一整套制度保障体系。

  借助互联网推进,并发挥市场作用,是合肥市实行垃圾分类的特色做法。为走出市场化一包了之的误区,合肥市合理定位企业在垃圾分类中的角色,充分发挥其在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环节的专业优势,实施政府购买服务,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目前,合肥市城管局与支付宝共同建设的垃圾分类回收平台已经上线,覆盖全市100多个社区、党政机关和中小学,其中可回收物、餐厨垃圾为主要回收内容的绿色碳积分奖励等方式,受到广大市民,特别是18岁至45岁中青年人群的欢迎。

  “无需东奔西跑,手机一点,一个瓶子也给服务。”记者打开“便利侠”的公众号,蹦出这样的字样。该公众号的运营公司首席运营官邢卫说,这个网上废品回收平台注册用户已达3万余人。市民可以通过这一平台预约回收生活垃圾中分类出来的可回收物,并获得相应的价值回报,如洗衣液、餐巾纸等日用品。

  “线上+线下”运营相结合,满足不同年龄群体需求。“线上主要针对年轻群体上门回收,需要在手机端进行操作,可以在线支付。”邢卫告诉记者,线下主要针对中老年群体定时定点回收,公司设立临时回收点到现场作业。“近期,我们正在布局基础站点,比如,在一个街道已布局了7个垃圾分类社区分拣站。”

  在垃圾分类试点小区,记者随处可见“垃圾分类 从我做起”“爱护环境 人人有责”等宣传海报。截至今年5月,合肥市417个社区、769家公共机构、282所中小学已全面实行垃圾分类,参与市民19.7万户。区、街道、社区居委会垃圾分类队伍初步建立。

  “我参与垃圾分类有三年了,分类前家里只有一个垃圾袋,每天把垃圾混在一起倒掉,不仅污染了环境,而且浪费了资源。”合肥市民童立英说,分类后餐厨垃圾一个垃圾袋,其他垃圾一个垃圾袋,若有大件垃圾还要另外投放,“实践证明,垃圾分类是好事,只要人人动手,生活环境肯定能改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