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中国农业大学扎根河北曲周系列故事之五

2019-06-04 22:58:45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新华社石家庄6月4日电 题:靠“减产”挣钱——中国农业大学扎根河北曲周系列故事之五

  新华社记者 范世辉

  在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们指导下,河北省曲周县德众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得宾学会了种葡萄靠“减产”挣钱。

  “第一年基本没卖啥钱,种了80亩葡萄,都赔进去了。”李得宾回忆起2012年第一年种葡萄时说,虽然亩产7000多斤,但因着色不均匀,葡萄卖不出去,大部分都烂在了地里。

  对这次失败,李得宾是有心理准备的。他想探索有机葡萄种植,但不用化肥、不打农药,他之前没干过。

  听说中国农大曲周实验站里有能人,李得宾就跑到实验站向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高级农艺师杨合法求教。杨合法是有机农业方面的专家,随即带着李得宾察实情、找原因、出对策。

  “葡萄坐果后至少疏除7成以上果穗,亩产量控制在2000斤以内。”杨合法和几位老师看后,让李得宾把好好的果穗除去一大半。杨合法解释说,有机葡萄种植需要经过三四年施用有机肥,才能实现改良土壤、增加有机质的效果,如果不控制产量,土壤肥力跟不上,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李得宾半信半疑,但还是照做了。

  2014年,葡萄亩产降到了2000斤左右。李得宾带着他的“精品葡萄”开始到外地果蔬市场售卖。虽然个头小了点,但葡萄的品相不错、口感好、甜度高。开始,他还是按照普通葡萄的价格,每斤三五元向外销售。没想到,卖出的葡萄大受欢迎,后来,他的葡萄以每斤十几元的价格被抢购一空。

  “这办法真行,农大老师就是厉害,咱农民种地就得相信科技。”李得宾笑得合不拢嘴。

  有了中国农大老师的帮忙,李得宾的葡萄种植合作社经营得越来越红火:种植面积从80亩扩大到500多亩,并尝试与蔬菜间作种植;应用富硒葡萄种植技术,葡萄品质进一步提高,每斤价格超过30元;尝试酿制葡萄酒,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几年来,李得宾始终控制着葡萄的产量,直到2018年,土壤肥力非常好后,他才按照建议把每亩产量提高到3000斤左右。

  “我种葡萄不追求高产,只追求品质。客户们每年都盼着我的葡萄下果呢!”李得宾说,中国农大老师指的路子就是“供给侧改革”,这路子走对了。

  2018年4月,在李得宾的极力邀请下,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姬廷廷和李增源来到合作社,长年吃住在此,研究实验葡萄种植新技术。他们对36个大棚进行测土配方,开展了精准施肥;建议安装水肥滴灌设备,水肥使用每亩减少近一半,又大量节省了人工;研究数据遥感监测技术,实时监测并自动控制葡萄大棚温度、湿度……

  眼下,虽然合作社120亩早熟葡萄还有一个月才上市,但李得宾已经以每公斤15元的价格签下了5万公斤订单。

  提到今年的收成,李得宾难掩感慨:“我种葡萄能有今天,完全是农大师生的功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