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中国网事:是谁,在向我们的孩子卖烟?

2019-05-31 21:52:22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 题:是谁,在向我们的孩子卖烟?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

  中小学校门前不足百米即有无资质售烟店,学生下课后结伴买烟,一群女孩聚在一起吸烟、约架……记者日前随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走访发现,个别职业高中、中小学周边商户不仅没有售烟资质,还偷偷卖烟给尚一脸稚气的孩子。

  青少年吸烟问题一直广受关注。然而,是谁在向我们的孩子卖烟?2019年世界无烟日前夕,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十几个孩子结伴买烟,一群女孩吸烟时约架

  “这烟多少钱一包?”“10块。”“来一包。”5月22日午后14时,距离海淀区一所职业高中校门不足百米的便利店里,一名身着校服一脸稚气的男学生站在柜台前买烟,老板随即熟练地取烟、收钱、交货。

  记者看到,只有两排过道的狭小便利店里,不到10分钟的时间,就有六七名学生排队买烟。其中,还有一名是女学生。

  紧挨着海淀区一所中学围栏的报刊亭里,22日16时左右,放学铃声刚响,两名身着校服的学生急急忙忙结伴而来。几句交谈后,老板马上拿出摆满20余种品牌香烟的小木盒。学生用手一指,随后扫码付款,拿烟走人。而老板则立刻将小木盒收起来,塞入一旁的书堆里。

  “这些孩子往往只买一包烟,买完后大家就聚在一起抽。”海淀检察院检察官荣济妍告诉记者,这样可以立刻把烟“散掉”,老师和家长都不会发现。经过了周末在家的生活,周一成了学生买烟的高峰期。“十几个孩子结伴买烟,一群女孩吸烟时约架,场面让我们非常震惊。”海淀检察院检察官李博彬说。

  “很多商户非常警觉。有的只在柜台上放两包烟,有孩子买烟就从柜台下面拿。你要问他咋还卖烟呢?他就会说,我自己抽啊。”一位业内人士说。

  “《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规定,禁止在幼儿园、中小学校、少年宫及其周边100米内销售烟草制品。”海淀检察院检察官冷遥表示,走访发现,多所中小学周边不仅存在无烟酒售卖资质的商户,个别商户还无视法律规定向未成年人卖烟。

  北京市控制吸烟协会于2018年5月组织近200名志愿者对北京市1244所中小学进行的调查显示,有266所学校周边有售烟点,共计370家。2019年售烟点总数下降到241个。志愿者在抽取109家销售点并由未成年志愿者配合暗访买烟后发现,28个店没有拒绝未成年人买烟,占25.68%。

  “第一口烟”意味着啥?

  《2014中国青少年烟草调查报告》显示,初中生现在吸烟率为6.4%,也就是每百名初中生中有6人是烟民。在吸烟的初中生中,有三成已存在烟草依赖。

  《北京市教委学校控烟问题调研控烟问卷数据分析报告》中,通过对2016年面向143所学校发放的1.3万余份问卷统计分析显示,青少年首次吸烟年龄不断提前,初中阶段形成高峰。孩子们的“第一口烟”究竟意味着什么?

  ——对个人,“第一口烟”有啥危害?“‘第一口烟’吸入时间越早,越难戒断。”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所长马军表示,调研显示,我国烟民显低龄化态势,而低龄吸烟者成瘾风险高,约三成青少年在接受第一支烟后就会养成吸烟的习惯,女性青少年吸烟比例上升令人担忧。

  ——对国家,“第一口烟”意味着啥?北京市控烟协会副会长、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崔小波表示,调研显示,由于尼古丁有致瘾性,青少年吸烟者存在成年后继续吸烟的可能,而烟草对健康造成的损害可能要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出现。“目前,肺癌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双第一’。吸烟不仅是导致肺癌的高危因素,也会诱发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慢病。”

  ——“第一口烟”还会衍生出啥?“梳理案件发现,一些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也会有涉烟因素。比如一些孩子在买烟时偷烟。”海淀检察院检察官杨新娥说。

  检察官呼吁:设置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标识

  “目前,我们已向相关监管部门发送检察建议。”海淀检察院检察官白晓晨表示,相关部门已开展联合执法,严肃查处问题商户。对符合立案标准的商户予以立案,依法依规严肃整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第五条第二款规定:国家和社会加强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教育,劝阻青少年吸烟,禁止中小学生吸烟。“我们可以参考发达国家经验,明确规定顾客买烟时出示身份证件,通过查实年龄斩断未成年人购烟之路。”北京市劲松职业高中教师马宁等校园控烟工作者建议。

  海淀检察院检察官吴宜远表示,梳理我国相关法律和多部地方性法规发现,法律明确规定烟酒售卖场所应设置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标识。然而,检察官调查发现,多家经营场所未设置标识。

  2018年,北京市控烟协会在调查是否按照《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规定设置标识时,发现销售点许可证过期、不展示销售许可证的商户几乎均未设置“不向未成年人售烟”标识,少数摊点将标识摆放在不显著位置。有专家认为,北京的情况或许并非个案,我国其他地区不排除也有类似情形。

  “不要让今天的青少年成为明天的烟民。为了孩子,我们呼吁,在所有销售烟酒场所显著位置设置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标识。”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潘度文表示,作为海淀检察院在公益诉讼领域的有益尝试,目前检察建议已发挥有效作用。“真诚希望更多社会力量能够加入,共同为下一代营造健康、良好、积极的成长环境。”(采写记者:林苗苗 熊琳 侠克 赵琬微 视频记者:侠克 陈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