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停车位,“挤”出来

2019-05-25 19:27:01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核心阅读

  面对停车难的问题,湖北宜昌市首先从规划上下功夫,在主城区停车需求较大的地方建设停车场、在城市边角地块建设永久停车场,还利用棚改征收用地空档期建设临时停车场,充分利用空间;上线宜昌智慧停车平台“宜昌城市停车”APP,将主要社会停车场数据接入平台统一管理,形成全市智慧停车一盘棋;此外,还软硬兼施,一面加强对乱停车的执法和处罚,一面发挥价格杠杆调节作用,实现公共资源共享最大化。

     

  中心城区小汽车保有量为16.64万辆,停车泊位总供给12.23万个。按照经验,合理比例应保持在单车1.1—1.3个泊位,按照单车1.2个泊位计算,泊位缺口数为7.74万个——湖北宜昌市的一组数据,清晰地反映出该市停车供需矛盾。

  如何破解?近年来,湖北宜昌从规划设计、拓展增量、科学引导、规范管理等方面入手,出台系列举措有效盘活现有停车资源、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停车空间。作为全国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宜昌还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新科技,打造智慧停车平台,着力化解城市“停车难”“停车乱”等问题。

  做规划

  新增泊位,满足居民停车需求

  开车上班后,下班回家还有地方停车,家住宜昌市西陵区南湖公园附近的秦先生曾经想都不敢想。去年,新建的南湖停车场让他的“奢求”成为现实。

  “我们家这一带属于老城中心,附近有幼儿园、小学、医院、工人文化宫等公共设施,还有众多老旧小区,长期以来,停车一直是周边居民的‘老大难’问题。”秦先生表示,过去小区里停车位少,经常要冒着被“贴条子”的风险找空地停车,要不就是“见缝插针”,容易引起车辆剐蹭。

  “宜昌主城区主要位于长江东岸,东山山脉西侧的狭长地带,地理空间有限,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集中于此。过去城市发展规划不够细致、科学,历史欠账较多。”宜昌市道路停车管理中心主任郭建新表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前建设的大多数小区在建设时没有规划停车位,更没有可供改建成公用停车场地的储备土地,大部分为沿区内道路或楼前空地停车,无序停放情况严重。

  为实现城市停车资源最大化利用,2016年6月,宜昌成立了宜昌城市停车投资运营有限公司,承担中心城区智慧停车及建设经营城市公共停车场工作。2018年7月,宜昌发布三年行动方案,预计到2020年拟建设停车场38个,新增泊位9000个以上。

  “2016年以前,宜昌城区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停车场只有8处,泊位数仅有800多个。”郭建新说,而近两年来,宜昌已完成停车场建设17个,新增停车泊位2817个,这些停车场主要位于主城区的主次干道、大型商圈、公园景区等停车需求比较大的地方。

  “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城区土地资源,我们在城市边角地块建设永久性的停车场,还利用棚改征收用地的空档期建设临时停车场。”宜昌城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翟文莉介绍,南湖停车场原先是一个闲置的游乐场,如今改建成临时停车场,新增277个泊位,日接待车辆达到1000次,日泊位周转率可达到4.6次,有效缓解周边居民停车难。

  在城市高架桥旁边、老旧小区密集区等空间相对紧张区域,宜昌还通过设置地下停车场、地面立体停车场,满足居民停车需求。

  搭平台

  智慧系统,有序引导加强管理

  “饭点很难找到地方停车,往往停车后要走半个小时去饭馆。”这曾经令宜昌市民邵先生颇为苦恼。

  去年1月30日,宜昌智慧停车平台正式上线,让邵先生再也不用担心停车难。他只需要点开“宜昌城市停车”APP,就可以在地图上看到附近停车场的可用车位和路线指引,提前预订好车位,便可快速在餐厅附近停好车,免去找位之苦。

  泊位查询、车位预定、自助缴费、开具电子票据、无感支付……通过小小的手机屏幕,这些功能都可以轻松实现。截至目前,该APP注册用户已近3万人。

  “我们在扎实推进停车场项目建设的同时,力争在盘活停车存量上寻求更大突破。”翟文莉说,宜昌开展了全市停车场摸排调查,完成了1460家封闭式停车场摸排工作,为实现社会停车场数据联网奠定基础。截至目前,累计完成小区、医院、商业核心圈及酒店等各类停车场智能化改造103家,与社会业主单位合作对接,实现合作托管运营停车场共2家;累计接入系统平台的泊位数据达2万个。

  不会或者不方便用手机APP也没关系,宜昌在城区主次干道、重要路口等位置安装定点的一、二级智慧停车诱导屏36处,三级诱导屏53处,在屏幕上实时显示当前道路情况、附近停车场剩余泊位数等信息,引导车主合理选择出行停车场。

  “在上线推出APP的基础之上,我们完成了道路泊位、封闭式停车场、诱导屏、充电桩‘四位一体’智慧停车平台建设,将主要社会停车场数据接入智慧平台统一管理,形成全市智慧停车‘一盘棋’。”宜昌城市停车投资运营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林介绍,宜昌智慧城市管理系统中新增了停车管理子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城区社会公共停车场进行备案管理,目前已对252家停车场进行备案。

  除了易找、便捷等特点,新建的智慧公共停车场还有价格优势。“不同停车场收费不同,一般小型车辆前30分钟免费,全天24小时累计最高不超过12元/辆,还可以办理线上月卡享受更多优惠。”刘林说,相比外面的停车场,价格要便宜不少。

  管长远

  软硬兼施,实现公共资源共享

  以往,在市区一些主次道路两侧,特别是人行便道上,一些单位和个人为了一己私利,私自设置地锁、地桩,违规“霸占”停车位,不仅破坏城市形象,还严重影响道路交通秩序、危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按照统一要求,2015年10月1日起,我市公共道路泊位正式取消收费,虽然是惠民之举,却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僵尸车’和工具占道等一系列问题。”宜昌交警支队副支队长谭宗平说。

  “停车难导致停车乱,乱停车加剧停车难。”宜昌市城管委主任贾立表示,如何采取有效举措整治乱停车问题,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

  2017年2月,宜昌市城管委全面启动城区整治私设地锁行动,全市当年累计拆除违法占用道路、公共场所和居民小区的地锁1100余把,推进还道于民。去年以来,宜昌制定了工作方案,城管、公安交管部门联合开展了城区违规停车设施整治、“治堵保畅”人行道清理等专项行动,共计拆除地锁373个,清理违规设置的道闸38个、止车桩16个,查处擅自占用人行道私设停车场13处,现场调处私设停车场、私占停车位等各类投诉50余件,规范劝导无序停放的机动车1600余台次,对违法违规停车行为进行了强力整治。

  执法行动只能管一时,停车秩序如何管长远?软硬兼施是关键。“必须发挥价格杠杆调节作用,最大化实现公共资源共享。”郭建新说,去年以来,宜昌积极推进道路停车经营性收费的恢复。2018年10月,广场路道路泊位正式启动收费。平均每个车位的周转率由原来的每天不足1次上升到每天4—5次,停车环境和秩序得到改善,为下一步全面推进道路收费管理奠定了基础。

  为规范城市道路停车,宜昌施划带“身份证”的道路泊位3817个,其中已完成一期800个道路泊位智能化改造,并接入智慧停车系统平台,为城市文明停车环境助力。

  “智慧停车系统还处于初级阶段,未来将依托互联网不断完善。”宜昌城市停车投资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春表示,在平台现有功能基础上,积极开展停车增值服务,如洗车、新能源汽车充电、共享车位等。同时,将进一步整合停车资源,扎实推进小区、医院、商圈、旅游景区等类型停车场数据联网,扩大智慧停车平台覆盖面,逐步实现道路泊位停车无人值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