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医生开诊所 国家支持!

2019-05-21 17:35:52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一名儿童在上海一家儿童齿科诊所内接受治疗。
    记者 刘颖 摄

鼓励医师开诊所——一则诊所发展“新规”,连日来引发行业热议。

近日,国家卫健委、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社部和国家医保局制定了《关于开展促进诊所发展试点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提出,在北京、上海、沈阳等10座城市放开新办诊所的审批,并鼓励符合条件的医师开办专科诊所。

作为提高基层医疗水平、推进分级诊疗的重要举措,让更多医生“创业”开诊所,将为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需求提供帮助。与此同时,从投资开办到运营监管,诊所的发展还要跨越诸多门槛。

增加医生职称要求

《意见》就诊所发展提出了诸多创新性的改革举措。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在简化准入程序方面,取消了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对诊所的限制,将诊所设置审批改为备案制管理。

从审批变为备案制管理,无疑大大简化了医生开办诊所的流程。但对于有意开办诊所的医生来说,标准和要求却提高了。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增加了职称要求。

《意见》明确,鼓励在医疗机构执业满5年,取得中级及以上职称资格的医师,全职或兼职开办专科诊所;鼓励符合条件的全科医师,或加注全科医师执业范围的专科医师,全职或兼职开办全科诊所。

此前,根据2010年原卫生部制定的诊所标准,对开办诊所医生的要求是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在医疗、保健机构中执业满5年。有业内人士指出,此次增加对职称的要求,凸显了注重医师资质和能力、保障诊所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

对于很多医生来说,如何破解“有心无力”的问题,是诊所发展的难点之一。在北京工作的医生闻山(化名)表示,诊所新政的提出,为医生在基层发挥余热、实现自我价值提供了机会。但他也担忧,如果兼职开诊所,应当怎样处理好本职和兼职的关系、诊所和医院的关系。“如果医生多点执业的‘梗阻’打不通,再加上医生本身的医疗和科研压力,很难抽身到诊所工作。”他说。

对于不少医生关心的兼职问题,《意见》明确,兼职开办诊所的医师要按照多点执业有关要求,与主要执业医疗机构通过签订协议等形式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对其在主要执业医疗机构的工作时间、任务量、服务质量和薪酬绩效分配等提出具体要求,确保兼职开办诊所的医师能够完成主要执业医疗机构的工作。

诊所的质量上去了,价格会不会也应声而涨?对患者而言,在诊所看病的价格更为敏感。对此《意见》明确,诊所提供医疗服务的价格实行自主定价。对主动执行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政策并符合条件的诊所,支持按照规定纳入医保定点范围,所提供的医疗服务费用可按规定支付。

创新诊所监管举措

开黑诊所乱收费、骗取医保基金、违规开具处方药、器械消毒不达标……近年来,各地诊所的医疗质量安全问题多发,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民众对身边的诊所“望而却步”。

对此,《意见》提出多项创新监管举措促进诊所发展。

例如,《意见》要求,诊所建立信息系统记录诊疗信息,并将诊疗信息上传至医疗服务监管信息系统,以保障诊所的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试点地区的医疗保障部门要加强对纳入医保定点诊所的监督管理,对虚构医疗服务等恶意骗取医保基金的,应当终止医保协议。

值得一提的是,鼓励试点城市创新思路,将诊所开办状况作为诊所主要负责人个人诚信记录纳入个人诚信体系,建立联合惩戒长效机制,探索有效监管的具体办法。

将来,推进诊所改革发展将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化医改和发展社会办医的重要内容。可以想象,简化审批流程、提升开办诊所医师水准、提高监管水平将促进诊所高质量发展,从而发挥诊所在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鼓励诊所抱团发展

据国家卫健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登记在册并实际运行的诊所有近22万家,平均每省拥有诊所超过7000个。诊所平均执业人数为2.6人,其中,医师平均为1.4人,护士平均为1.2人。尽管诊所数量连年显著增长,但与欧美国家和我国港台地区相比,诊所的密度和覆盖率还有不小的差距。

目前,内科、口腔科、中医内科、中医外科、骨科、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业务占我国诊所业务的比例超过90%,在基层医疗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诊所发展面临着人力资源紧张、医疗服务能力不高、行业监管存在困难等主要问题。

在我国整个医疗体系中,诊所应当扮演怎样的角色?《意见》提出,诊所要在为基层提供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服务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成为公立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补充。

为此,《意见》提出多项措施,为诊所的发展开拓空间。

一是鼓励诊所整合、组团发展。鼓励不同专科医师成立适宜规模的合伙制医生集团,举办专科医师联合诊所;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连锁化、集团化诊所;诊所可纳入医联体建设,在诊所和其他医疗机构之间建立双向转诊制度。

二是将诊所纳入家庭医生体系。鼓励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符合条件的诊所纳入可以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医疗机构范围,通过提供个性化签约服务,进一步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据《2018年中国新型诊所经营报告》指出,随着医院门诊服务向基层转移,作为基层医疗的重要补充的诊所将会承接相当部分就医人群。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诊所在科室设置、服务对象方面可有针对性地考虑老年慢病人群;随着医疗服务可及性的提升,诊所能够更好、更快解决附近居民的常见病需求;随着医疗服务需求的多样化,针对中高端人群的医疗服务也有望迎来高速增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