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把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激发出来

2019-05-12 15:36:41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新华社福州5月12日电 题:把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激发出来——老区苏区福建龙岩激励性扶贫调查

  新华社记者郑良、陈弘毅

  老区苏区福建龙岩是全省脱贫攻坚主战场,贫困人口占到全省的四分之一。近年来,当地在脱贫攻坚战中探索激励性扶贫机制,变“送钱送物”为扶持创业就业,把政府、农村合作社、种养大户、贫困户积极性调动起来,破解贫困户创业就业资金、技术、项目难题,激发内生动力,7万多贫困户通过劳动摆脱贫困,为持续脱贫、永久脱贫打下坚实基础。

  扶贫“一头热一头冷”:“是干部要我脱贫”

  记者在龙岩蹲点调查了解到,龙岩有11万多贫困人口,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实现持续脱贫、永久脱贫是当地面临的紧迫任务,突出问题是内生动力不足,存在“一头热一头冷”现象。

  “干部前脚送鸡,贫困户后脚杀鸡”,新罗区委副书记郑金国告诉记者,单纯送钱送物助长了一些贫困户“等靠要”思想,有的贫困户认为是干部要他脱贫,干部更着急,会源源不断送钱送物。

  在龙岩贫困人口中,60%以上具有完全劳动能力,一些因病、因残致贫的人口中也有一定劳动能力。“有的贫困户想做事,但是缺乏资金和技术,没有路子,信心不足。”龙岩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钟寿宁说。

  走访中,一些基层干部告诉记者,从中央到地方扶贫资金不少,但这些钱怎么花,怎么用到刀刃上,大家心里没底,有的地方出现扶贫资金发不出去,或者搞平均主义,群众获得感不强。

  激发内生动力:干才能享受政策扶持 多干就能致富

  2017年以来,龙岩从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出发,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探索激励性扶贫机制,采取“政府+合作社、种植大户+贫困户”模式,各乡镇梳理出特色农业项目,向贫困户公示并由他们自主选择。

  每个激励性扶贫项目都有一个项目牵头人,他们是当地种养大户或农业企业。政府用扶贫资金从牵头人处购买种苗、幼崽等发放给贫困户,牵头人负责日常的技术指导,并和贫困户签订回购合同,保证销路。

  “总的原则就一条,去干才能享受政策扶持,多干、干好就能多得。”龙岩市副市长张朝阳说。

  记者近日在新罗区苏坂镇瓦洋村见到56岁村民陈祥森时,他正在自家羊圈忙着给羊喂食。

  “养羊的学问可不小,就拿喂草来说,南方春季比较潮湿,青草上面细菌多,一定要晾晒后才能喂。”看着圈里的羊吃得欢,陈祥森又抓起一把草料放入桶里,“最近要剪羊毛了,春夏季两个月剪一次,羊能长到120斤以上。”

  两年前,陈祥森选择养羊项目脱贫时,完全是个门外汉。他说:“领了10只羊羔回来,也不知道该怎么养,每天晚上都跑到合作社去请教师傅。”

  合作社为贫困户养羊提供全程指导。2017年,苏坂镇政府找到当地养羊大户、远景养羊合作社负责人陈开友,请他带领10户贫困户养羊,每户贫困户政府补贴5000元,其中3000元用于向合作社购买10只羊羔,其余2000元用来在贫困户家中建羊圈。

  “合作社把羊羔养到50斤左右才交给贫困户,并指导他们建羊圈,从羊圈消毒、清洁,草料怎么收割、晾晒、投喂,羊生病了怎么处理等,要全程手把手教,我隔三岔五就跑到贫困户家的羊圈看,他们有问题也随时过来询问,不少人慢慢地就开窍了。”陈开友告诉记者。

  第一年,陈祥森的10只羊卖给合作社,赚了1.3万元。尝到甜头后,他劲头更足,去年养了30只,今年扩大到53只,预计收入五六万元。

  在武平县下坝乡,记者看到一张激励性扶贫项目清单,上面有种植黄金百香果、仿野生灵芝,养象洞鸡等十余个项目。

  下坝乡党委书记钟生祥告诉记者,乡里先通过摸底调研,选定“当年种植、当年见效、产值较高、管理容易”的若干激励性扶贫项目,然后由建档立卡贫困户自愿报名。

  “贫困户报名了就有了压力”,钟生祥说,我们年底要对参加的贫困户进行考评,对效益好的进行额外奖励。通过激励扶贫,贫困户你追我赶的意愿强了,这比单纯送钱送物强。

  7万多贫困户参与 为持续脱贫打下坚实基础

  2017年以来,龙岩全市参与激励性扶贫的贫困户有7万多人,通过自己的劳动摆脱贫困,为持续、永久脱贫打下坚实基础。

  “贫困户的精气神不一样了”,这是记者在采访中多次听到的话。不少贫困户参与到创业、就业中来,不仅增加了收入,学到了技能,更增强了持续脱贫的信心。学到技术的贫困户在第二年、第三年扩大种养规模,收入更多,有的开始“带徒弟”,指导更多贫困户脱贫。

  “贫困户得到实实在在收益。”钟生祥告诉记者,去年下坝乡群众的人均存款8000元,比上一年度增加了1000多元,每个村村财收入平均增加10万元。

  “以前是有钱不敢花,扶贫款‘躺’在账户里,现在有了一个个具体项目,贫困户都可以参与,扶持政策公开、公平,钱花得安心,也撬动了各方的积极性。”郑金国告诉记者。

  目前,龙岩在更大范围内实施激励性扶贫,让更多贫困户参与进来,通过劳动改变命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