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90后器官捐献协调员:“我们是生命的摆渡人”

2019-05-09 00:25:31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新华社长沙5月8日电 题:90后器官捐献协调员:“我们是生命的摆渡人”

  新华社记者袁汝婷

  28岁的孟风雨,这两年几乎没穿过色彩鲜艳的连衣裙,也极少穿精致的高跟鞋。她总是穿颜色偏暗的素色衣裤,蹬一双便于奔波的平底鞋,背一个黑乎乎的双肩包。

  孟风雨的黑色背包里时刻装着她的“宝贝”:签字笔、按手印的印泥、擦眼泪的纸巾、出差用的洗漱品小样、配型抽血管,还有最重要的——三到五份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签字文件。

  这个1991年出生的湖南岳阳姑娘,是一名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从2017年3月至今,她经手完成了90例器官捐献。

  她的工作常态是:随时出发,奔赴各个医院ICU,与沉浸在悲伤中的重症患者家属沟通,提出器官捐献。

  今年年初,在中国女子篮球职业联赛全明星赛上,五位器官受捐者组成了一支篮球队,年龄最大的54岁,最小的14岁。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器官捐献者——16岁的少年叶沙。

  2017年4月,叶沙因脑血管意外导致脑死亡,他的父母决定捐出他的器官,而孟风雨正是全程参与、见证了此次捐献的协调员之一。

  “我给叶沙买了一顶棒球帽,想让他看起来精精神神的。”孟风雨仍然清楚地记得叶沙戴上那顶棒球帽时帅气、安详的样子。两年前的五月,她陪伴着叶沙的父母,将孩子的骨灰安葬在湖南长沙凤凰山陵园。

  “不是说捐献手术完成了就可以了。协调员的工作还没有结束。”她和许多捐献者的家属像亲人朋友般相处,时不时打个电话聊聊近况,偶尔还会上门拜访。

  今年清明前夕,孟风雨和往年一样来到了凤凰山陵园。微微细雨中,她撑着伞,陪着捐献者家属、受捐者鞠躬悼念,时而俯身仔细擦拭着捐献者墓碑。

  在凤凰山陵园安眠的555名器官捐献者中,有32名是孟风雨曾参与协调的。

  “说实话,有时候我也很想念在临床工作的日子。”当被问及“如果有选择,是想当协调员还是想当护士”时,她想了想,轻声说道。

  这份工作给生活带来的改变是显性的——

  “我把所有大红大紫的衣服都收起来了。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需要马上出发,去见患者家属,沟通捐献。”孟风雨说着,摸了摸自己的米灰色外套。

  更大的改变,是隐性的——

  “以前我总是人群中最爱笑的人,天天傻乐。”当上协调员之前,她是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移植科的护士,是病人眼里最乐天派的女孩,接触的都是接受器官移植后充满希望的病人。

  “现在,我不再是一个傻乐的人了。”担任器官捐献协调员的这两年,这个90后姑娘参加了数十场追悼会。“说实话,到现在我还是不知道怎么去安慰家属,只能拍拍他们的肩,陪着掉眼泪。”

  面对悲伤从不是件容易的事,哪怕她总在经历,也并不会变得容易一些。甚至,反复沉浸于生离死别中,又将自己抽离的过程,会更加辛苦。

  与悲伤同样难以面对的,还有误解。曾有ICU医务人员告诉她:“你一来我就觉得我们科又有病人要去世了。”无心之言,却让她怀疑自己“被当成了‘死神’。”

  那为什么还在坚持?

  面对这个问题,孟风雨讲述了一个故事:2018年8月,一岁的涵涵病情危重,靠呼吸机和大剂量升压药维持生命,父母决定捐献孩子的器官,最终,涵涵让两名尿毒症患者重获新生,两人重见光明。再次见面时,涵涵妈妈眼含泪水和孟风雨及她的同事握手说道:“谢谢你们,让涵涵以另一种方式活着。”

  “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生命”,这是孟风雨克服艰难、跨越误解,继续坚持的原因。“因为我见过接受了器官移植的患者脸上那种重获新生的光芒。还有捐献者家属,他们得知亲人的器官仍在这个世界上帮助着别人时,脸上那种欣慰。”

  中国的器官捐献环境正变得越来越好。用孟风雨的话说,“当我们提出器官捐献,骂人、推搡的家属少了,理解和尊重多了。”

  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官网显示,截至2019年4月21日,捐献志愿登记人数已逾122万人,实现捐献23299例。

  湖南省红十字会数据显示,目前湖南省登记在册的器官捐献协调员共有100人。

  作为百分之一的孟风雨,这样诠释着这支队伍的使命:“我们是‘生命的摆渡人’,摆渡着患者的希望,也摆渡着家属的念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