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青海翻身村:“翻身”后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2019-04-09 00:44:10 信息来源: 新华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新华社西宁4月8日电(记者张大川、耿辉凰)在距离青海省海东市三合镇政府约600米的开阔地带,一栋栋6层的白色住宅楼错落有序、简约大方,与远处的红色丹霞地貌相映成趣。这道当地“靓丽的风景线”是翻身村89户村民的新家。

翻身村所在的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三合镇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错落复杂,贫困面广、程度深。2017年前后,为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翻身仗,三合镇部分村社村民“离山下川、进镇上楼”,陆续搬到了如今的集中安置区。

一座土木结构的屋院、一块贫瘠干旱的土地和或多或少的牛羊,曾经是翻身村每一户农家的标配。“山里是5间土房子,要么漏雨,要么透风,地里的庄稼勉强够一家人的口粮,只有十几只羊能贴补家用。”75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吴作仓说。

翻身村有不少老人和吴作仓一样,在土里摸爬滚打了大半辈子,从来没能想到会有今天这样的好日子。“从山沟里搬出来,感觉自己更年轻了!”75岁的村民徐树梅说,新房子暖和、舒服。

21岁的祁财林是翻身村为数不多的大学生,2016年寒假回家,集中安置区的新家令他惊喜不已。“以前,村里都是住土炕、上旱厕、烧煤烧粪,下了公交还得徒步5公里才能到家。”祁财林说,新房子干净敞亮,热水器、马桶、燃气灶应有尽有。

“翻身村易地搬迁前,村民一直被就医难、上学难、娶妻难、增收难、住房难等‘六难’问题困扰。2015年,村里89户村民有23户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翻身村党支部书记贺占得说,那些年,只听说过村里有嫁出去的丫头,从来没听说有娶进门的媳妇儿。

如今,翻身村“进镇上楼搬新居,多年光棍当新郎”。搬到新家后,村民们已经先后操办了7场喜事。徐树梅老人经常向儿子吴积寿叮嘱:“你要赶紧娶个媳妇儿。”56岁的吴积寿跟记者“倒苦水”:“以前条件太差,没人愿意嫁,如今条件好了,岁数却太大了。”

“山里一到农闲,老的少的坐在家门口晒太阳,跟向日葵似的,太阳在哪儿脸朝哪儿。”贺占得说,如今,天刚蒙蒙亮,村里几十个年轻人就打工去了,天黑了还不一定回来,即使是岁数比较大的村民也开始在当地政府部门引导下学手艺、增收入。

“区就业局举办了很多培训班,我就跟着大家一起学串珠的手艺,学好了每月能拿到500元基本工资,每做一个串珠抽纸盒,还能挣5块钱手工费。”54岁的童知花说,厂家提供原材料,然后上门收成品,自打她掌握了串珠的手艺,每月大概能增收800元。

与此同时,当地政府在培育和发展后续产业上下足了功夫。“政府投资1740万元,建设一处9000平方米的易地搬迁综合农贸市场,将为翻身村23户建档立卡户分别无偿提供1个45平方米的铺面。”三合镇副镇长杨顺荣说,这在解决安置区贫困户后续产业发展问题的同时,还将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农村市场发展。

“山上原来的9亩土地,7亩退耕还林,剩下的流转给了村里的种植合作社;在镇上易地搬迁综合农贸市场的铺面,我也租了出去;村里还给我安排了小区保洁员的工作,一个月有500元的工资。”62岁的翻身村村民祁贵林说,如今的日子真是越来越好了。

杨顺荣介绍,集中安置区将新建广场和游园,组建小区文艺队,并继续提高幼儿园、日间照料中心的服务管理水平。同时,三合镇还将以集镇建设、招商引资、技能培训为重点,拓宽群众务工渠道,增加群众务工收入,继续巩固脱贫成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