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2020年节地生态安葬比例将达50%

2019-04-05 00:13:43 信息来源: 北京青年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家属手捧鲜花,在北京长青生命纪念园生态葬纪念碑前祭奠逝者 摄影/本报记者 魏彤

近年来,随着殡葬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本市逐渐形成了遗体处置无害化、骨灰安葬生态化、服务环境园林化、祭祀行为文明化、殡葬用品环保化等一系列具有首都特色的现代殡葬新型发展模式,贯彻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北京青年报记者走访本市生态葬现状后了解到,在践行绿色节地生态安葬方面,骨灰撒海数量连年上升,骨灰自然葬业务也将在越来越多陵园实行。

“逝者的骨灰被安放在可降解骨灰坛中,按照约定的时间举行下葬仪式。礼兵手会肃穆庄严地捧着骨灰前往自然葬区域,身旁有工作人员会撑起黑伞,为骨灰坛护送遮阳,提前挖好的土穴旁,也会有新鲜的花瓣和花篮,骨灰坛被工作人员安葬在土穴当中,覆盖泥土,撒上花瓣,最后用草皮将土穴填平,下葬仪式完成。”北京长青生命纪念园的工作人员陈鹏向北京青年报记者介绍自然葬的服务过程。

一段时间之后,自然葬的骨灰坛降解,骨灰与大地融为一体。同时,自然葬草坪区域采取封闭式管理,下葬的土穴也实现了网格化管理,每份骨灰的地点都有记录。

长青园内的自然葬区与普通公园无异,园子内鸟语花香,小桥流水,春和景明,桃红柳绿,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若非自然葬区外围摆设的祭台和祭品,很难看出这里是逝者的安息之所。

自然葬是本市绿色节地生态安葬的一种典型方式。除此之外,还有骨灰撒海、树葬、花葬、草坪葬、骨灰格位立体存放等多种绿色节地生态安葬形式,可以不占或少占地、少耗资源,使安葬活动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如今,骨灰安葬方式正逐渐从以传统骨灰碑墓葬为主向绿色节地生态安葬转变。市民政局表示,到2020年,力争本市的树葬、海葬等生态化安葬比例达到年安葬量的50%。

自然葬节地效果是传统墓碑10倍以上

据了解,自然葬从2017年开始在本市推行,具体是指使用可降解容器或者直接将骨灰安葬于景观生态葬区,并以植树、植花、植草等方式进行美化,不建墓基、墓碑和硬质墓穴,且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崇尚回归自然,提倡精神传承。人们可通过二维码、电子墓碑、集体共祭、日常祭奠等多种方式进行追思。

从2017年推出至今,全市共办理骨灰自然葬业务2735份,安葬逝者2048位。继长青生命纪念园推出自然葬后,今年本市还将新增5家公墓开展自然葬服务,包括丰台太子峪陵园、昌平区天寿陵园“和煦园”、佛山陵园“平安苑节地生态示范园”、景仰园骨灰林和延庆八达岭陵园,这些公墓正在进行节地生态公墓建设验收,近期将投入使用。通过不断推广,今年全市计划实现骨灰自然葬900至1000份。

据了解,骨灰自然葬的节地效果是传统骨灰碑墓葬的10倍以上,1平方米可安葬10份以上骨灰。骨灰自然葬既满足“入土为安”的传统安葬习俗,又以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节约了土地资源、保护了生态环境,政府免费提供自然葬安葬服务,减轻了人民群众丧葬负担。同时,结合骨灰自然葬的新型葬式,创新应用了二维码扫墓的祭扫方式,丰富了人文纪念内涵。自然葬一经推出,即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认可。2018年为435位京籍逝者提供骨灰自然葬,财政补贴174万元。

推广骨灰海葬今年计划撒海3000余份

骨灰海葬是指将骨灰撒入大海,也是一种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本市自1994年起推行骨灰海葬,率先制定了《北京市地方标准——骨灰撒海服务规范》(DB11/T 664—2009),建立了以47项标准为核心内容的骨灰海葬服务标准体系。从1994年到2018年,共举办485批次骨灰撒海活动,2.18万余份骨灰投入到大海的怀抱。通过多年的骨灰海葬活动,形成了“全免费、四便利、两公祭”的骨灰海葬服务模式,作为一种不占地、不保留骨灰的生态葬式,骨灰海葬已逐渐被更多的人接受。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从2014年至2016年,本市骨灰海葬量每年以20%左右的幅度增长。2018年,骨灰海葬占总安葬量比例达到3%。八宝山礼仪公司副总经理王德东表示,去年本市撒海的骨灰有2700多份,计划今年实现3000份。

2020年有墓地的区要建一处生态墓园

绿色节地生态安葬,也体现在墓园建设上。目前,本市正在全面推进生态墓园建设,确立了“景观优先、先建公园后建墓园、建墓(地)不见墓(碑)”的生态墓园建设原则。生态墓园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与传统殡葬文化完美融合,是集生态安葬、城市绿地、休闲健身、旅游踏青于一体的多功能墓园。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生态墓园能够提供自然葬、树葬、花葬、草坪葬、水景葬、景观石葬等多种生态葬式,每种葬式充分利用植被景观依势布局,错落有致,营造出“让生命回归自然”的意境。生态墓园绿化覆盖率达到90%,且植被品种丰富、园林景观优美,尤其是生态墓园不能设置墓碑,以消除人们对传统墓地的阴森印象,让生态墓园融入城市景观之中。

目前,八宝山革命公墓北山已建成全市首个集休闲健身、旅游踏青、城市绿地、生态安葬于一体,为逝者提供植树葬、花丛葬、草坪葬、自然置石葬和立体葬等葬式的现代化城市景观型生态示范墓园。市民政局要求,到2020年底,有墓地的区都要建设一处生态墓园。

现场

骨灰撒海海上追思年内有望实现常态化

3月31日上午,北京长青生命纪念园内的生态纪念广场上,哀乐低沉,数百名逝者家属手捧鲜花,在高耸的生态葬纪念碑前伫立。一年一度的生态葬公祭活动在这里举行。有的人眼含泪花,有的人注视着纪念碑,一侧的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播放着一个个名字。这些名字,曾经是鲜活的生命,他们逝去后,选择了用骨灰撒海和自然葬的形式回归自然。鲜花、悼词、纪念碑,表达的是对他们最崇高的敬意。2019只平安鸽放飞蓝天,在园子上空久久盘旋,为逝者祈福。

逝者家属李勇力的父亲在2006年去世,当时选择了骨灰撒海。李勇力在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父亲海葬后,他一直有三个愿望,第一个愿望是陆地祭奠,第二个愿望是海上祭奠,第三个愿望就是网上祭奠。

2009年长青生命纪念园开始举办生态葬公祭活动,李勇力的第一个愿望已经实现。对于李勇力的另外两个愿望,八宝山礼仪公司副总经理王德东表示,骨灰撒海海上追思和网上祭奠年内有望实现常态化。据介绍,去年4月份,骨灰撒海专用船国宾9号在天津正式起航,为骨灰撒海海上纪念提供了条件和保障,未来在重大节日、逝者的生日、忌日、结婚纪念日等特殊的日子,将为家属安排常态化的海上纪念和追思活动。同时,“八宝山在线”已经开通,预计年内将完成网站的建设工作,实现网上祭奠。

听到这个消息,李勇力非常激动。“我父亲去世的时候刚满70周岁,他主动选择了要把骨灰撒到海里,也是为了响应移风易俗的号召。这几个愿望我已经提了很多年了,如今都有可能实现了,让我感到非常欣慰。”

目前,以骨灰海葬、骨灰自然葬为代表的节地生态葬式已成为北京市骨灰安葬的主流。本市骨灰海葬活动自1994年实施以来,迄今已顺利组织了485次,播撒骨灰21666份,服务逝者家属67887人次,仅2018年就组织骨灰撒海活动70批次,播撒骨灰2760份,参加活动家属11160人,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十三五”末,骨灰海葬量预计将达到北京市年火化总量的4%。

就在4月2日,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三省市民政部门联合主办的“2019年京津冀协同骨灰海葬首航活动”中,共有31份京津冀户籍的逝者骨灰入海。这是继去年11月冬季封海后今年举行的首场骨灰海撒,也是多年来京津冀三地首次举行的联合海撒。未来京津冀三地民政部门将深化殡葬领域合作,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王德东说,渤海湾是天津属地的海域资源,骨灰海撒就是京津冀资源互补一种很好的方式。未来,海撒专用船只、码头、三地专用队伍也将建立标准化服务体系,携手打造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的新标杆。

对话

新技术与人文关怀有助于推广节地生态安葬

对话人:市民政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红兵

北青报:现在为什么要越来越多地提倡这种绿色节地生态安葬方式?

李红兵:有句话叫先人不与子孙争地。绿色节地生态安葬这种选择,与我国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紧密相关。今年我们要编制北京市殡葬设施的专项规划,从某个角度来说,它也是殡葬服务的专项规划,就是先要确定殡葬服务的基本服务类型和服务模式,明确服务模式对于场地、土地的需求,这样的话才能在空间上明确它应有的比例。这也决定了今后将在这片土地上如何处理殡葬文化的问题。当这些内容形成了改革的举措、形成了法规之后,将会支持我们在土地的使用上,走向一个更为绿色的方向。

北青报:近年来,北京市的殡葬领域推广骨灰撒海、自然葬等生态节地安葬方式,体现了怎样的殡葬改革思路?

李红兵:我觉得有一个关键词可以概括,就是“回归自然”。向全社会推广节地生态安葬,这些年北京市进展很快。以骨灰撒海为例,这个形式从1994年开始到现在20多年来,推动了老百姓观念的改变。目前已经有两万多份骨灰以撒海的形式回归自然。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到这种方式呈现一个快速的增长趋势,说明社会也在逐步接受这种形式。从前年开始我们还推动了骨灰自然撒散这种自然葬式,就这么一年多的时间,社会的接受程度让我们感觉到非常惊喜,说明大家非常愿意接受这样一种生态的、环保的、绿色的新型葬式,也给未来的北京营造一种新的、好的社会氛围。

同时“回归自然”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这些年重点在突破的“墓园变公园”。以前建传统的椅子坟、硬化的坟头,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自然生态公园在不断涌现,让人去世之后完全回归到自然状态中,包括八宝山、长青园,以及正在推广的新的墓园,也在逐步被人们所接受。

北青报:在政府提供的殡葬服务方面,又发生了哪些转变?

李红兵:这个方面也可以用“回归”这个词来体现,就是政府在殡葬管理当中更加回归到保障基本公共服务这个层面,不论是在“殡”还是在“葬”,哪些应该是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来承接的,都已经非常明确。以我们一直在推广的“零百千万”工程为例,“零”,是指骨灰撒海零付费,“百”,指提供百元的骨灰盒,“千”,即千元左右完成殡仪服务温情送逝者,“万”,则指购买万元以下的墓地,实际上都体现了我们保证基本公共服务的做法。同时,这些年我们也在定价格、定成本,目的就是为了让各种殡仪服务逐渐进入到一个规范的、可持续的轨道中来。

北青报:北京提出,到2020年生态安葬的比例要达到50%的目标,如何来实现这个目标?

李红兵:殡葬改革的关键就是要从根本的理念上去改变,这就会涉及文化认知问题,其实是要把殡葬和生命文化相结合,就是要对生命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包括让人们对于死亡,以及人死后的祭奠等有一个更好的认知。所以我们会举办各种殡仪馆、墓园的开放日活动,通过这些新型的殡仪展示,引导人们从更新的角度来看待人的生与死。

在生态安葬方面,自然葬推出来之后,这种形式基本上已经成熟了,马上又要在5家墓园落地,而且在2020年前后要在全市基本推广开来。在这个过程当中,很多的内容要逐步做到位,比如说,原来在撒海的过程中,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但后续有人就提出来,完成了撒海之后,祭奠的目标物在哪?是面对茫茫大海,还是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地点?后来在长青园就有了一个纪念骨灰撒海逝者的碑,上面刻着逝者的名字。这些细节的落实,可以让人们更加容易选择和接受这种环保、绿色的殡葬方式。还有像长青园刚推出来的二维码祭奠形式,这些新的技术方式的应用,体现了更多的人文的关怀,让这种新型的生态安葬方式能够被人们更好地接受。

内存

骨灰自然葬(限京籍)业务办理手续及注意事项

目前,全市骨灰自然葬集中安葬点主要是位于朝阳区的北京市长青生命纪念园。免费服务内容包括提供可降解骨灰坛、骨灰暂存、集体告别仪式、骨灰安葬仪式、自然葬纪念证、二维码铜牌、参加清明集体公祭活动等。

1.提供亡故居民的火化证明及复印件(2份);

2.提供亡故居民的户口簿及复印件(2份);

3.提供经办人的身份证件及复印件(2份);

4.签订骨灰自然葬协议书(办理处领取,2份)。

5.移交骨灰。

此外,北京八宝山礼仪公司设有三个业务办理站点,均可办理骨灰撒海和自然葬手续。

(1)东北义园办理处

地址:海淀区颐和园路17号。

电话:62543669。

办公时间:周一至周日8:00-16:00

(2)北京市八宝山殡仪馆办理处

地址:石景山路9号八宝山殡仪馆西一门。

电话:88255229。

办公时间:周一至周日上午8:00-11:00

下午13:00-16:00

(3)北京市东郊殡仪馆办理处

地址:朝阳区平房北街133号

电话:52458930

办公时间:周一至周日8:00-11:00

11:30-13:30

骨灰撒海业务办理手续

1.提供经办人的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

2.提供所有参加骨灰撒海家属的身份证复印件

3.提供逝者的火化证原件和复印件

4.提供逝者的户籍证明(限本市市民)

5.签订服务协议(办理处领取)。

6.移交骨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