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春光村来了“农博士”

2019-03-20 02:08:20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新华社呼和浩特3月19日电 题:春光村来了“农博士”

  新华社记者李云平、刘懿德

  “现在正是西红柿开花期,可以不用二胺了,用了也是浪费。”在内蒙古自治区杭锦后旗春光村果蔬科技小院,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博士李贝一边看着调查表一边教蔬菜大棚种植户郭翠珍施肥。6个科技小院近期落户当地,一批懂科技、接地气的科研人员扎根农村、服务农业,为广大农户送来科学种田的“春风”。

  巴彦淖尔市位于内蒙古河套地区,土地肥沃、日照充足,有着“塞外粮仓”的美誉。今年2月底,中国农业大学联合有关院校在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建立6个科技小院,每个小院均安排3名科研人员,位于陕坝镇春光村的果蔬科技小院就是其中之一。

  李贝此前曾在吉林省的梨树科技小院开展玉米种植试验,今年2月底她和博士后张丹刚到春光村科技小院,就忙着入户了解温室大棚种植情况。

  村里来了“农博士”的消息很快传开,郭翠珍和邻居们有事儿没事儿地就到小院向李贝等人“取经”。“人家说得头头是道,很多都没听过,可新鲜、可开眼界啦!”郭翠珍笑着说。

  “现在西红柿正在长苗,不用二胺用啥哩?”“不同肥料有不同作用,磷肥促根、氮肥壮叶、钾肥膨果。你现在需要追氮肥,再配些尿素”……56岁的郭翠珍听完李贝的介绍,笑得合不拢嘴。她说:“我们用肥也没个道道,就是靠经验,感觉用肥越多越好,以后得改改这老思想了。”

  “水肥管理要细化,温度、湿度控制要精准。”李贝说,她们会把前期了解到的问题归纳、总结、分析,一家一户地指导。“我们准备种几个大棚,通过示范带动,让大家看到科学种植、精准种植的好处。”

  “您家地里的病株怎么处理?”“土地每年都深翻吗?”“轮作倒茬的情况怎么样?”在蛮会镇红丰村,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艺师卓富彦与中国农业大学在读硕士付康正忙着做调查问卷,他们是向日葵科技小院的科研人员。

  卓富彦和付康初步调研发现,当地向日葵列当(向日葵的寄生植物)多发高发。“轮作倒茬能够减轻列当发生,但实际情况是,当地盐碱地面积大、缺少倒茬轮作空间,农民只能连年种植耐盐碱的向日葵。”卓富彦说,“在盐碱地区如何防治列当值得深入研究,我们在农村一线,背后还有强大的团队,希望能在未来的几年里有所突破。”

  57岁的农民石占荣听在耳里、记在心里,他高兴地说:“你们要是能消灭列当,那就做成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所有的葵农都会感谢你们哩!”

  据杭锦后旗农技推广中心主任李杰介绍,这6个科技小院分别设立在小麦、玉米、西甜瓜等优势特色产业种植区域,相关科研人员与当地农技人员合作开展种植技术推广、农户培训指导、科研攻关等工作,将成为农业科研、示范推广和培养农科应用型研究生的创新平台。

  春回河套大地,科技小院的科研人员与广大农民一起在田间地头忙碌着,他们一起播下作物的种子、科学知识的种子,共同为金秋的丰收而努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