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无声世界的“歌者”

2019-03-19 02:03:16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新华社南宁3月18日电 题:无声世界的“歌者”

  新华社记者雷嘉兴

  “啊……啊……”,在广西百色市凌云县特殊教育学校的律动室内,一声声抑扬顿挫的“啊”音伴随着老师指挥棒上下舞动徐徐而出。在这里,一群特殊的孩子正在排练《无声三部曲》。而这些孩子都属于一个特殊的团队——无声合唱团。

  无声合唱团是由一群聋哑儿童组成的合唱团,仅通过“啊”声传递出他们的歌声。

  作为无声合唱团的发起者之一,北京文艺工作者李博说:“六年前偶然听见一位聋哑人发出‘啊’的声音,当时就觉得这个声音非常震撼、纯粹。”李博说,当时他和伙伴张咏(合唱团另一位发起人)想把这种纯粹原始有力量的声音放进音乐里,决定对聋哑人的声音进行采样。

  2013年,两人来到了凌云县特殊教育学校。但一开始就遇到了困难,起初孩子们都不愿意发声,甚至躲着他们,“在孩子们心里可能认为发声这事对他们来说是缺陷,是一个让他们感到自卑的事。”李博说,他们不断鼓励孩子们发声,但成效始终不明显。

  直到有一天,时年四岁的小女孩杨微微扯着李博和张咏,发出了“啊”声。“这一声纯净而自信,那一刻我们就被震撼到了,努力是有收获的。”李博说,有了杨微微的带动,其他孩子也相继愿意发声。后来两人经过一番思索,决定把这些孩子组成一个合唱团。

  这听起来似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背靠墙站调整体态、寻找丹田来发声、摆正舌头的位置,不会手语的李博和张咏克服和孩子们的交流沟通问题,带着孩子们慢慢开始了发声训练。

  “小朋友们主要是通过机械记忆来记住自己应该发声的时机,要反复训练很久。”学校老师廖家露说,日常排练比较枯燥,也曾有小朋友打过退堂鼓,“但通过同学之间互相鼓励,孩子也意识到了自己在团队中的重要性,也坚持下来了。”

  廖家露告诉记者,合唱团一个叫任秋露的小女孩刚来的时候,情绪比较不稳定,很爱哭,“在加入合唱团后跟大家一起训练,慢慢地也融入这个大集体,坚强开朗了起来。”

  付出终有回报。2017年底,无声合唱团首次走出大山,来到了厦门音乐节演出。“当时台下有上千名听众,表演时台下十分安静。”李博说,当孩子们表演结束后,现场没有听到热烈的掌声,而是一片寂静。作为指挥的他转身面对观众准备行礼时,“看到台下的观众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当时十分感动。”

  如今无声合唱团已经发展到了14名成员,年龄在9岁到18岁之间。

  2018年8月,无声合唱团登上了北京音乐厅的舞台,演唱《无声三部曲》。廖家露说:“虽然孩子们很紧张,但是精气神都特别足。”伴随着音乐响起,一声声清脆有力的“啊”声逐渐放开,有张有合。

  “这些声音原始而清澈,纯粹而富有力量,”李博回忆起当时表演的情景,赞不绝口,“这些孩子很有气场,表现力特别强。”表演结束下台后,孩子们既激动又开心。“很多孩子下台后都激动地哭了。”台上十多分钟的表演,凝聚了合唱团5年的训练积淀,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北京、厦门、成都……这些年来,无声合唱团走过了不少地方,向外界唱出了他们的歌声。谈及合唱团下一步的打算,李博说:“我们只希望这些孩子能通过合唱团看到外面更大的世界,理解更多东西,让他们更快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