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你好,副中心——首批北京市级机关搬迁纪实

2019-01-13 22:33:09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从地铁6号线郝家府站C口出站,拔地而起的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映入眼帘。清风路、清盛路、达济街,将成为数万北京公务员每日通勤的必经之路。

  从去年年底开始,北京市扶贫支援办、北京市直机关工委、北京市保密局、共青团北京市委等市级机关陆续迁入;昨天,北京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四套班子正式在城市副中心挂牌办公,市级机关全新亮相。

  这是一次平稳、节俭的搬迁。两个月时间,不扰交通、不劳一民,首批35个市级部门、165家单位主体有序完成搬迁。迁入行政副中心的广大公务员正以一种“功成不必在我”的心态,建功新时代重大战略决策。

  6平方公里屡破纪录

  “城市副中心与雄安新区并称北京发展新的两翼。新的办公环境给人感觉挺震撼的。”去年12月28日午时,市委办公厅工作人员李毅坐6号线从城市副中心返回台基厂的办公室,他所在的部门将在当晚进行最后一次搬家,沙发上、办公座椅上贴着编号标签,一盆郁郁葱葱的绿植也被小心翼翼地套上了塑料袋。

  搬,早在五年前就已确定。市级机关迁往城市副中心,是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疏解非首都功能、缓解北京“大城市病”的历史选择。

  2014年2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亲自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北京城市总规编制工作汇报,明确了北京的城市战略定位,提出了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战略目标。“都与城”“舍与得”,北京自觉融入国家战略大棋盘,以最先进的理念、最高的标准、最好的质量推进城市副中心建设。

  数年间,副中心6平方公里的行政办公区工地上,一个又一个纪录被刷新:“所有的建筑都是绿色二星级以上”“机器人全程监控工序”“92天完成30多万平方米的主体结构封顶”……2018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市委书记蔡奇就来到城市副中心调研,更是充分说明副中心建设在全市工作大局中的分量。

  建设停车设施、文化设施、体育设施、会议中心……政府将积极推进公共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并以此带动中心城区相关功能和人口向城市副中心疏解转移。

  市发改委搬迁工作先遣组组长孙俊的办公室设在新办公区4号楼1层,屋门正对楼门,即使户外气温跌至零摄氏度以下,门也一直敞着,为的是“谁都能第一眼看见我”。孙俊兜里总揣着一个巴掌大的本,紫红色封皮被磨出毛边。“1号楼6层通风系统”“理发室太阳能热水”“职工之家细节”……每日,本上都要记上十几个关键词。他说:“刚接手的时候我也犯嘀咕,觉得工程量太大,能完成么?多亏是在行政办公区,遇到建设问题我就跑趟住建委,学学人家的经验。碰到规划上的事儿,规划委也在这里。要是在中心城区,可经不起这么跑。”

  如今,发改委办公楼里,有多处阅览室,每间办公室都用上了分类垃圾桶。“这些经验也正在其他机关单位推广。”孙俊笑着说。

  办公区建好了,房间清扫布置停当了,迎接乔迁。

  夜间搬家无声有情

  这次市级机关搬迁,更多公务员愿意称其为搬家。一字之差,情谊尤浓。

  不过,搬家是个琐碎活。办公室换新,但办公家具、设备都要最大程度利旧,绝不浪费。怎么摆放合适、怎么用顺手,大家集思广益。

  市政协工作人员手里就有一本搬家说明,四五十页内容大部分出自搬迁办干部杨胜楠之手,她说:“我是文科出身,活了30岁没搬过家,一开始看到施工装修图纸,就两眼发黑,脑子发懵。”

  “给自己搬家,哪能掉链子?”她说得坚定,干得起劲,连会议室的主席台需要预留多少夹层都要弄清楚,“不能搬过去发现设备用不上或者不会用”。

  市密码管理局搬家前,开了15次方案和应急预案制定专题会。搬“家什”的过程,仿佛博物馆将文物从库房请入展厅——每件专用设备都有编号,从出发到入住新屋,全流程模拟。一位工作人员说:“要让每个人都清楚自己要干什么、该干什么。所有文件、设备保证不离开自己视线,楼梯、走廊拐角、电梯等每一处都有人‘站岗’。”

  搬家过程中,市级机关单位没有额外放过一天假。“家”要搬得利索、不扰民,工作也绝不能落下。每一个涉及搬迁的部门和单位都制定了各自的搬迁方案和应急预案。

  市政府办公厅一位工作人员说:“我们制定了详尽的搬迁方案,所有设备都是24小时不间断运转,一部分搬家,另一部分就启动工作,保证与中央和地方的信息接受传达‘零中断’。”

  杨胜楠和同事们也是两头跑,两头忙。“搬家正赶上要召开一年一度的政协大会,我们工作细了,大家都能省事儿。”搬家前,她带头为每一件旧家具、每一间新办公室量体。每个处室搬家前都要绘制家具利旧图,贴在新办公室门上。“搬家都是在夜间进行的,家具一次性到位,第二天工作人员上班,进屋直接可以办公了。”她说,“赶上降温了,我们会提醒大家开窗通风要记得关窗,别冻坏了新家的水管。”

  拿出对“家”的态度,搬迁变得有温度。

  几乎所有机关单位的搬家都定在21时以后。“尽量不给晚高峰添堵”“搬家的时候不要喧哗,减少对周围邻居的影响”“我们白天正常上班,不耽误办公”……

  团市委办公室工作人员何力说:“这回不仅是搬家具和文件,还要搬‘心’。我们就是服务青年公务员的,所以在搬家前就进行了一次摸底儿,针对大家最关心的住和行两方面,提前沟通。每个党支部都召开专题生活会,畅谈各自想法。”

  办公室和后勤部门随后跟上,尽量解决大家的后顾之忧。“我们的地下停车位不是按职分配,而是按需分配。谁家远,谁加班多,谁就能把车直接开到单位楼下。其他人无论职务,把车开到稍远的地面停车场。”已经在新办公室上了1个月班,何力接到了好几位同事的“投诉”,“都说食堂不错,长胖了。”

  市妇联的办公室里,一盆盆绿植郁郁葱葱,物品摆放有序,环境整洁而温馨。副巡视员孙凤兰说:“我们单位女性多,在办公环境的布置上充分体现了女性组织的特点。大家也很快适应了新环境,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了。”

  蓝图徐开新城追梦

  搬完最后一箱文件,窗外已是夜幕低垂。市委大楼里,办公厅工作人员李毅弯腰捡起遗落的一片纸,掏出手机与空荡荡的办公室合影。他说:“在这儿上班这么久,早就有感情了。但规划建设城市副中心,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作为北京人,谁不希望北京更好呢。想通了这一点,搬是心甘情愿的。”

  市政协工作人员刘丽莉去新办公地上班,单程耗时从原本的半小时变成两个小时。她半开玩笑地说,已给家人立了2019年新年规矩:“首先,爱人要给力,因为我将开启早披晨露、归带月光的日子,家里的大小事儿都需要他主动往前冲;父母要给力,他们不仅要照顾好自己,还要帮忙照顾两个孩子;当然自己更得给力,心态要积极,工作要高效。希望我认真工作努力生活的样子,能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和她一样,随着单位搬迁,很多人的上班路更长了。孙俊说:“每天赶头班地铁,路上有座儿,正好可以梳理一下当天的工作安排。”还有人说:“每天坐定制公交车上下班,路上可以看看书和电影。”

  从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中心城往东,水脉相连的新城因为他们的到来,高光亮相。行政副中心周围三五公里范围内,人大附中通州校区已经启动招生,北京友谊医院新华医院开始接诊,一座新博物馆正在规划中……市妇联一位工作人员趁着午休,正拿着手机查地图:“我很期待将来可以把家搬过来,这样孩子就能在这里长大。”

  谈及这次搬家的感受,“骄傲”是出现率最多的词汇之一。“千年之城的诞生,我不仅可以见证,更是参与者”“这是历史给予的机遇,有幸参与,我和家人都觉得自豪”。

  市妇联组织部干部杨振华的新办公室,可以望到悠悠运河水和对岸的林木。她说:“我希望孩子长大后,提及妈妈是第一批搬迁城市副中心的参与者时,会笑容烂漫,与有荣焉。”

  离她办公地点不远处,北京学校正在加紧建设。去年8月18日,学校全面开工建设。现小学部已完成主体结构工程,2019年秋季开学。中学部及共享区设计方案已经市政府审定,计划2020年秋季开学。她说:“作为一名新妈妈,我听说城市副中心要配套建设幼儿园,还有北京学校等一批优质学校,但真没想到学校建得这么快,特别期待。”

  目前,行政办公区二期建设正在抓紧推进,北京市将以此为牵引,带动中心城区相关功能和人口向副中心疏解转移。

  行政办公区旁的绿地里,有一座中式小亭,上挂对联“万木拱翠拥袖底,千年守望泛心头”。通州,在历史上与北京有着割舍不断的渊源。今天,随着城市副中心控规的发布和市级机关陆续迁入,北京发展的一翼,正在千年大运河北首、百里长安街东端徐徐展开。(记者 刘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