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于漪:站上讲台就是生命在歌唱

2019-01-08 01:21:14 信息来源: 新华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改革先锋风采·图文互动)(1)于漪:站上讲台就是生命在歌唱

于漪(中)向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的学生们赠阅自己编写的新书——爱国文学精品读本《我爱你,中国》(2009年9月4日摄)。  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新华社上海1月7日电(记者吴振东)“既然我选择了做教师,我就选择了高尚。要为祖国培养有用之才,教师自己就要成为一个堂堂正正、通体透亮的人。”尽管已经90岁高龄,于漪的话语依然充满力量。

于漪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语文教师,她以“站上讲台就是生命在歌唱”的极大热情投入工作,但在其后“知识越多越反动”的年代里,她也曾饱经风霜。1977年,她重返讲台。

“回归”后的于漪以强烈的使命感潜心钻研语文教学,因为课上得好,她的整个教学生涯中共开了近2000节公开课。“在我的课上,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发光体。”于漪率先倡导将“我讲你听”式的线性教学结构改为网络式、辐射性的互动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产生广泛影响。

1978年初,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发表,兴奋的于漪找到学校数学老师,告诉对方“这是了不起的成就,我们唱个‘双簧’,你给学生讲陈景润的科学贡献,我讲陈景润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这正是于漪“教文育人”思想的体现。在她看来,语文不仅是教孩子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更是在建设他们的精神家园,塑造其灵魂。上世纪90年代初,语文学科开始被工具性所左右时,于漪撰文《改革弊端,弘扬人文》,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这个观点写入后来的全国语文课程标准,深刻改变了语文教学的模式。

步入新世纪,于漪又提出语文学科要“德智融合”,即充分挖掘学科内在的育人价值,将其与知识传授能力的培养相融合,真正将立德树人落实到学科主渠道、课堂主阵地,加强教师的育德能力,得到全国教育界高度认可。

“我一辈子的理想就是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这个‘格’不是用量化来衡量的,而是国家的要求、人民的嘱托。”于漪说。

正是因为这个“理想”,这位老人总是不知疲倦,她的挂历上,几乎每个日子都画上了圈,不少格子里画了两个甚至更多的圈。她为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倾注心血,如今还承担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的重任;她时刻关注中国教育的变化发展,当教育功利化的现象显现、语文教学徘徊不前时,她的谏言从不缺位。

(改革先锋风采·图文互动)(2)于漪:站上讲台就是生命在歌唱

于漪(左二)和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的年轻教师们交流(2009年9月4日摄)。  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改革先锋风采·图文互动)(3)于漪:站上讲台就是生命在歌唱

在“上海市尊师重教纪念碑”前,于漪(右三)同上海市教师代表进行交流(2015年9月9日摄)。 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