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中国“莱特兄弟”:模拟飞行台上的“飞行家”

2018-12-17 03:08:36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新华社哈尔滨12月16日电 题:中国“莱特兄弟”:模拟飞行台上的“飞行家”

  新华社记者韩宇、杨思琪、王松

  “这辈子只坐过飞机,这回终于开了一把。”在哈尔滨市一家航空科普馆体验过模拟飞行,68岁的老人赵向阳心满意足。让老人圆梦的是一个“草根玩家”创业团队——哈尔滨莱特兄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从开发第一块电路板,到自主研制飞行模拟舱,从组建兴趣小组,到成立科技公司,刘忠亮、葛俊、付强、周志园,四个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职业的飞行爱好者,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实现着同一个“飞行梦”。

(图文互动)(1)中国“莱特兄弟”:模拟飞行台上的“飞行家”

  刘忠亮(中)、周志园(左)、付强在公司生产车间查看飞行模拟舱零部件(12月14日摄)。 新华社记者王松摄

  被游戏激活的“飞行梦”

  1987年出生的刘忠亮从小痴迷飞机,但对于在山东农村长大的他来说,翱翔天空是个遥远的梦想。在苏州一家电子厂工作后,一款模拟飞行游戏让他觉得“离天空近了一点”。

  “玩游戏还不过瘾。”刘忠亮说,2009年他创办了中国模拟飞行论坛,汇集了很多和他一样的飞行爱好者。

  一天,一个“飞友”在论坛里晒出一张电路板照片,电路板上的开关、按钮,可以代替鼠标调节“飞机”的高度、速度和航向。这让刘忠亮眼前一亮:“有了足够的实体硬件,是不是可以造个模拟飞行器?”

  刘忠亮和上海、郑州等地的“飞友”组成硬件开发小组,说干就干。为组建模拟舱,当时的小组成员、在郑州从事室内设计的周志园在自家楼下租了一间地下室,队友们把各自负责的零部件研制好,就纷纷赶来这里组装、焊接。

  “我们很快发现,这些努力远远不够。模拟舱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投入时间、精力,还有‘砸钱’。”小组成员、在郑州一家旅游公司做调度的付强说,这个大胆的设想曾一度面临破灭。

  2012年,一位来自哈尔滨的飞行爱好者葛俊得知他们的“飞行计划”后,立即投资30万元。有了这笔资金,他们的模拟舱研发驶入快车道,雏形初现。

  “要做,就做到更大。”2014年春天,刘忠亮和团队成员一起辞职,北上哈尔滨与葛俊汇合,并联合成立公司,取名为“莱特兄弟”。

  刘忠亮说,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了第一架飞机,圆了人类飞上天空的梦想,他希望中国大地上也能出现开创人类历史的飞行故事和飞行英雄。为了这个“飞行梦”,值得赌一把。

(图文互动)(3)中国“莱特兄弟”:模拟飞行台上的“飞行家”

  一名飞行教练正在操作、展示哈尔滨莱特兄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研发的飞行模拟舱(11月24日摄)。  新华社记者王松摄

  距离蓝天,究竟有多远?

  曾在国外生活的葛俊热爱飞行,还考取了私人飞行执照。当他回国后发现,中国的飞行文化和国外相比很不成气候。模拟飞行市场的匮乏让他甚至找不到“可以玩飞的地方”。

  葛俊说,飞行模拟舱是飞行员训练的必需品,因为很多故障的处置训练不可能用真飞机。然而,模拟舱属于高精尖设备,市场几乎被国外厂商垄断,模拟舱价格从数百万元到上千万元不等,让普通爱好者望尘莫及。

  “只有自主研发,才能降低生产成本。”刘忠亮坚信,这一定会给飞行员培训带来“福音”。

  连续两年多时间里,小到每个螺丝钉,大到整个电路,他们都坚持自主设计,工作到凌晨一两点是常事。除了自己摸索,他们还邀请经验丰富的机长和教练员前来“试飞”,专挑毛病、找缺点,让技术难题一项项突破,生产流程一步步完善。

  经过反复论证和试验,2014年8月,第一台按1:1比例研制的波音737-800模拟舱工程机诞生,并在一年后完成标准化生产流程。

  2016年11月,“莱特兄弟”再次完善的飞行模拟舱通过了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FTD4级鉴定。刘忠亮说,这是进军专业航空培训设备的第一步。

  让“莱特兄弟”欣喜的是,圆梦路上,他们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公司所在厂区三年内享受免租政策。“这对于初创企业来说,是不小的福利。”葛俊说。

(图文互动)(2)中国“莱特兄弟”:模拟飞行台上的“飞行家”

  付强在公司制图(12月14日摄)。 新华社记者王松摄

  让更多中国孩子离天空更近

  按键规整,灯光斑斓,窗外绚烂……飞行舱被誉为“最美办公室”。周志园说,这份美丽背后集合了物理、电子、编程、材料、飞行驾驶等诸多领域的专业知识。他们的“飞行梦”已经吸引越来越多专业人士加入,其中包括不少外国专家,公司已经在荷兰、北京、天津、哈尔滨等多地建立研发中心。

  如今,“莱特兄弟”自主研发的波音737-800模拟机拿到了美国波音公司的数据包授权和商标授权。他们还收购了美国一家航校,为进军飞行员培训领域打下基础。

  一路走来,付强十分感慨,同行看待他们的目光在不断变化。“2014、2015年,他们说我们是‘了不起的玩家’;2016、2017年,他们开始和我们讨论技术层面的东西;到了现在,已经把我们看成竞争对手。”

  谈及规划,刘忠亮说,“莱特兄弟”的小目标,其实是个大愿景。他们正在调试的模拟机将申请更高等级的鉴定,而未来他们希望参与到国产大飞机模拟机的开发研制当中。

  “莱特兄弟”计划把模拟飞行体验推向大众,通过航空科普馆,方便更多中国孩子近距离接触航空、体验航空、了解航空。

  “让飞行文化在中国普及,培养出更多飞行爱好者,把飞行梦种进孩子们的心里。”刘忠亮说,这是关乎中国未来飞行人才储备、航空强国建设的大文章,也是“莱特兄弟”将一直努力的方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