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六旬洋教授直播化学实验走红

2018-12-11 06:57:51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六旬洋教授直播化学实验走红

  单条视频最高点击超1500万 北京化工大学特聘教授戴伟称希望更多孩子享受科学

  戴伟化学实验走红网络

  戴伟在教学生做化学实验

  最近,一位“洋教授”凭着直播化学实验迅速走红网络,并吸引了超过200万的粉丝观看。视频中,这位“洋教授”穿梭在瓶瓶罐罐的化学药品和各式各样的化学器材之间,制作出了“大象牙膏”“穿云箭”“腾云驾雾”等多种神奇现象,单条视频最高点击量超过1500万。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这位走红的“洋教授”是北京化工大学的特聘教授戴伟博士。毕业于牛津大学的他,22年前来中国任教,现在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但最让戴伟骄傲的是,他通过直播化学科普实验,“吸粉”超过200万,并以化学科普专家的身份走红网络。

  在视频直播平台

  展示“腾云驾雾”特效

  “洋教授”戴伟博士最早于八个月前通过视频平台直播了第一个化学实验小视频,他站在镜头前摇晃手里盛有液体的杯子,液体瞬间由绿变红,很快又由红变绿。整段视频时长不超过十秒,但这段视频下出现了近千条评论,播放量超过两百万。

  他在盛满绿色液体的试管里倒入另一种液体,迅速形成柱状泡沫瞬间升空,随后落下堆积,在桌面上形成大象形状的牙膏状泡沫,很多网友戏称这个化学实验形成的物质为“大象牙膏”。他把酒精、沙子和白砂糖放在碟子里,点燃以后生成一个黑色的粗壮大蛇,被网友称之为“法老之蛇”。《西游记》里孙悟空腾云驾雾的特效也在戴伟博士的化学实验里得到展示。

  在很多中小学生眼里,戴伟博士的化学实验像一个个魔法。在他的课堂上,出现最多的声音就是“哇噻”。各种颜色的“试剂”在加热或置冷的处理下,完全变成另外一种物质,这个过程让他们充满好奇。

  在戴伟博士的百万粉丝里,更多的是成年人,他们看到火焰升空、液体变色,会在评论区写下“惊叹”“神奇”等类似的评价。在众多网友评论里,不少粉丝喊话戴伟博士,“好希望你是我曾经的化学老师,那样我早考上清华北大了”。

  来华任教22年洋教授

  做小实验成网络红人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洋教授”戴伟是牛津大学的博士,1996年正式受聘到中国任教。时过多年,戴伟没想到的是竟然成了网络红人,还拥有超过两百万的粉丝。戴伟受到关注源于他的化学实验,在此之前他教了近30年的化学,做过的实验更是不计其数。戴伟说:“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戴伟说网友把他当作魔术师一样的存在,他们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太有趣了”。这也启发了戴伟,有趣的化学实验会吸引很多人去关注学习化学。

  很多学生在初次见到戴伟的时候,都说化学真无聊,除了死记硬背的化学方程式和元素周期表,找不到半点乐趣。“但是,学生们跟着我上完一堂课很快就转变了态度,他们说,没想到化学这么有趣。”

  为了让化学变得有趣,戴伟想过很多办法,精心设计的30多个实验都能吸引孩子们的惊叹。

  在一次课堂的准备阶段,戴伟让所有学生都戴上护目镜,有位同学随口问了一句“为什么要戴护目镜呢?”戴伟当下就做了一个小实验,他把两个鸡蛋当作眼睛,向眼睛上滴了一点盐酸,很快整个鸡蛋萎缩变成了白色。“看到了吗?化学药品会伤害到我们的眼睛,并且这种伤害不可逆转,所以要用护目镜保护好它。”戴伟说,从那以后,孩子们都会主动戴上护目镜,“我再问他们戴护目镜的原因,大家都能记得那个实验。”

  “中国孩子做实验仍然太少”

  希望直播实验让孩子享受科学

  直播化学实验走红之前,戴伟已经从一名大学老师变成一位科普化学的中小学化学老师。

  戴伟说,他在跟学生们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跟英国孩子每个星期做几次实验相比,中国孩子做实验仍然太少。很多孩子在好奇心最强的年龄错过了接触化学实验的机会,他觉得非常可惜。结合他自己小时候的经历,戴伟又回归原点,他想通过为孩子们做场化学实验的方式,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科学思维。

  于是,喜欢变化和新鲜的戴伟做了一个决定:从2011年起,戴伟开始减少科研和教学的工作,将他的实验室搬进子弟学校、偏远山区的中小学和高中。

  现在,抬着成堆的化学仪器和试剂到处演示实验,已经成为戴伟工作的日常。现场做实验跟传统老师演示PPT的方式不同。一个半小时的课,戴伟需要提前一个半小时到现场,准备实验设备和溶液;做完实验后,还需要一小时清洗设备。有时候在外地,戴伟一天需要做好几次实验,要忙到半夜才结束。

  在他看来,科普的过程就是先让孩子们“哇!很神奇”,然后让他们发问“为什么?”老师不急于给出“是”或“不是”的答案,而是通过亲身实验去做验证。他们不一定人人成为科学家,但是会培养一种科学分析的思维。

  谈到将化学实验搬到直播平台快手上的初衷,戴伟告诉北青报记者,做了多年科普以后他发现,北京、上海这些一线城市的家长可以经常带孩子去科技馆接触化学实验,但是三四线城市甚至偏远山区的孩子很难有这种资源。“网络是个公平的平台,大家都可以在上面享受科学。”

  从大学老师到“孩子王”

  戴伟说没觉得大材小用

  从一名大学老师到带领孩子做化学实验的科普工作者,戴伟的身份发生了转变。有的人会觉得,牛津的博士却跑去做科普,会不会大材小用了呢?在戴伟看来,科普和科研是科学创新的两翼,同样重要。他个人很享受这种变化,就如同他喜欢化学一样,本质都是充满了变化和挑战。

  自从决定通过化学实验做科普,戴伟开始到全国各地五六十所中小学去讲课,有时候去到偏远山区,需要自带实验器材和药品。对此,戴伟所在的北京化工大学给予他充分的支持。该校党委宣传部魏老师介绍,戴伟自1996年作为学校的特聘教授来到中国教授本科生和研究生化学,后来机缘巧合热衷于科普工作,甚至多次带着设备到云南、四川的山区给孩子们上课。“他是真的喜欢做这件事,整个人都充满了激情。”学校得知情况后决定支持他的工作,学校招生办还与戴伟合作,希望能借此招收更多喜欢化学的优秀学生。

  1958年出生的戴伟博士今年已经60岁,在英国他的退休年龄是67岁,但他还没想过停下来。很多孩子都喜欢这个长得像肯德基图标的白胡子爷爷,即使他走到很偏远的学校去上课,也有孩子直接张口喊他“肯德基爷爷”。“孩子的世界充满了新奇,他们的问题有时候是我之前上课从未遇到过的,这些新鲜的事物让我感到年轻和快乐。”

  前不久,戴伟加入了中科院一个退休大学教师的组织,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向中小学生做科普,戴伟通过了面试,“等到退休以后就是换个地方接着做科普这一件事”。

  (文/记者 张香梅 实习生 任英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