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城市“限狗”为何陷入“拉锯战”

2018-12-02 03:35:42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被查实没有办理《养犬许可证》的,将进行没收或者捕杀犬只,并对犬主人处以3000元至5000元的罚款……”11月15日,杭州在全市范围内启动 “文明养犬”集中整治行动,明确强调了遛狗时间、地点等养犬行为,并表示在集中整治期间,违规将从重处罚。

  11月初,杭州6岁男童被没拴绳的宠物狗追,其母驱赶狗反被狗主人打伤,该新闻受到广泛关注。这也被很多人看成是杭州“最严限狗令”出台的导火索。

  狗,自古以来被看做是人类忠实的伙伴。但近年来,随着养狗人数的不断增多,狗伤人、狗扰民等现象也频繁出现。

  《工人日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包括西安、青岛、长沙、三亚在内的多个城市相继出台了严格的养狗政策,但实施起来往往步履维艰。“限狗令”的制定,不仅是在探讨人与动物该如何和谐共处,更考验着立法理念和执法方式的合理性。

  不文明养狗行为亟待整治

  “遛狗不牵绳,尤其是遛大狗的,实在可恶!”近日,安徽合肥的余女士在小区乘电梯的时候,突然窜进来两只身高一米左右的大型犬,着实吓了她一跳。跟着进来的狗主人手里拎着一袋垃圾,并没有牵着狗绳。当时,害怕的余女士只好缩在电梯角落里,一动也不敢动。

  “我不反对别人养宠物,但真不能忍受这些不懂规矩的狗主人。”余女士把这段经历发到朋友圈后,得到了不少人的点赞和认同。

  “身边养狗的人越来越多了。”这几乎是每个生活在城市的人肉眼可见的变化。据今年9月发布的《2018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2018年中国城镇养狗人数已经达到3390万人。

  与养狗人数不断增多相对应的是,恶犬伤人、遛狗不拴绳、随地排泄、街头狂吠扰民等现象频繁出现:今年6月,南京一两岁孩童被贵宾犬咬伤,其父在与狗主人交涉未果后将宠物狗摔死;8月,成都一13岁男孩在小区被一条德国牧羊犬扑倒,左耳被咬穿……

  据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报告狂犬病发病516例,死亡502例。狂犬病位居死亡人数较多的传染病种前列。

  于是,全国许多城市针对狗患治理出台了地方性法规。其中不乏一些严厉的处罚措施。比如济南推出养犬积分制,不拴绳、扰民、未办犬证、未按时年审等行为将会按照规定扣分。如扣满12分,所养犬只就要被暂扣;西安则规定,对于不听劝阻的不文明养犬者,将吊销其养犬登记证,5年内不得再养犬;武汉也出台规定,两次受罚的养犬人将纳入严重失信名单,并且物业如果对违规养犬坐视不管,最高会处以3万元罚款。

  限狗措施存争议

  在杭州工作的磊萍(化名)养了一只1岁左右的柯基犬。杭州“最严限狗令”出台后,她所在的一个有200多人的杭州柯基狗主微信群里,每天都有上百条的讨论。

  磊萍告诉记者,整治行动开始后,群里的许多狗主人都排队去申请狗证了。据杭州城管公布的数据,专项治理工作开展4天内就受理办证11106件。

  与此同时,一些关于杭州城管大规模棒杀犬只的谣言也开始传播开来,引起了部分养犬人士的恐慌。

  “可能是因为规定里,没办证‘将进行没收或者捕杀犬只’的字样比较吓人。最近不少狗主人不太敢出去遛狗,担心万一狗被抓走还没来得及赎回就被捕杀了。”磊萍曾专门去询问物业,城管是否会进小区抓狗,得到了肯定的答案。

  对此,杭州城管在官方微博发布公开信表示,治理工作的重点是不按规定养犬的人,而不是犬,请网友勿信谣传谣。

  但在磊萍等不少杭州养狗人士看来,一些具体措施还是把矛盾产生的责任归到了狗的身上。“狗狗一天至少遛两次,但按规定早上只能在7点前遛,现在天气越来越冷了,怎么起得来?而且白天不让出门对宠物也不太友好。”磊萍说。

  记者注意到,此前云南省文山市还出台过更为严格的遛狗时间规定,禁止在早上7时至晚上22时之间遛狗。“我觉得只要有文明养狗的意识,遛狗的时间并不是问题。”磊萍说道。此外,也有民众对于将一些品性温顺的大型犬划归到禁养犬种持反对态度。

  “如果不用法规管管那些不文明养狗的人,他们只会更加随心所欲。”养狗多年的黄女士赞成城市出台带有惩戒性质的限狗政策。但她也表示,治理狗患应该关注缓解人际矛盾、提升公民素质,“最近发生的一些恶性事件,很多还是因为养狗人的戾气太重。文明素质脱节的问题映射到了养狗这件事上。光靠‘限狗令’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的”。

  运动式执法不能治本

  “现在还是会碰到一些遛狗不拴绳的人。”西安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今年8月,西安对不文明养犬行为进行严厉整治,但半年过去了,不文明养犬现象还是偶有发生。

  也有一些杭州市民担心,为期一个多月的专项整治行动过后,当投入的监管力量没有那么多了,是不是一些不文明养犬现象又会卷土重来?

  相关执法部门也表示,在处理群众举报的违规养狗行为时,也常常存在取证难的困境。

  记者梳理发现,许多城市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曾制定过地方性的养犬管理规定,20余年间也曾多次修订完善,但因为养狗数量不断增多、执法存在困难等原因,实际治理效果往往呈现出一种“拉锯战”的状态。

  早在2009年,广州市就开始施行《广州市养犬管理条例》,条例中对于养犬行为、惩戒措施均有详细规定。但据广州市卫计委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市犬伤人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仅2017年全市统计被犬咬伤人数就超过10万人,日均约289人被狗咬伤。

  “城市治理狗患往往是运动式执法。一段时间的严打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而规范养狗行为又恰恰是一个需要公安、城管、卫生防疫、物业等多方面综合参与的过程,很难保证所有监管一直到位。”陕西学高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晶表示,一些“一刀切”的限狗政策执行起来不好落实,也容易导致法律成为“一纸空文”,缺乏震慑力。

  刘晶说,不文明养狗的背后,反映的是狗主人自我权利意识的膨胀,是公民社会教育没跟上。“相关部门应该在制定惩戒制度上,加强对狗主人的教育管理。比如多次违反政策要列入黑名单,和狗主人的其他办事事项挂钩。”

  也有动物保护人士建议,随着养宠物成为城市生活的日常话题,需要引入并扶植更多的专业机构,帮助市民树立文明养犬意识,在执法方面也可建立更具有针对性的牵头执法单位,能够在日常治理中发挥作用。(记者 曲欣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