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只有想不到没有租不到 “租生活” 正流行

2018-11-20 00:32:10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发布者:isen点击量:

单车、雨伞、玩具,越来越多的共享模式出现在人们身边。资料图片

大到短租住房、分时租赁汽车、租用办公室,小到共享充电宝、服装租用,可谓是“只有想不到,没有租不到”——租,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渐成流行。

近年来,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以租代买的生活方式已被越来越多人所接受。有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参与共享经济活动的人数超7亿。“租”不仅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也造就了产业新生态,构建起新的行业标准和秩序。

“租生活”有高品质

约上几个好友,租车去郊区游玩,是北京白领张岩周末的娱乐方式。在他看来,租车出行随用随开,既满足了出行需求,又不用为平日到处找停车场而烦恼,非常方便。“对于不常开车的人来说,租车比买车更划算。”张岩下载了多个租赁平台,越来越享受“租车生活”了。

租赁市场早已有之,如今,租赁已突破传统领域,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房屋、汽车、家电等生活必需品,到手机、相机、无人机等电子数码产品,再到高档衣物、首饰、鞋、包等个性化用品,甚至玩具、绘本、绿植、艺术品等,都可以通过“租”的方式来获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拥有并喜欢上了“租客”的身份。

除了使用频率较高、市场需求量较大的商品可以租用,一些使用频率低、应用场景少的商品,也在发展出租赁生意,为顾客提供更多选择,让“租生活”也有高品质。

在芝麻信用首页,每天18元可以租到专业运动相机,每天20元可以租名牌手包,每月469元可租苹果最新款手机……一方面,这类产品用户以租代买,更省钱;另一方面,对于商家来说,增加了产品的使用频次,提高了产品使用价值。

据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影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供给侧的变化让以租代买这种形式成为可能,为人们的消费提供了更多选择的可能性,再加上消费者偏好的变化,让更多生活化的物品进入到了租赁的视野中,也进一步促进了租赁市场的发展。

信用需要“守门人”

“万物可租”时代,仿佛离人们越来越近了。一项调查显示,70.9%的受访青年体验过以租代买的消费方式,57.4%的受访青年认为物品更新换代快,租用可以随时体验最新潮流。

租房、租车、租珠宝、租名品箱包……租赁平台发展日新月异。租赁行业的运营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物品的使用效率,让物品发挥更大的价值。闲置商品、资源的所有者,通过互联网平台,以信用机制做担保,有偿转让使用权。它的本质就是整合社会闲置资源,共同拥有但不占有,共同分享共同获利。

因此,类似于芝麻信用这类信用安全守门人,便成为了租赁经济最重要的角色之一。以共享单车为例,蚂蚁金服数据显示,两年多来,蚂蚁金服累计为近50个城市4800万用户减免押金超过98亿元。

专家认为,信用商业的培养是个长期过程,要通过完善和推广大数据信用体系,加快政府部门服务信用体系、企业经营诚信体系、个人信用使用和管理体系融合,加速信用意识和环境形成。

租赁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风险和隐患,安全是其中之一。专家认为,应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个人信息等安全保护,增强数据安全预警和溯源能力。

“只有真正做到发展共同推进、安全共同维护、治理共同参与、标准共同遵守,人们才能畅享共享红利。”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曾说。

造就产业新生态

租,看似小事却做成了大产业。来自第三方的创业市场统计报告显示,2017年在商品共享或租赁领域的创业项目获得融资总额达231亿元,这在2015年仅为5.98亿元,三年时间暴增近40倍。

“租”不仅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也造就了产业新生态,推动共享平台与工厂、供应商协同合作,构建起新的行业标准和秩序。

基于共享模式,短租民宿有效盘活了闲置住房资源。以房屋短租为例,数据显示,途家网今年上半年其全球房源突破120万,其中国内房源超过80万。而围绕房屋短租,也延伸出新的市场空间。房屋租赁涵盖设计、装潢、搬家、保洁等产业体系,房屋管家、房检专员等新职业随之产生。

“共享经济向制造业领域深入渗透、全面融合以及再次创新,将大幅提升制造业信息化、数字化水平和协同创新效率,推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工信部总工程师张峰认为,未来将有更多制造业龙头企业转向共享平台,开放自身优质资源并提供社会化服务。

如今,包括阿里巴巴、京东等互联网巨头都加大了对信用租赁业务的投入。然而,相比于欧美国家超30%的租赁渗透率,中国的租赁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渗透率仅有4%,一些细分领域仍是“无人区”状况。

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未来智库专家胡延平表示,信用租赁这个行业是需要时间成长的,租赁市场结合互联网手段、信息,需要一个过程,对信用租赁的成长不能操之过急。未来一定是多方协同的结果。“只有多方协同,才能有个更多的数据、更低的获客成本,以及更健全的信用体系。”胡延平说。(记者 王 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