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机器人怎么会写诗?

2018-11-15 22:55:22 信息来源: 人民日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贵阳市实验小学四年级(4)班正在上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课。

手机地图为什么聪明?机器人怎么会写诗?贵阳开设的中小学特色课程里有答案

“原来大数据就在我们身边”(解码·特色课程)

10月底,在秋季学期将近过半之时,贵阳全市550所小学的四年级学生收到了一册新出版的《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读本,接下来的半个学期,孩子们将围绕这册读本,开启一段走近前沿科技的学习之旅。

从去年开始,贵阳市教育局、大数据发展管理委员会共同实施中小学《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读本编纂计划,并于今年9月正式出版发行,计划在全市小学四年级、初中二年级、高中二年级开设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课程。

结合生活应用和本地案例,引导学生走近前沿科技

11月1日上午10点15分,随着一段音乐响起,贵阳市实验小学进入第三节课时间。四年级(4)班的45名同学整齐端坐,等待接下来的班会课。然而,走上讲台的却不是班主任,而是信息课老师何莉娜。从今天开始,孩子们的课堂上又多了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新课程。

“如果让你去一个陌生地方,用什么办法能最快到达?”“当然是用手机地图导航!”课堂上,何莉娜结合漫画故事,引导学生互动讨论。“那手机地图为什么会这么聪明呢?”此问一出,活跃的课堂突然沉寂下来,孩子们把目光投向读本,但书里并没有现成的答案。随后,班里还是传出了几句轻声嘀咕:“是不是卫星在帮忙?”“应该有人在后台指挥”……

“同学们,我们经常看到马路上有许多摄像头,其实它们就是在捕捉道路通行信息,大数据把所有摄像头采集的信息汇总起来,就能计算出道路上的车流量……”何莉娜列举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引导学生加深对大数据的认识。

课堂上,一双双小手争相举起,大部分学生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有些内容我也不了解,但书上的漫画和文字很有意思,总能给我一些启发,原来大数据就在我们身边。”虽然坐在靠后位置,邓松林仍然多次抢到发言机会,表现得格外积极。“我一直不明白机器人怎么会写诗,看完读本才明白,原来是人工智能让它们变聪明的。”下课后,孩子们三三两两围在一起继续讨论。外表文静的钱雨樱是个“小机器人迷”,看到书里提到天河潭景区有一位导游机器人,准备让父母周末带自己去体验一下,好为她的机器人编程活动寻找灵感。

鼓励多元授课方式,希望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

翻开小学版《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读本,每一节都是从生动的漫画故事开始,引出一个个学习主题,正文部分还穿插卡通配图和实景照片,帮助孩子们提高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兴趣特点和认知水平,《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读本共推出小学、初中、高中3个版本,内容编排与呈现形式各有侧重。

事实上,这套读本从立项到组织编写,再到出版发行,最后进入学校课堂,总共只用了1年多的时间,“贵阳正在奋力打造以大数据为引领的创新型中心城市,对高素质人才与市民创新意识提出了迫切需求,作为打基础的中小学教育更不能拖后腿。”贵阳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马开宏说。

为了让读本符合本地实际情况,除依托专家团队提供技术支持外,贵阳教育部门与一线教师组成专项小组,共同参与读本编纂工作。专项小组花费半年时间,实地调研省内相关企业和科研基地,为读本物色了“中国天眼”等大量典型的本地案例。

“前些年平塘县发过两次规模相近的洪水,但受损情况差别悬殊,调研之后我才知道,原来是大数据在化险为夷,这个案例后来被选进了读本。”拥有15年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经验的何莉娜,也是专项小组的成员之一。她坦言,一线老师亲身参与读本编写全过程,相当于带头对课程内容进行了一次体验学习,能使读本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与兴趣特征。

按照贵阳市教育局9月补充制定的课程计划,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课程在本学期率先进入小学课堂。马开宏介绍,这门课程充分鼓励学校创新授课方式,在保证完成20个课时的情况下,允许学校结合实际自主安排教学活动。

陌生学科进课堂,师资、实践环节等仍是挑战

孩子们在课堂上热烈讨论,教室最后,8位班主任也在边听课边做笔记。

“压力不小,这对我来说也是门陌生的学科。”贵阳市实验小学四年级(4)班班主任沈希希是一名资深的语文教师,领到读本后立马着手备课。读本对理论要求并不高,最难部分当属实践环节。“靠自己很难搞定,只能分解到学校的编程、机器人、3D打印等社团活动中去。”沈希希说,好在贵阳大数据产业聚集,找业内人士当“外援”也不是难事。

“师资是最大的短板,全校都没有相关领域专业背景的教师,只好自己先行先试。”李守志是贵阳一中的计算机老师,他从去年开始,在学校搭建了一个人工智能实验室,带领学生尝试过机器人组装、人脸识别等项目。考虑到下学期要给高二年级开设新课程,他把之前实验的案例进行了整理完善,为新课程的实践环节做好准备。

此外,李守志还把读本内容穿插进这学期的信息技术课,引导学生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比如设计一个停车场车牌识别场景,让同学们自主思考如何采集和处理数据,而不是单纯的理论灌输。”李守志说,如今课堂氛围明显活跃起来,这让他对这门新课程有了些底气。

为了“迎接”读本进课堂,10月18日至19日,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邀请编写团队主创人员,为全市近千名中小学教师开展了一次专题培训。“尽管师资、课时都面临困难,但这不能成为实施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教育的障碍。”贵阳市教科所副所长赵兵表示,贵阳需要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逐步探索解决谁来教、怎么教、教什么的问题。

“目前的读本是试用版,我们还将根据师生的反馈意见,及时对读本进行修改和完善。”马开宏说,读本进课堂先期试行3年,根据实际教学效果评估是否在中小学各年级和各学段全面推行。

分享到: